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周非出生在長江之濱一座美麗的城市——蕪湖,自幼隨祖父母在農村長大。
少年時愛好文學,受上世紀80年代風氣影響,大學學自然科學。畢業後曾報考過復旦大學中國文學史碩士研究生,雖然專業課成績都達到八九十分,無奈英語只有29分而落榜,從此絕意文憑,開始了獨立讀書、思考、寫作生涯。
上世紀90年代,考入公務員隊伍,2000年擔任市發改委副主任,兼任過市生態辦主任、信用辦主任、第三產業辦公室主任、亞行貸款項目辦公室主任、推進企業上市工作辦公室主任等,策劃、編制過大量的產業發展規劃、項目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多次接受過經濟、金融等方面的培訓學習。2008年調入中共蕪湖市委宣傳部,任副部長兼市文化產業辦公室主任,參與策劃、舉辦過中國動漫界最高規格的“中國國際動漫創意產業交易會”。2012年申請辭去領導職務,以專心著述。
2006年開始著書立說,先後出版了《拷問歷史》(言實出版社)、《非議歷史》(人民日報出版社)、《諸子百家大解讀》(吉林出版集團)、《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上海三聯出版社)、《中國神話的文化密碼》(安徽出版集團)等著作(前四本海外中文著作權已被台灣遠流買下,並出版發行)。其中,《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在2012年北京圖書訂貨會上被《光明日報》《新民晚報》《新京報》等10家媒體評為“最值得期待的十本好書(名列第三)”。
所著電影劇本《
關關雎鳩》(都市言情片)已由央視新影集團完成拍攝,正在後期製作;卡通片《魯班夢幻工廠》將在近期製作;與人合著的電視劇劇本《大碼頭風雲》已完成拍攝、正在後期製作中。《地藏傳奇第一部——九朵蓮花》劇本已被北京一家影視公司購買。
目前,受央視《百家講壇》欄目邀請,已完成《周非妙解中國神話》的錄製。
個人作品
《拷問歷史——穿越時空的對話》
出版:中國言實出版社、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本書以虛擬採訪的結構方式,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二位被神聖化或妖魔化的歷史人物進行對話,系統批判了中國傳統價值觀、道德觀。這12個被神聖(或妖魔)化的人物是:人文始祖黃帝、符號級美女西施、匠神魯班、至聖先師孔子、神醫華佗、武聖關羽、智聖諸葛亮、暴君楊廣、詩仙李白、清官包拯、改革家王安石、奸臣秦檜等。敘述語言頗似《明朝那些事兒》,但表達的主題比較深刻,因而沒有暢銷起來。
《非議歷史》
用健康的心態和理性的方法,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歷史按文化發展的脈絡分為十個時代,揭示了“智謀文化”和“大一統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影響中國兩千多年歷史的發展,解決了三大問題:為什麼中國會從“大漢盛唐”的輝煌燦爛走向鴉片戰爭的落後挨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究竟是什麼?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到底應該“復興”什麼?出版:人民日報出版社、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非議”有兩重意思:作者周非在議論歷史;與眾不同地議論歷史。
《諸子百家大解讀》
