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郡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江門市
- 地理位置: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東南面
- 面積:5.5 km
周郡村簡介,周郡村發展,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獲得榮譽,地圖信息,
周郡村簡介
。
周郡村發展
以濱江大道建設為契機,做好1000多畝海灘圍工業小區的建設規劃,認真抓好工業小區道路、下水道、供水、供電和填土等工程,又投入1000多萬元,改善工業小區的投資環境;制訂優惠的措施吸引客商,只要客商交了定金,簽了契約,辦好手續,就可以用地,以後分期支付土地款,還安排專人為新項目上馬辦理有關手續和證件;實施“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發動客商到工業小區投資辦廠,並大力鼓勵和支持有一定技術和資金的本地人投資辦廠。目前,海灘圍工業小區引進紡織、製衣、五金、印刷、玩具等行業的企業共48家,總投資達2億多元。在抓好海灘圍工業小區開發建設的同時,該村加大物業建設力度,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廠房、商鋪出租,共投入資金780多萬元,建設廠房商鋪面積23170平方米。
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提高民眾生活質量。投入200多萬元,建設6公里的水泥公路和村道,並配套做好綠化和路燈工程。開通周郡至江門的專線班車,便利民眾,活躍城鄉的交流。投入300多萬元,增裝8台變壓器,安裝自來水,修建沖板電排站泵房,清挖主沖河床淤泥,新建沖板垃圾焚化爐1座。投入400多萬元,分別新建1所幼稚園;興建周郡學校3層教學樓2幢,並在學校增設電腦室1間、多媒體教育平台室2個,籃球場2個,同時,每年支持幼稚園及學校教育經費10多萬元;在海灘圍公建區新建棠下醫院周郡分院,大力改善了教育環境和衛生設施。抓好舊村改造,籌集資金200多萬元,建設了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的燈光球場以及文化康樂中心,五村和六村建設文化康樂中心及綠化設施。2004年該村被評為江門市衛生村,2005年被評為“省衛生村”和“市標兵文明村”,2006年初又通過“省級生態示範村”的評估。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7.2畝(其中:水田33.5畝,旱地33.7畝),人均耕地0.4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大豆等作物;擁有林地638.9畝;水面面積27畝;荒山荒地32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電話五通。有47戶飲用井水,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0戶。
該村到六苴鎮道路為柏油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水泥路;距離最近的車站8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4輛,農用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1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4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3.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該村到2010年底,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5.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4.709萬元,畜牧業收入23.3萬元,年內出欄肉豬169頭,肉牛28頭,肉羊95頭;林業收入3.31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4.37萬元,工資性收入2.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9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其中在省內務工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47戶,共鄉村人口164人,其中男性84人,女性80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13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6人,漢族98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5人,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六苴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2公里,距離六苴鎮衛生院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六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8公里,距離中9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人,其中小學生4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126人,黨員中男黨員70人,女黨員56人。
發展重點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
1、民眾增收慢;
2、基礎設施落後;
3、民眾科學文化素質還較低;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
1、解決民眾增收問題。
2、做好勞動技能培訓。
3、降低農戶用電貴的問題,種植核桃,發展畜牧業
獲得榮譽
2021年7月1日,蓬江區棠下鎮周郡村黨委被中共江門市委授予“江門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地圖信息
地址:江門市蓬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