呼爾達河

呼爾達河 呼爾達,蒙古語,“彎曲”之意。嫩江西岸支流。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發源於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境內,自西北向東南,流經泰來縣塔子城、大榆樹、平洋、泰來、好新等8個鄉鎮,於好新鄉南部出境,在吉林省鎮賚縣大屯附近注入嫩江。全長320公里,其中泰來縣境內流長110公里。河寬46米,水深3—5米,流域面積1802平方公里,其中泰來縣境內流域面積522平方公里。屬平原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為結冰期。為泰來縣中部地區引水乾渠,中游建有中型宏勝水庫(總庫容3800萬立方米)。河內盛產魚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呼爾達河 呼爾達
  • 所屬水系:綽爾河支流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西南部
  • 流經地區:塔子城、四里五、大榆樹、克利、平洋、泰來鎮、勝利、好新等鄉鎮
  • 發源地:內蒙古自治區扎賚特旗境內
  • 河長:320公里
  • 河流面積:1802平方公里
幹流情況,治理開發,

幹流情況

呼爾達河 系綽爾河支流,在扎賚特旗音德爾鎮北與綽爾河分流。全長320公里,流經塔子城、四里五、大榆樹、克利、平洋、泰來鎮、勝利、好新等鄉鎮。縣境內流長110公里,流域面積918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度46米。水深3—5米,坡降1/20000。呼爾達河為縣境內中部地區引水乾渠。該河盛產魚蝦。
哈爾撓泡,位於鎮賚縣東部大屯鄉英台村北1公里,呼爾達河入嫩江口處。附近多低洼沼澤地,雜草叢生,適於養魚的自然溝塘有大汀、小汀、蘑古深汀、魚圈等,水面面積6.67平方公里,泡底高程125米。1977年至1978年,鎮賚縣在四周建圍堤16.2公里,修引嫩渠道3.5公里,進水閘1處,形成南北長13公里東西寬6公里的哈爾撓泡。最低水位129米,水面12平方公里,蓄水0.2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31.9米,水面40平方公里,蓄水0.71億立方米,最大汛期水面43平方公里,蓄水1億立方米。

治理開發

宏勝水庫,屬國家中型水庫,位於呼爾達河中游,距縣城東約5公里處。1958年動工修建,當時為蓄水灌溉而建,但因規劃不全面,水庫只蓄不排灌,致使水位抬高,造成上游耕地排水受頂托而成澇。1969年經重新規劃和施工,把宏勝水庫分為上、下兩庫,其間由河道連線(河道長3 000米)。1985年時上庫底高程135米,最大土壩高程140米,壩高4米,壩頂寬4米,主壩長2 527米,副壩長1 077米。下庫底高程134.5米,最大壩頂高程139.5米,壩高3米,壩頂寬4米,主壩長925米,副壩長2 275米,總庫容221平方公里。
東湖水庫,位於泰來縣城東4公里處,與宏勝水庫上庫臨近。該庫原系呼爾達河流域範圍內的一處獨立區域,於1970年為了承淺復興地區積水而建庫。水庫底高程135米,土壩高程140.5米,最大壩高4.5米,總庫容772萬立方米,興利庫容613萬立方米。
泰湖水庫,位於縣城東,原為中間低四周高的獨立域泡,通過規劃作為東湖水庫的下級水庫,調節東湖水庫水位。1958年挖通東湖至泰湖段渠道,長3 300米,1979年8月動工修建庫體,至1982年8月基本完工。圍堤總長4 050米,壩頂高程137.5米,合計土方量12.8萬立方米。該庫建有開山排水道一條,長420米,排水泵站一座,設計流量2立方米/秒,裝機容量250危,建庫總造價62.4萬元,其中建築物工程造價26.4萬元。
勝利澇區,位於縣城東部,呼爾達河以東,嫩江西岸,包括江橋鎮、平洋鎮、勝利鄉、寧姜鄉和兩棵種畜場,耕地面積19.5萬畝,其中易澇面積7.85萬畝。於1966年分東、中、西三個區域治理,再匯入兩棵閘門處,將水排入嫩江。東部地區採取自流與強排相結合,在兩棵大堤閘門處建強排站一座。中部區域採取截、圈、堵、蓄、排方法,在半子山建強排站一座。西部區域採取蓄、排相結合,蓄水靠二龍西泡子,可蓄水448萬立方米,排水靠兩棵泵站強排。至1985年已在排水乾渠建橋涵17座,排水乾渠一條,長17.5公里,建支渠4條,長33公里。通過治理,除澇面積達三至四年一遇標準的有3.25萬畝。該澇區經營以各受益單位負責其受益工程及維修管理。
復興澇區,位於縣城西北,距縣城7公里。區內有耕地4.8萬畝,易澇面積4萬畝。澇區的承淺區是東湖水庫,多餘水再注入泰湖水庫。1965年開始治理,至1985年已建成排水總乾渠1條,長4公里,排水乾渠5條,長27.3公里,支渠55條,長27公里,田間工程170條,長70公里,建橋5座,臨時強排站1處。至1985年除澇面積1.3萬畝,其中三至四年一遇標準有1.2萬畝,五年一遇以上01萬畝。澇區總面乾渠由縣水利局負責管理,組織受益單位維護,其它工程由各受益單位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