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是省級重點中學、普通中學示範性高中。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的前身是1885年設立的古豐書院,後歷經綏遠省立第一中學,到1954年定名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至2013年,該學校占地面積8.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教學班72個,在校學生43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 外文名:No.One Middle School of Huhhot
  • 簡稱:呼市一中,呼一中
  • 校訓:做人、為學、健體、發奮、有為
  • 創辦時間:1885年
  • 類別:省級重點中學
  • 現任校長:湯俊文
  • 知名校友:呂聰敏
  • 所屬地區:中國-內蒙古-呼和浩特
  • 主要獎項:文明單位標兵
    普通中學示範性高中
    國際生態學校
  • 主管部門:呼和浩特市教育局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硬體設施,辦學規模,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學校榮譽,學生成績,教師獲獎,文化傳統,學校文化,校旗,校徽,校歌,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清朝第41位任歸綏道道員安祥創建“古豐書院”,因呼和浩特地區古時稱豐州而得名。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光緒二十年(1903年)清朝第四十六任歸綏兵備道道員朴壽根據清朝學務大臣令和《奏定學堂章程》改古豐書院為“歸綏中學堂”(呼和浩特第一中學的百年建校歷史從此時開始)。
1912年,綏遠城將軍貽谷創建了“綏遠中學堂”,同年,綏遠城將軍裁撤,“綏遠中學堂”併入“歸綏中學堂”, 後“歸綏中學堂”更名為“歸綏中學校”,張璞出任歸綏中學校長,結束了呼市地區滿、漢、蒙分教的歷史,歸綏中學校成為呼市地區的最高學府。1925年“歸綏中學校”改名為“綏遠區立第一中學”,趙允義(國民黨綏遠省執委)任校長。
1929年因綏遠特別行政區改為綏遠省,綏遠區立第一中學改為綏遠省立第一中學 ,庫耆雋任校長。
在1937年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局勢所迫學校解散,學校被日軍占領。1939年流亡到後套(今巴盟杭錦後旗)的綏遠省政府成立了“國立綏遠中學”(綏中),由當時綏遠省教育廳長閆偉籌辦兼作校長,後綏中流亡寧夏,後又回到巴盟梅令廟,1949年“國立綏遠中學”正式改名為“綏遠省立綏遠中學”。1946年春,抗日戰爭勝利後的幾個月後,綏遠省教育廳決定恢復歸綏中學,由閆秉乾籌辦 並任校長。1947年校長為劉佐儒。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1949年歸綏解放,綏遠省人民政府將省立歸綏中學和省立綏遠中學(即綏中)改稱“綏遠省立歸綏第一中學”和“第二中學”,將原私立“正風、新綏”兩校合併為省立第三中學。
1950年將省立一、二、三中學合併。正式命名為“綏遠省立歸綏中學”,第一位校長是冀丕楊。
1954年5月30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令改“歸綏中學”為“呼和浩特第一中學”。
1960年被定為省級重點中學。
1978年自治區政府重新確定一中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
1999年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標兵”。
2000年被評為首批“普通中學示範性高中”。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學校建有雙向寬頻閉路電視網、編輯室、演播室。可同時傳輸12套不同的節目,節目源包括DVD、VCD、錄像機、計算機,並能實現雙向控制。學校的各種會議、活動都可通過電視網現場直播。
學校建有寬頻計算機校園網,主幹為千兆,百兆到桌面,全校任何一個辦公室或教室都可以通過寬頻訪問Internet或通過衛星接收全國各地的教育資源。
學校配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並於2001年對實驗設備進行了改造,以適應新課程對實驗室的要求。
實驗室設備齊全,生物實驗室陳列有各種動植物標本。

辦學規模

至2013年,該學校占地面積8.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5萬平方米,教學班72個,在校學生4300多人。

師資力量

據2014年8月官網顯示,該校有教職工266人,其中特級教師7人,高級教師104人,一級教師75人。教師隊伍中三十五歲以下的教師有147人,年齡結構呈年青化趨勢。教師中有研究生學位的6人,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的12人,本科學歷214人。教師中獲得自治區級學帶頭人9人,獲自治區級教學能手稱號者19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其中自治區優秀教師3人,呼市級學科帶頭人稱號者16人,呼市級教學能手稱號者23人,呼市級教學新秀的35人。各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等72人次,占學校教師總人數的35%。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辦學成果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內蒙古自治區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內蒙古自治區現代教育技術優秀學校、內蒙普通高中管理先進學校內蒙古自治區文明單位標兵、“九五”國家級重點課題“德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先進單位、全國體育鍛鍊達標先進單位、內蒙古標兵基層黨校、全區黨的基層組織先進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內蒙古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德育實驗基地、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基地、中國新世紀中學教學論壇教學實驗基地、中央教科所中國小教育質量評價研究聯誼校、內蒙古自治區綠色學校、呼和浩特市育人環境優秀學校、呼和浩特市十佳中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呼市回民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際生態學校等榮譽稱號。

學生成績

2017年高考:一本上線922人,文理科600分以上62人;文科580分以上9人。
2014年呼市一中高考實現雙百增長,一本上線826人(不含體藝),較2013年增加207人,實現高考連續第四年百位增長;600分以上111人,實現高分段人數破百增長。
2012年,一本上線人數達到557人,一本上線率達到54%;二本以上升學人數為1025人,二本以上升學率達到99.6%,600分以上10人。其中,任曉雨以總分694分的成績獲得自治區普通理科第五名,被清華大學錄取,同時,該校2012年71人次升入“985”院校,263人次升入“211”院校。

教師獲獎

2007年,教師張浩韞 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2013年9月10日,在呼和浩特市慶祝第29個教師節表彰會上,授予呼市第一中學王鴻俊等10名同志“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稱號。

文化傳統

學校文化

校訓
做人、為學、健體、發奮、有為
辦學宗旨
一切為了教育學生
辦學理念
追求教育公正,促進人的發展
教育宣言
思想立校,辦有靈魂的學校;整體育人,塑高素質的人才

校旗

校旗為兩面。一面為藍色,一面為白色。藍色代表深邃、冷靜,是呼和浩特第一中學的校色,取意於“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藍色也是蒙古民族的吉祥色,象徵廣闊。白色代表純潔無暇。中間圖案由“徽標”和“呼和浩特第一中學”組成,上為“徽標”;下為“校名”,構成一個漢文“旦”的圖形。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校旗象徵“一中人”永遠是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象徵“呼和浩特第一中學”象初升的太陽,在藍天、白雲間冉冉升起,蓬勃向上。

校徽

校徽的設計依據中國“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設計為圓形,由大小雙環構成基本圖形。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雙環上方為“呼和浩特第一中學”代表天,雙環下方為英文名,代表地,天地相融,萬物叢生,象徵呼和浩特第一中學永遠蒸蒸日上。
中間圖案為篆體“一中”和“一九○三”(建校時間)變形組成。“一”為花瓣,“中”為花萼和花莖,“一九○三”為花根,象徵“呼和浩特第一中學”象一株紮根祖國大地的花朵,含苞欲放,永葆青春活力。

校歌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
(資料來源自該學校2014年官網)

現任領導

校長
湯俊文
書記
於澤強
(資料來源自該學校2014年8月官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