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軼君

周軼君

周軼君,女,上海人,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正宗處女座,1998年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語系,隨後進入新華社工作。2002年6月,出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成為唯一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2005年出書《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記錄她在中東的所見所聞。2006年進入香港鳳凰衛視任職至今。曾多次採訪過阿拉法特阿巴斯亞辛等中東關鍵人物。第二屆 CCTV“中國記者風雲榜”得主。她的《在埃及數駱駝》一文被編進了九年義務教育六年級第二學期課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軼君
  • 外文名:ZHOU Yiju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上海
  • 職業:駐加沙的國際記者
  • 畢業院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 主要成就:第二屆 CCTV“中國記者風雲榜”得主等
  • 代表作品:《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
主要作品,論壇實錄,

主要作品

· 當事者說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說別誤導敘利亞 2006-08-22
周軼君周軼君
· 聚焦黎以衝突
黎以停火協定:
一張沒有日期的支票 2006-08-15
· 東協論壇三大看點 2006-07-29
· 國際觀察
敘利亞進入美國視野 2006-07-25
· 八國峰會看點
明日在聖彼得堡召開  八國峰會提前看 2006-07-14
· 母親眼中的孝子 手段殘忍的恐怖分子
扎卡維比拉丹更瘋狂 2006-06-09
· 20年前執政失誤導致國家經濟崩潰,今天欲變為秘魯“拯救者”秘魯前總統再度掌權 2006-06-06
周軼君周軼君
· 黑山宣告獨立
原南聯盟完全瓦解 2006-05-24
· 東南亞頭號恐怖分子、巴厘島爆炸案元兇———
托普再度脫身 2006-04-30
· 南非6名拒絕罷工者列車上被殺拋屍 2006-04-28
· 說三道四以色列大選
三大黨派不同主張 2006-03-29
· 說三道四以色列大選
奧氏組閣四種可能 2006-03-29
· 中東局勢之一 ● 伊朗核問題觀察
伊核較勁背後大國調整關係 2006-03-16
· 伊政府難產急煞美國 2006-03-14
· 美印關係牽動周邊神經 2006-03-03
· 美中期選舉臨近驢象都打災難牌 2006-02-16
· 巴勒斯坦新總理人選出現更迭
周軼君周軼君
哈尼亞:巴勒斯坦新總理?
巴方正在醞釀的對策是,哈馬斯主內、阿巴斯負責對外談判 2006-02-14
· 巴以和平進程出現重大變數
哈馬斯選勝 中東逼打新牌
美國和歐盟的中東政策、以色列的選擇、阿巴斯的下一步都將經受考驗 2006-01-27
· “活力門”關鍵人物
像火箭躥升商界天空,同時招來無數明槍暗箭
日本版蓋茨堀江貴文:“賺錢就是一切” 2006-01-20
· 國際觀察
沙龍“未盡”事 2006-01-07
· 東史郎:把真相交予後人 2006-01-05
· 伊拉克視點
薩達姆再次過堂
薩達姆7日缺席審判,同案犯們迫不及待向法庭表明他們與杜賈爾村血案不相干 2005-12-22
· 伊朗“核心”不改 2005-12-07
· 希拉蕊狂砸90萬美元裝修豪宅 2005-09-21
· 點評
以色列為何放棄加沙定居點? 2005-08-15
· 六方會談六國姿態 2005-07-22
· “特工門”大開 何人將出局 2005-07-21
· 誰把尼克森推下台?
他就是“深喉”! 2005-06-02· 國際觀察
周軼君周軼君
核談判臨近終場 伊朗西方比誰硬 2005-05-26
· 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北京又見阿巴斯 2005-05-19
何處去 2005-05-17
· 阿翁同意更多地放權給庫賴 2004-06-25
· 以媒體稱阿拉法特可能在難民問題上讓步 2004-06-19
· “阿克薩烈士旅”指揮官被打死 2004-06-16
· 布希:巴明年建國難 阿拉法特:明年建國非常現實 2004-05-09
· 以轟炸哈馬斯廣播電台 2004-05-04
· 阿翁逼庫賴辭職? 2004-04-23
· 憤怒但更多是疲憊
———蘭提西葬禮見聞 2004-04-20