以大視野、大背景、大系統觀對中國文化之源——諸子百家進行了全新解讀,第一次把科學家、經濟學家、文學藝術家等都納入“諸子百家”之中,特彆強調並深入闡述了三大學術思想:管子的治國之道、墨子的平民之道、老子的天人之道。批判了學術界六種偏見:崇西學而妄自菲薄;循舊說而唯我獨尊;窺一斑而不見全豹;拘考據而裹足不前;倡新說而簡單類比;媚世俗而淺薄聖賢。出版:吉林教育出版社、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提出了七點新見解:(1)在闡述諸子百家出現的背景時,提出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三次“千古未有之變局”的時代之一;(2)定管子為諸子百家第一人,並提出諸子百家開山“五聖”(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公輸子)之說;(3)推鄧析為平民知識分子第一人;(4)否定孔子是第一個辦私學的人;(5)把墨子的“尚同”解讀為“民主集中制”,“天志”解讀為絕對信仰,“明鬼”解讀為敬畏論;(6)提出法家的集大成者是《商君書》而不是《韓非子》,《韓非子》只是“為帝王謀”的《君主論》;(7)中國思想範式和思維模式是老子所闡述的“道”以及“天人合一”和陰陽五行之學,而不是雅斯貝爾斯所說的孔子學術思想。
《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
將諸子百家的春秋戰國時代作為一個坐標點,敘述了此後兩千年間,知識分子們如何淪亡的。中國主流知識分子們在統治者軟硬兼施的政策下,從特立獨行的士,到“只有韜略、沒有立場”的策士、再到“專為帝王服務”的謀士、最後到“完全按奴才標準設計”的進士,一步步地蛻變;學術從“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從獨創到“為帝王謀”、從儒學到理學、從“格物”到“致良知”、從經世致用到考據,慢慢黯淡下去;在“功名,還是自由”的選擇中,知識分子們步步後退:莊子根本不出仕、嚴子陵堅決當隱士、陶淵明迷途知返、李白左右搖擺、蘇軾終身不離官場、柳永在風月場中自我麻醉、唐寅只能寫一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詩文。真正的知識分子已經徹底淪亡了!出版:上海三聯出版社、台灣遠流出版公司
《中國神話的文化密碼》
出版:安徽文藝出版社
作者立足於現存的22箇中國經典神話故事,發現並建構了一個完整的人類“終極關懷”體系,以及“人類進步的階梯圖”和“人類的精神”兩個子體系,別出心裁地對中國神話進行了文化解讀,頗具創意地策劃了一批文化創意項目,拋磚引玉地對中國神話故事進行了文學再創作,提出了將中國神話申遺的建議。《中國神話的文化密碼》視野開闊,貫通文、史、哲、經與自然科學,充滿人文關懷,敘述嚴謹而又充滿奇思異想,使人在閱讀中不斷獲得快感和啟迪。
電影《關關雎鳩》
出品:中央新影集團、安徽京之盾文化公司
故事發生的美麗的濱江城市蕪湖(古名鳩茲),以一座春秋古墓雨夜驚世現身為由頭,隨著對墓穴中諸多疑點、謎題的層層推理、破譯,逐漸揭開了一個沉睡了兩千多年的真相——墓主人貴族公子昊與民間桃女悽美的愛情故事。與此同時,兩個現實中的男女,畫家莊孟辰與古文字學家劉曉鷗,懷著各自不堪的過去,因為考古而機緣巧合,相遇、相識、相知,卻又屢屢羈絆在各自的心結中一時間無法相愛……
影片充分展示了江南風光、都市風情、時代風尚和歷史風物。
卡通片《魯班創造》
出品:杭州玄機科技公司、安徽魯班集團
春秋末年,楚國推行霸權主義,請來當時最有創造力的發明家公輸般,製造了九種先進武器(包括飛行器、雲梯、遠程石炮、軍艦以及一些機關獸等),以攻打宋國。墨子趕來勸止。在墨子兼愛、非攻思想感召下,公輸般公輸般決定“轉型”,把發明創造的精力專注於民生。於是,一批天才少年聚集在公輸般門下,他們行走人間,週遊歷國,遇到各種困難與險境,皆用智慧與創造對付之,並受到種種啟示,最後發明、創造了各種生產工具、建築。人們稱他們這支“隊伍”為魯班。最終,他們在人間建造了一座能讓人民生活安康、快樂的幸福之城!
