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辛鑠

周辛鑠,號叔川,今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坪上鄉時榮村人,是一位民主革命人士。

基本介紹

  • 本名:周辛鑠
  • 字號:號叔川
  • 所處時代:清末近代
  • 出生地:湖南
  • 主要成就:民主革命人士
周辛鑠(1856-1905),號叔川,今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坪上鄉時榮村人,清鹹豐六年(1856)九月生。早年取秀才,曾在鄉舉辦團防,被選為大同團團總,親制《大同公約》,並倡議於本團設學田分局,儲產為興學之資。他說:“國家非興學不能自治,人才非辦學不能造成。”
光緒二十四年(1898),周辛鑠與鄒沅帆、彭莊仲等創辦新化實學堂,與當時湖南時務學堂並為省內新式學堂的先驅。又與蕭竹雯等創辦《大同輯報》(月刊)分售各村,傳播文化,倡導新風。二十七年(1901),他復與蕭竹雯等發起創立大同高等國小堂,慘澹經營,備經艱苦,學款不繼,則變賣私產以助,卒抵於成。時,八國聯軍入侵中國訂立“辛丑條約”,周辛鑠深恨清廷腐敗無能,認識到辦學興教,是遠水難救近火,毅然選擇武裝反清的民主革命道路。
二十九年(1903),周辛鑠約同邑奉集勛、羅錫藩與洪門首領譚恆山等,結社於一字山的周氏山莊,歃血為盟,誓共滅清。次年,他與譚人鳳在湘西、黔、桂諸地,奔走聯絡,相與部署同志,擬回響湖南哥老會首領馬福益在省城舉行的起義。曾布置蕭立誠、李洞天任邵陽主任,唐鏡三任武崗主任,李燮和任安化主任,他則任新化主任,相約待機同時舉事。不久,長沙起義事泄失敗,遭清廷通緝。三十一年(1905)他亡命日本,謁見孫中山、黃興,加入同盟會。被委為長江上游招討使,擬組織會黨,發展同盟會員,待機起義。時,日俄戰後,東北形勢嚴峻,他前往考察,至神戶,肝癌猝劇,齎志以歿,臨終賦詩曰:“……我欲橫吞此胡虜,可恨閻羅昏聵不相許,哀哉此恨長終古。”遺體由其外甥蘇鵬護送歸里安葬。陳天華撰有《周辛鑠事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