論壇實錄

4月25日,周軼君作客浙江線上新聞網站,與網友就各種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以下為論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進入浙江線上新聞網站,我是主持人小力。今天來到我們直播室的嘉賓有點特殊,許多媒體都對她讚賞有加,她就是周軼君。今天她帶著她的故事,和她新出版的一本書,來到我們的直播室,與網友交流。我們知道你也是一個網蟲,你是什麼時候接觸網路的?
周軼君(左)周軼君(左)
周軼君:那很早了,我在2004年寫自己的部落格,大家也都可以看到。
主持人:開始的上網環境怎么樣?
周軼君:開始用電話線上網,用寬頻上網的話,非常昂貴。為了工作嘛,我們必須要保持24小時線上。
主持人:當時你怎么考慮的?
周軼君:我在加沙的工作主要是寫新聞了,新聞有一個時效性,新聞背後有更多人性化的故事,可能是沒有辦法用報導承載的所以我當時想,如果把這些報導背後的故事記錄下來,所以才會想這個。
主持人:當時想過出書嗎?
周軼君:當時比較忙,沒有時間去寫書。後來有一些朋友,出版社他們建議出書。因為新聞會隨著時間而淡去,但是他背後的故事他的閃光點是永恆的,所以我要把他記錄下來。
主持人:受到了網友的鼓勵?
周軼君:我第一次知道有這種方式,不管在什麼地方,都可以與全世界各地的人交流,可以與他們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是一個很有意義的事。
主持人:我們的網友知道你要來我們的直播室,現在在我們的聊天室已經非常踴躍的留言,現在讓他們直接的與你交流溝通。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認真的閱讀了你寫的文章,他很想了解你作為一個女士,在那樣的環境下如何工作的?
周軼君:其實我回想起來,有一點恍若隔世的感覺,我更多的是與當地的人同喜同悲,甚至我會覺得自己過得很麻木。因為自己的情感其實也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在那個地方,作為一個女人很不方便,才去的時候,還會掉掉眼淚。但是到後來,時間長了以後,與其變的越來越勇敢,不如說變的越來越麻木。有很多東西,能夠讓我觸動的東西,越來越少。或者我能想到自己的情況也越來越少。作為一個女人,在那邊可能有很多不方便的事,在我的部落格裡面可以看得到,因為我在那裡必須戴頭巾,沒有戴頭巾,在當地還遭到過圍攻。回國頭去看,會覺得很有趣,這是文化之間的碰撞。我可以跟你講一個小趣事,我的辦公室樓下就是地中海,但是我從來去暢遊過。
主持人:你到了加沙以後,會不會有一種失望的感覺,或者比實際預期想像的情況更困難?
周軼君:我想的不多,我怕到那裡會失望。我去的時候,我是先到的以色列。以色列方面,就說他的環境,物質條件相對比較好,幾乎可以被稱為一個小美國。加沙就是一個房子破破的,人也穿的髒髒的,大街上面,車都是在搶道,牆壁上都沒有空白的。所以你會覺得很壓抑,不知道這個地方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一共365平方公里,生活了150萬人,而四面被封鎖,你看到這個,你想到就會覺得很悶,一種絕望,一種沉悶在裡面。
周軼君周軼君
主持人:在加沙呆了兩年的過程中,有沒有想到提前回國呢?
周軼君:那沒有。我經歷過挫折,也想哭,想放棄。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一個職業的榮譽感,我不管碰到什麼情況,我不能放棄。
主持人:那我們再來看網友的提問。這位網友他說你覺得在離上帝最近的地方工作,你覺得最大的感覺是什麼?
周軼君:我感到的最多的是和當地人同喜同悲,你面臨同樣的恐懼和壓抑。我記得有一件事讓我感到很幸福。我當時在那邊的街道上,有很多當地的小孩子賣口香糖去賺錢。我有一天停車在馬路邊上,有一個小孩子讓我賣他的糖。我當時在打手機沒有搭理他。結果發現他在馬路邊上哭起來了我馬上去問他。他說他一天一筆生意也沒有做成,他的父親失業了,他媽媽常年都有病,兄弟六個人都在加沙不同的角落在賣糖,在賣報紙。他已經十幾歲了,從來沒有喝過牛奶,更不要說吃肉什麼的。我當時聽了挺感動的的,我就把他的糖全買了。後來樓下的警衛都笑話我。後來我在另外一個地方碰到他,我說我可以買你的糖,但是他特別有尊嚴。他說我不是乞丐,你不用這樣對我。一下子讓我感到肅然起敬。有的時候我看到他,我會給他買一些奶粉,我說你可以上學。他說家裡比較窮,他們那裡雖然是義務教育,但是他們要收書本費。過一段時間我沒有看到他,但是有一天我在馬路邊的時候,他的一個同伴告訴我,說他上學去了。那一刻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主持人:你覺得最大的失落在什麼時候?
周軼君:其實有的時候會有挫折感,在工作當中,會感到很寂寞。最大的失落其實更多的,我覺得已經有了足夠的心理準備了。特別是到後期,承受力也強了。
主持人:我們這裡有一位網友說你覺得你和閭丘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周軼君:與其說區別,其實我覺得我們之間共同點還是很多。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我們認同職業榮譽感。你要說區別的話,只能是時間和地點的不同。主持人:也有網友稱讚你是鏗鏘玫瑰,你認同這樣的評價嗎?
周軼君:我認為任何標籤都是別人添的,別人對我有褒獎,我也很感動。說玫瑰的話,我覺得這個形容太優雅了。
