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錫溥

周錫溥(1745-1804年),字文淵,號半帆,湖南湘陰人,清朝官員。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考中進士。曾官甘肅寧朔、武威知縣,併兼攝寧夏水利同知

基本介紹

  • 本名:周錫溥
  • 字號:字文淵
    號半帆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湘陰
  • 主要作品:《安愚齋詩文集》、《安愚齋集》
人物生平,個人作品,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汨羅高家坊山陂沖人。自幼聰慧過人,4歲能誦經,9歲能詩文,11歲參加縣試名列前茅。15歲補弟子員,22歲肄業於嶽麓書院,科試第一。29歲中舉人,30歲中進士。回湖南擔任湘陰仰高書院山長,並先後主講於漵浦、瀏陽東山、醴陵淥江等書院。因學識淵博,才思敏捷而聞名,與其弟錫渭榮列“湘中七子”。後授官甘肅寧朔知縣,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調任武威知縣。次年,以繼母喪歸故里,結束政治生涯,以餘生致力於教育。
周錫溥任職甘肅寧朔知縣時,因寧朔地處偏遠,地方寒苦,流沙覆蓋,廣種薄收,加之清兵駐防於此,糧秣、夫役等概由當地百姓負擔,百姓苦不堪言。年青力壯的紛紛外逃謀生,年老體弱的則賣兒賣女。他到任後,深入民間,訪民疾苦,作《寧夏採風詩》8首,詳述科斂之重,百姓之貧,並將其送呈甘肅藩司汪築伊,力主緩徵徭役,減輕百姓負擔。升官兼任水利同知後,他跋山涉水,修渠導河,治理山水流沙,幫助發展農牧業生產,發展邊區經濟。在武威知縣任內,他認真巡查鄂爾多斯、阿蘭、鄯善諸部,深入窮邊,考察異俗,以詩歌形式記述,留下了許多詩歌體裁的第一手邊塞資料。百姓稱他是難得的“真知縣”。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周錫溥因守母孝回歸故里。服孝期滿後,將餘生精力奉獻給教育事業。歷任仰高、石鼓、蓬湖、濂溪等書院山長,嘉慶九年(1804年)病故於濂溪書院
周錫溥勤於筆耕,一生著述頗豐,所遺除前面提到的《寧夏採風詩》8首外,還有《安愚齋詩文集》等,《沅湘耆舊集》收入其詩73首。按察使秦小峴曾刊行其稿,評價說:“詩思俊拔,欣蹙促舒,中挑外引,而調旨彌見其清娛。”

個人作品

《安愚齋詩文集》四卷,清光緒八年(1882)養知書屋刻本。
《安愚齋集》八卷,《沅湘耆舊集》稱集沒於水,遂失全本。秦小峴司寇瀛按察湖南時,嘗求其殘稿序之。道光二十年(1840)衡山曾傳薪始為編校付梓。同治六年(1867)其孫諤枝又搜得其遺稿未刊者屬左宗棠重加校訂付梓。

親屬成員

弟弟
周錫渭,字湜甫,一字默耕。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舉人,歷署武功、岐山、洵陽、長武知縣,補紫陽知縣。著有《志古齋詩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