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創建於1972年,發展於1979年—1999年,騰飛於2000年—2009年,位於錫林南路與新建西街的交匯處,校訓是勤、朴、肅、睦,所屬地區內蒙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六中
- 校訓:勤、朴、肅、睦”
- 創辦時間:1972年
- 所屬地區:中國內蒙古
地圖信息,
呼市三十六中位於錫林南路與新建西街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它的前身是呼市第二毛紡織廠職工子弟學校,建校初期是完全中學,1979年改制為呼市三十六中,1986年取消高中成為初級中學。三十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在歷任領導和廣大教職工的不懈努力下,呼市三十六中從一所薄弱學校發展成為有良好社會聲譽的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回顧我校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我們經歷了“創建—發展—騰飛”三個階段。
![圖片 圖片](/img/a/c71/nBnauQmMhNWOkJjNxQWYwQjZ4czYxcDMlFmMxUTOkFjNwUmN4AzY0EDM4E2LtVGdp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一、 創建(1972年—1978年)
第二毛紡廠子弟中學創辦於1972年,學生來源主要是毛紡廠職工子弟,創辦之初學校規模小,辦學條件差,學校領導本著“勤、朴、肅、睦”的辦學理念,使學校步入正常運作的軌道,“勤”要求學生勤學立志,以勤為立身之本,“朴”要求學生樸實、敦厚、艱苦奮鬥,“肅”要求學生嚴肅認真,遵守校規、校紀,“睦”要求學生尊敬師長,團結互助。建校之初的學子就是在這樣的薰陶下成長起來的。
二、 發展(1979年—1999年)
經呼市教育局的統籌安排,1979年第二毛紡廠子弟中學改名為呼市第三十六中學。在市教育局領導的扶持下,我校不斷加強基本建設投資,維修教學樓,硬化操場,添置圖書,開放圖書室、閱覽室,購置實驗儀器,增設體育設施,為學校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學校領導群策群力,調整領導班子,充實師資力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成果,學校規模不斷擴大,當時高中班8個,國中班17個,學生人數1987人,教職工130名。經過廣大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培養了大批合格的畢業生,升入重點中學的人數逐年增加。學校的各項工作在穩定的前提下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三、 騰飛(2000年—2009年)
2000年,呼市重新劃分行政區域,36中劃入賽罕區,隸屬賽罕區教育局。同年九月,我們充實了一部分師資力量,迎來了第一批隨機派位的學生,在新一任領導班子帶領下,我校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如今學校有較為完善的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有28個多媒體教室,2個多功能微機教室,4個功能齊全的理化實驗室,學校所有辦公室全部實現了網路化辦公,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校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2000年以來,湧現出了各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共30人,各級教學大賽中獲獎共28人,在全體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學生成績斐然,多次捧回國家級、區級、市級獲獎獎牌,中考成績突出,2003年我校畢業生徐鈺榮獲中考狀元。
奮進中的呼市三十六中,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受到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好評,今後我校將秉承“樂學弘毅、至精至善”的校訓,走科學發展之路,以高效、優質的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成具有特色的呼市一流學校。
地圖信息
位置:賽罕區新建西街55號
![地圖信息](/img/1/9f3/afedd990ec1c61ad123be89901a6.jpg)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