人物軼事
上復旦大學校長書
1989年初,周非報考復旦大學中國文學史碩士研究生,雖然專業科成績都達到80分以上(其中寫作一門達90分),部分也遠遠超過錄取線,可英語成績只有29分。於是,他用文言文寫了一篇《上復旦大學校長書》,在敘述自己的現狀時,他說:“時,商風驟起,國人譁然,文人學士每為金錢所誘,皆鶩集趨利。我自超然塵上,浸心書中,粗茶淡飯,甘之若飴……”這些話我們今天回頭看來,真如一幅素描。
最後,他希望開放的復旦能不因“英語一時之劣“而破格錄取他,其求情之言辭是:“望先生不以名微而輕之,不以瑜瑕而忽之,不拘一格,破格錄取,則將來中國學界必將升起一顆比錢穆、錢鐘書更耀眼的明星,即其人矣。誠如是,則先生之大德,中國文化之大幸也。”這是我們在李白《上韓荊州書》一千兩百年後再次看到意氣洋洋的自薦書。可是,復旦大學校長雖然委託系主任回信說:“拜讀來信,大為感動。”但終究沒有破格錄取他。從此,周非也就真的學習錢穆,獨立讀書、思考、寫作,做一名草要思想者。
周非把酒論道
周非的才華在其朋友圈裡可謂鼎鼎大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次“把酒論道”。
酒自古是文人雅客的最愛,煮酒論英雄,把酒話桑麻,杯酒下肚,侃侃而談,周非同千百年來的文人墨客並無它異,觥籌交錯間,便可口若懸河,妙語疊出。
那次,周非席間見桌上擺放著“將相和”酒,感覺酒名很有文化底蘊。眾人問其故,答:“將相和”概括了酒文化四大內涵:文武相共、水火相容、剛柔相濟、往來相通。他解釋道:“將相和”是春秋戰國時代廉頗藺相如二人演繹的一段傳頌千古的佳話,而將與相是文武的極品,二人相和,就是“文武相共”;艾青說,酒是水的外形、火的內質,可謂“水火相容”;酒可言歡、亦可銷愁,可壯軍威、亦可助生靈感,真所謂“剛柔相濟”;“將”有兩音二意,既是“將領”之將,亦是“將來”之將,故寓“往來相通”。
話音未落,席間便想起一片掌聲,而對於周非來說,這樣的掌聲曾響起多少次並不重要,分享人生領悟顯然已成為他的人生樂趣,點滴之間也折射出他的處世之道,也如酒,正如酒。
恢復記憶後的第一件事
2010年8月30日下午兩點,周非參加吉林出版集團吉林教育出版社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1號館二層作家交流區舉辦的新書《諸子百家大解讀》發布會。會上來了一對非同尋常的母子。其母親介紹說:兒子是上海醫科大學的畢業生,特別愛讀書。但後來出了車禍,醒後得了失憶症,目前開始恢復記憶。他恢復記憶的第一件事是,他車禍前讀了一本《非議歷史》的書。為此,在得知作者新書發布會的訊息後,帶著兒子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北京。
紀連海錯誤的“盜版”
一次,周非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附近,與《百家講壇》主進人紀連海共進午餐。酒熱耳酣之際,紀連海連稱周非思想獨特、觀點新穎、言談幽默。周非也一時興起,說了一個關於孔子的段子。他說:“後人說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這句話其實問題很大啊,它說明作為教師的孔子,其教出來的學生成材率是很底的呀!成材率才2.4%嘛!要是在當今,憑這個開培訓班,估計早該關門了。”紀老師聽後,大叫:“太有意思了,太幽默了,太有創意的說法!下次我一定給您宣揚一下這個觀點!”周非卻說:這種話,只適宜在茶餘酒後閒聊時“姑妄言之”,絕對不要在正式場合上說。
可事過約半年,紀連海在重慶做做講座時,還是把這個“包袱”抖出來了,但他卻是這樣表述的: “孔子是萬世師表,他的3000學生,成才的只有72人,相當於升學率只有2.5%,現在哪個老師不比他強?”其語一出,網路上立即遭來一片罵聲。周非知道後,說:紀老師不聽我的話,偏要在正式場合下說這樣的話。幸虧他沒說是我說的。他的算術也太差了吧,72除以3000,明明是0.024,即2.4%,怎么變成2.5%了啊?邏輯也太不嚴謹了,“成材率”說成“升學率”。挨罵是必然的!
