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顛(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人物)

周顛(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周顛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人物,他行事怪僻,說話顛三倒四,出語無狀,動輒罵人,行為瘋瘋癲癲,專好鬥嘴,其中在小說中更是金句頻出,叫人印象深刻。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地位最高的是教主,其次是光明左使和光明右使,再次是四大護教法王,然後便是五散人。明教裡面多數人的名字是虛構的,而五散人的名字則見之於史籍或傳說,其中周顛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在小說中他與彭和尚彭瑩玉、鐵冠道人張中、冷麵先生冷謙、布袋和尚說不得這些人並稱明教五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顛
  • 性別:男
  • 朝代元朝
  • 門派:明教
  • 身份:五散人之一
  • 初登場:第19章 禍起蕭牆破金湯
  • 登場作品:《倚天屠龍記》及其衍生作品
外貌描寫,周顛語錄,與五散人的兄弟,與楊逍,與眾人,與他人,人物出處,影視形象,

外貌描寫

靜慧待要反唇相譏,但見周顛容貌醜陋,神色兇惡,臉上掛著兩條刀痕,甚是可怖,只怕他蠻不講理,當真動起手來,不免要吃眼前虧,只得強忍怒氣,冷笑道:“我峨嵋派掌門人世代相傳,都是冰清玉潔的女子。周掌門若非守身如玉的黃花閨女,焉能做本派掌門?哼,宋青書這種奸人留在本派,可污了周掌門的名頭。李師侄、龍師侄,將這傢伙送回給武當派去吧!”抬著宋青書的兩名峨嵋男弟子齊聲答應,將擔架抬到俞蓮舟身前,放下便走。
香港漫畫中的周顛香港漫畫中的周顛

周顛語錄

與五散人的兄弟

  1. 周顛道:“你也向楊逍屈服?當時咱們立過重誓,說明教之事,咱們五散人決計從此袖手不理。難道從前說過的話都是放屁么?”冷謙道:“都是放屁!”周顛大怒,霍地站起,道:“你們都放屁,我可說的是人話。”
  2. 說不得道:“嗯,韋兄心口還有一絲曖氣,周顛,是你救他來的?”周顛道:“廢話,難道是他救我來的?
  3. 彭瑩玉道:“周兄,你別打斷郡主的話。”周顛怒道:“你先別打斷我的話……”彭瑩玉笑了笑,不再說話,知道跟他糾纏下去,爭上一兩個時辰也不稀奇,還是乘早收口的乾淨。周顛道:“你怎么不說話了?”彭瑩玉道:“你叫我別打斷你的話,我就不打斷你的話。”周顛道:“可是你已經打斷過了。”彭瑩玉道:“那你再接下去說就是。”周顛道:“我忘了,說不下去啦。”

與楊逍

  1. 周顛道:“楊兄,你的武功也還罷了,講到計謀,總算比周顛稍勝半籌。”楊逍笑道:“豈敢,豈敢!周兄神機妙算,小弟如何能及?”
  2. 彭和尚見周顛眼中放出異光,似乎便欲起身和楊逍動手,忙勸道:“古人說得好: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咱們且商量禦敵之計。”楊逍道:“瑩玉大師識得大體,此言甚是。”周顛大聲道:“好啊,彭賊禿識得大體,周顛便只識小體?
  3. 周顛道:“教主如此倚重冷謙,那是咱五散人的面子。再說,大海茫茫,不知要坐幾日幾夜的海船,多了楊左使父女,談談說說,何等快活!我要和人合口吵鬧,也有楊左使做對手。倘若同著冷謙,只不過多了一塊不開口、會吃飯的活木頭罷了。”
  4. 周顛與楊逍素有嫌隙,曾數次和他爭鬥,此刻越看越是慚愧:“楊逍這龜兒子原來一直讓著我。先前我只道他武功只比我稍高,每次動手,總是碰巧運氣好,這才勝我一招半式。豈知我周顛跟他龜兒子差著這么老大一橛。”

與眾人

  1. 周顛道:“這個‘滅’字,是甚么意思?啊,是了,是峨嵋派挑了少林寺,滅絕師太留字示威。”群豪都覺此話太也匪夷所思,盡皆搖頭。
  2. 周顛道:“丐幫勢力雖大,高手雖多,總也不能一舉便把少林寺的眾光頭殺得一個不剩。除非是咱們明教才有這等本事,可是本教明明沒幹這件事啊?”
  3. 周顛道:“教主,我周顛不是怕死,只不過武功夠不上頂尖,出去徒然獻醜。”

與他人

  1. 周顛叫道:“我周顛不服。”那老僧道:“那么請周英雄下場比試。”周顛道:“我打她不過,又比個甚么?”那老僧道:“周英雄既然自知不敵,那便是服了?”周顛道:“我自知不敵,卻仍是不服,不可以嗎?”
  2. 周顛喝道:“喂,少林寺的和尚老哥老弟們,這般躲起來成什麼樣子?扮新娘子么?”
  3. 周顛道:“我是罵圓真那禿驢,又不是罵方丈那禿……”這“禿”字一出口,知道不對,急忙伸手按住自己的嘴巴。
  4. 周顛道:“損了便損了。你打她不過,我們個個送命歸天,還保得了寶刀么?”
  5. 周顛更在一旁大罵:“少林禿驢,假仁假義。”
漫畫中的周顛漫畫中的周顛

人物出處

讀過《明史》的人都知道,在《方技傳》裡面,有一個傳奇人物。此人是一個瘋子,還是一個和尚,也是一個道士,他甚至連正式的名字都沒有,卻能讓《明史》的編纂者為他立傳,此人就是周顛。
楊念生版周顛楊念生版周顛
周顛,建昌人,無名字。年十四,得狂疾,走南昌市中乞食,語言無恆,皆呼之曰顛。及長,有異狀,數謁長官,曰“告太平”。時天下寧謐,人莫測也……太祖厭之,命覆以巨缸,積薪煅之。薪盡啟視,則無恙,頂上出微汗而已。太祖異之,命寄食蔣山僧寺。已而僧來訴,顛與沙彌爭飯,怒而不食且半月。太祖往視顛,顛無飢色。乃賜盛饌,食已閉空室中,絕其粒一月,比往視,如故……友諒既平,太祖遣使往廬山求之,不得,疑其仙去。洪武中,帝親撰《周顛仙傳》,紀其事。——《明史·方技傳》

影視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