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

呼吸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 Radionuclide studiesin respiratory system \n將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物質特異性地引入肺內,用γ照相機攝得放射性在肺內分布的影像即為放射性核素肺影像。主要用於肺栓塞的診斷,也可用於局部肺功能測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呼吸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
  • 外文名:Radionuclide studiesin respiratory system \n
  • 含義:物質特異性地引入肺內
  • 類型:放射性核素檢查
內容,分類,套用,

內容

呼吸系統放射性核素檢查 Radionuclide studiesin respiratory system
將放射性核素標記的物質特異性地引入肺內,用γ照相機攝得放射性在肺內分布的影像即為放射性核素肺影像。主要用於肺栓塞的診斷,也可用於局部肺功能測定。

分類

根據引入物質的不同,分以下幾種顯像。
肺灌注顯像 肺灌注顯像劑為99mTc標記的大聚合人血清蛋白顆粒(99mTc-MAA)或99mTc標記的微球,其直徑約10~30┢m,一次用量 0.5~1.5mg,約合 10~30萬顆粒。注入靜脈後,隨血液進入右心,在右心內與血液充分混勻,然後經肺動脈隨血流灌注入肺內血管床,較大的顆粒可暫時栓塞肺毛細血管前血管,較小者栓塞肺毛細血管。(99mTc-MAA)栓塞肺內各部位血管床的量與該局部的血流灌注量成正比,因此用掃描機或γ照相機所攝得的(99mTc-MAA)栓塞於肺內的放射性分布影像,即為肺內血流灌注的影像,放射性較高處示該局部血流灌注較好,較低處示該處血流灌注較差。如某部位放射性缺如,則示該處無血流灌注,說明灌注該處的血管原來已有阻塞或閉塞。正常人肺內放射性分布基本均勻,由於血流量和(99mTc-MAA)受重力影響,坐位注射時肺尖放射性稍低,仰臥位注射時,背側肺內放射性稍高。一次顯像,被阻塞的血管數隻占肺毛細血管前血管和毛細血管總數的萬分之幾和百萬分之幾,故不致引起明顯的血液動力學改變和肺功能變化。
通氣顯像(Ventilation Imaging) 將133Xe氣、81mKr氣或99mTc-DTPA氣溶膠吸入肺內進行顯像,局部放射性的高低,反映該處呼吸容量和氣道通暢情況;當把它們呼出時再顯像,根據放射性消退的快慢,可觀察有無局部排氣障礙。正常人雙肺放射性的量和消退皆較均勻,若連續攝得吸氣、平衡和呼氣時的影像,根據一定的數字模型,可以計算出全肺、分側肺和各葉肺的許多呼吸功能參數,並以功能參數影像顯示。也可將133Xe的生理鹽水溶液注入靜脈,133Xe隨血流進入肺血管床,此時顯像是為肺灌注影像;133Xe 到達肺毛細血管床後即彌散到肺泡內,進而被呼出,此時連續攝影,也可觀察有無局部氣道排氣障礙。
妭/夡功能顯像 先進行肺灌注顯像,接著作通氣量顯像,用計算機計算出肺內各局部血流占全肺血流總數的分數(夡)和各局部通氣量占全肺通氣總量的分數(妭),進而算出各部位的通氣-灌注比值妭/夡,用不同灰階或彩色代表不同的妭/夡值加以顯示,即為肺的妭/夡功能影像,可以觀察各部位血流灌注和通氣情況是否匹配。
右心功能測定 肺內各種阻力的持續增加,將導致,右心功能失常,故測定右心功能有助於了解某些肺部疾患的嚴重程度。將99mTc標記的紅細胞快速注入靜脈,用γ照相機連續在心前區攝影,可顯示放射性隨血流經過右心、肺和左心的情況,可以測定出右心通過時間(右心房開始顯影至肺動脈圓錐顯影的間期),正常青壯年平均2±0.2秒,正常老年人上限為2.8秒;也可測定出肺通過時間(肺動脈圓錐顯影至左心房開始顯影的間期),正常成人約5.5±1.0秒。根據右心室放射性影像隨心室收縮舒張的變化,可以計算出右心射血分數(RVEF)等右心功能參數,正常人靜息狀態下的RVEF大於0.40,次極量運動負荷後上升0.05以上。上述這些參數與動脈血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明顯相關,是右心功能的靈敏指標。

套用

主要用於肺栓塞的診斷。
肺栓塞的早期診斷和隨診 肺栓塞早期(發病3、4天之內)可見到典型的血流灌注與通氣量像的不匹配,即局部出現灌注缺損區,但通氣影像正常或該處通氣受損程度明顯小於灌注低下的程度。如只作肺灌注顯像,可與同時進行的X射線胸片對比,灌注受損而X射線胸片陰性或局部病損範圍明顯小於灌注受損區,也可以診斷肺栓塞。若灌注和通氣顯像(或 X射線胸片)局部異常基本一致,則肺栓塞的可能性很小。據此診斷正確率達90%。只作肺灌注顯像,而無其他檢查資料,不足以診斷本病。局部灌注低下逐步改善是肺栓塞的自然轉歸。進行溶栓治療時,灌注顯像有助於觀察療效和指導停藥時間以防止出血。
肺癌和其他肺部疾病對肺血流的影響 病變部位血流的好壞,可以預測化療效果;根據病變及其影響區域血流灌注的受損程度有助於預測手術效果和切除範圍。如患側肺血流灌注受損區大於該側肺野面積的70%,說明病灶浸潤已相當深廣,手術切除的成功率小於5%;受損區小於60%,可望通過肺葉切除術將腫瘤切除;受損區在60~70%之間,則宜作全肺切除。根據肺灌注顯像計算出擬保留肺組織的放射性計數占全肺總計數的百分數,再乘以術前一秒鐘用力呼氣容量(FEV1·0),可以較準確地定量預測術後殘留FEV1·0值,如此值大於0.8L,表明患者可以耐受切除術。本法還可以觀察肺癌化療和放療的效果。肺癌的診斷一般不需要放射性核素檢查,必要時可進行放射免疫顯像或67Ga-枸櫞酸鎵等惡性腫瘤陽性顯像。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 本病的特點是肺灌注和通氣顯像皆有明顯的彌散性異常,且大致匹配,排氣障礙顯著(即局部放射性滯留)。本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將影響右心功能,本法有助於早期診斷肺心病,其表現為右心和肺通過時間較正常人延長,右心室射血分數低於0.40,運動負荷後射血分數不明顯上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