主要理論
當今歷史熱、國學熱,熱得有些走樣,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多腐朽的東西開始泛濫成災,如陰謀、兇殺、迷信、淫慾。
實現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究竟應該復興什麼呢?當然不是儒學,因為孔孟之道“興”了兩千年。我們要復興的是那些被忽視、曲解、湮沒的關於倡導個性、崇尚創造、遵從天道、師法自然等文化精神,以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及思想理論。
復興中華文明有三大任務:第一是為中國崛起尋求精神動力;第二是要把中國建設成為文明禮儀之邦;第三是為推動人類文明轉型貢獻文化力量。
文化復興必須從文藝復興開始,我們還是少談些理論,從文學藝術創作開始吧。
當今時代,成一家之言,必須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融中西之學。
中國那時,有民主、有科學。你看黃帝時代,包括堯舜禹三代,大事,都是由部落首領會議來定。黃帝東奔西走,乾什麼?領兵打仗、推廣技術、組織生產。那時的發明創造,一拔一拔的,輝煌燦爛。我們要復興,就是復興這種文化。
在《荷馬史詩》里,為了美人海倫,特洛伊戰爭打了十年,但當雅典元老院的元老們看到海倫時,評價只有一個字:值!而在中國二十四史里,對西施這些美女的評價卻充斥著兩個字:禍水!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評價孔子,一言以敝之:中國五千年歷史,前兩千五百年由他改篡、後兩千五百年因他改變。
在講出身的年代裡,諸葛亮沒有高貴的血統,就選個好岳丈;做不了鳳頭,就選有前途但目前還弱小的公司做CEO,當雞頭;不懂軍事,但可以裝神弄鬼,來點神秘性;對不太買他帳的人,如關羽,就設法抓他的把柄,什麼?沒把柄?可以送他個把柄——守華容道去,放曹操是“失信於天下”,不放曹操,就失信于軍帳……
三國時,三個董事長都非常聽總經理的話,但是區別很大:漢獻帝最聽曹操話,那叫“不敢不聽”;劉阿斗董事長絕對聽諸葛亮話,那叫“不能不聽”;而孫權特別聽周瑜的話,那叫“心甘情願地聽”。哪一個更厲害,不是很清楚嗎!
關公也很累,現在做生意的人也在找他,把他供得比財神還高。大概是因為在私有財產權得不到法律保障的環境下,財主們請他為他們守財啊?!雖然關羽有守不住荊州的歷史,但畢竟,他能在曹營那么多虎狼之眾下,把兩位少婦保護得未損一根汗毛。倒不如要讓他做處女貞潔的守護神。但想想,顯然不行,因為沒哪個成功的男人會答應,女孩也不要。
沒有楊廣,會有大運河?沒有大運河,在以水運為主的時代,會有南北交通的便利?會有以農為主業時代的經濟繁榮?沒有這兩點,會有大唐盛世?沒有大唐盛世,會有唐詩?會有李白杜甫?那中國歷史還有什麼可以驕傲的?!你們回頭看看,哪個帝王比楊廣偉大?
楊廣下揚州,要用宮娥彩女拉船?哈哈!那是個竣工與開航典禮嘛,搞幾個美女象徵性地拉一下,相當於禮儀小姐啦。這寫歷史的人,就會瞎編,宮女能拉動船?船拉她吧!想來隋煬帝還是世界用禮儀小姐的第一人呢。
孔明六出祁山,窮兵黷武,怎么沒人罵他?失敗了還“長使英雄淚沾襟”呢;楊廣是義征高麗,卻留罵名。這就是中國人的歷史道德觀!
楊廣的隋朝太短,歷史是後人寫的,他的敵人寫的,敵人當然要把他寫得壞壞的,從而證明他們造反是正確的,這一點,有先例,秦始皇也是這命運,歷史讓別人寫,就等於美女淪為性奴了,人家想怎么搞,不就怎么搞嗎?說楊廣弒父奸母,純屬造謠!那唐家老二李世民才真正的是殺兄篡位,但他卻成了一代明君,無非因為寫歷史的都是他的打工仔罷了!
李白巴結不上權貴,就罵他們,罵是出名的好辦法,誰不恨權貴呀;成不了神仙,就做醉仙,一樣地飄飄欲仙;沒有私家園林,就把天下的大好山川都當做他家花園裡的假山池水來欣賞,這是李白的偉大之處。
中國歷史上根本沒有清官,老百姓只能虛構,於是,包清天故事就出來了。
做清官也要有後台。你看包拯的後台是一路的高升:從丞相、八賢王直到皇太后、皇帝本人。狸貓換太子一案讓他掙到了這樣大的本錢!
秦檜是最忠於皇帝的。他是皇帝的一條狗,皇帝叫他咬誰就咬誰。皇帝叫他殺人,他能不殺?為尊者諱、為師者諱、為長者諱,先聖就是這樣教導的,主子的心思他怎么能講!,問他岳元帥犯什麼罪,他只能含糊地說“莫須有”了。說他是奸臣,可為了皇帝小兒,他什麼黑鍋都背了,這應該是最大的忠臣!
從中國遠古的的神話故事裡,我們會發現我們的先民充滿了智慧、勇敢、想像力與思辨力,對人類“終極關懷”(對宇宙、生命本源、人生的意義及價值、如何超越時空的限制、情感的歸依等一系列“終極問題”的探索與思考),特別是尊重個性、推崇創造力,有著讓人透徹的體悟。可是,這些偉大的文化,被後世里那些聖賢們宰割得面目皆非!
中國正史中,把上古時代(堯舜時期)描寫成理想的“大同社會”,明眼人立即就能看出來,這是後代聖賢們為了傳播自己的學說杜撰的。這種杜撰,漏洞百出,流毒千年。要給中國文化正本清源,必須從這裡開始
中國歷史從其幼年期,即有了十分完備的行為規範,讓每個人規規矩矩地做人——這就是《周禮》。如果周禮是實有其事,則中國歷史在這裡就出毛病了;如果周禮是後人杜撰的,則中國理想的社會秩序就有問題了。中西方文化發展脈絡正是從這裡開始產生分野的!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大多是都用在“變通”的智謀上。
春秋戰國時代,因為禮樂崩壞,人的創造力得到極大釋放,文化天空燦爛輝煌,但那些爭權奪利的王侯將相和東奔西走的策士們,卻扯起各色大旗,將“學”變為術,形成了舉世無雙的“智謀文化”,科學與民主之路交臂而錯。
至漢武帝時,中國文化完全定型、成熟,其最大的特點、最高價值觀是“大一統”,不僅是領土意義上的大一統,而是包括思維、意識形態、政治制度等幾乎無所不包的多方面的“大一統”。這種“大一統”文化,決定了中國兩千年的歷史發展軌跡。
盛唐時期實際上是中國文化的一次大復興時代,但復興的是什麼呢?當然是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形成的智謀文化和大一統文化精粹。這種沒有民主、科學的文化,注定國家不可能建立一個好的制度,巍峨的帝國大廈會在頃刻間坍塌,盛唐氣象很快便煙銷雲散,而且永不再來。
中國歷史從大唐盛世到鴉片戰爭,是文化的力量讓統治者選擇了一套“逆動”的大政方針所致。宋、元、明、清八百年歷史,都是反歷史潮流而動:大敵當前的“崇文抑武”、工商興盛時的“重農輕商”、變法改革下的“國有制”、儒學復興下的“理學”、文官制度中的“帝王集權”、科舉制度中的“唯讀聖賢書”、海洋時代的“閉關鎖國”等等,這一切終於導致令人心碎的歷史篇章:祖國的錦繡河山成為八國聯軍蹂躪的對象。
要實現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國家層面只要做好兩件事就行了:第一,言者無罪,第二,保護著作權。其它什麼獎勵政策都是非常次要的。
中國有十三億人口,以萬分之一計,都有十三萬精英,如果每個精英都能做好一件事,則中國還有什麼事做不好呢?不要動不動就談“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那是做宰相才幹的事。
當今中國文化建設,禮儀是頭等大事。泱泱大國,連自己的服裝、婚喪之禮儀都沒有,還談什麼文明?!
考古代史研究生,古漢語考差了沒事,英語考差了,則門是肯定進不了,這是什麼道理啊?能不能弄箇中文八級考試啊!
人物評價
周非的知識結構很特別,表現在他的著作中,自然科學的底子讓他的邏輯性很強,文學底子讓他的語言很流暢,經濟工作的經歷讓他能站在時代的前沿,對中西方哲學的浸染開闊了他的視野。據說,他既熟讀諸子百家、二十四史、文學名著、西方哲學,還讀了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的科學元典,以及暢銷書、網路文學作品,甚至看起卡通片、偶像劇也很痴迷。這樣的人,只怕是思想太活躍了。他的聯想力簡直是驚人的。
周非的作品很難歸類,其實,它們既不是歷史、更不是文學,而是屬於思想類。
在當代,比周非有學問的,大有人在;比周非更有思想的人,恐怕就不多了。可是,這不是一個出思想的年代,雖然這個年代最需要的是思想。因此,他在這條路是能走多遠,我們只能拭目以待。好在他下定了決心,既不當官,也不經商,連學院派所說的學問也不做,只要做一個獨立的思想者。他說:“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基本上都是寂寞的、貧窮的,何況我還只是一個思想者。但我喜歡寂寞、不怕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