主持人:你會用什麼詞來形容你呢?
周軼君:我認為只會是一個小菊花。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你覺得你在家庭和事業之間能處理的妥貼嗎?你能不能說說你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回來以後,會有什麼計畫?
周軼君:我還沒有成家,更多的是跟我父母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是很愧對他們的。我去機場的時候,我媽媽都不知道我去那裡。剛開始的時候,我跟他們說我去耶路撒冷,那裡也很危險,但是相對來說,生活條件要好一些。我跟我媽媽說,我去耶路撒冷。他當時去我機場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去機場的路上,,我記得那天是八月一號,七月三十一日,耶路撒冷一個大學發生爆炸,當時在去機場的路上,就聽到了這個新聞。我媽媽一下子聽了受不了,不知道該不該讓我去那裡。我想如果耶路撒冷有什麼事,我就跟他說我在加沙。如果加沙出了事,就說我在耶路撒冷。後來他們一直看到我發電的報頭,他們才知道我是在加沙。其實我跟他們,我其實也不能總是說好的事,所以有的時候不跟他們聯繫。我一般一個禮拜跟他們聯繫一次。
主持人:那回來以後怎么補償他們?
周軼君:補償也說不上,因為我是在北京工作,他們人在上海,隔的也比較遠,其實怎么去補償,這就讓我更愧疚了,我連補償的辦法有沒有。但是現在聯繫比較多一些。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特別關心你回來以後的生活,他說在這個世界當中,有的人為了金錢,有的人為了榮譽,有的人為了責任而活,他想知道你是為了什麼,他說人不能一直在光環中生活,你離開了光環,你怎么生活?
周軼君:我從來不覺得我有什麼光環,我去做宣傳的時候,他們會認為我沒有什麼架子,我就覺得很奇怪。我當然不應該有架子,我如果有架子,我怎么去採訪呢?我認為作為一個職業的記者來說,最重要你要有一個平常心,能夠和採訪對象一樣的位置上面,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東西。所以我從一開始我就不覺得我有什麼光環,所以這方面的失落感幾乎是不會有的。
周軼君:我回來以後還是在新華社,更多的會做一些國際報導。我更多的是想學習一些東西,在加沙這兩年,主要是一個輸出,現在我想,更多的是要讓自己的筆進補一些。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很難想像一個女子,在那樣的環境裡工作生活了兩年,並且出色的完成報導。他知道你獲得過很多的獎,他說,你覺得你獲得這么多獎,是因為你採訪的人物或主題受到關注還是你自己的行為受到關注?
周軼君:我們也討論過這個問題。有一個編輯說過,只有好的報導,才能引起別人的重視。就是說當然你這個報導的行為本身,比如說我當時去採訪亞辛,當時他是一個黑名單上的人了,我去採訪他,這事本身就是受人關注的。但是我報導的內容,我覺得是好的。也只有好的報導,才能長久的被人記住。所以我覺得光有一個噱頭,並不是很重要。關鍵是能給你的讀者傳遞多少的信息,這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我看過你的文字,覺得你幽默,機靈,你是如何做到的?
周軼君:我本身是一個挺喜歡開玩笑的。但是在巴以衝突當中,你很難用幽默的語調寫一些東西。所以在我的新聞報導里,也不可能笑的出來的。所以我現在寫的書,就有當時寫的一些隨筆,這裡面你會看到一些很幽默的東西。我覺得,其實我們應該以一种放松的的幽默的眼光來看世界的話,你會獲得更多的東西。因為我覺得笑容本身是有力量的,他會去掉一些虛偽的東西,讓你用一種正確的心態去關注你所生活的環境。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你改變了我對傳統上海女人的看法。
周軼君:我覺得大家對上海人的看法可能,可能對這個定義狹隘了一些。上海人有很多種。其實上海人真的有很多種,其實我的性格當中,很多人都說更多的象北方人,我在北京的時候,我更多的覺得我是一個南方人,南方的東西還是在我的血液裡面。但是在上海的時候,我更嚮往去北方,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你的文字很有味道,看的出來只有大智慧的女子才能用這樣的文字描述如果的經歷,你覺得加沙的經歷對你會有什麼影響,這種影響對你意味著什麼?
周軼君:我很希望變的更智慧一些,大智慧稱不上。加沙的經歷毫無疑問是我一生當中很寶貴的財富。至於說他帶給我的影響,我覺得,他會慢慢的呈現出來。有一些東西我自己感覺他,他會在我體內生長,他會在什麼時候表現出來,而不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你最近出了一本新書《離上帝最近—女記者的中東故事》,你工作很忙,你是用什麼時間來完成這本書的呢?
周軼君:寫東西對我來說是一種習慣。我當時在那邊睡眠比較少一點,因為不停的在寫東西。我自己平時也會寫日記,更多的是在當時的時間的碎片裡面去找功夫寫這些東西。包括我回來以後,這本書其實是我回來以後一直到現在,寫了很長的時間了。
周軼君:我去採訪以後,一定會寫東西,要保留當時最新鮮的感覺。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現在有很多名人陸續出書,你的書是圍繞經歷寫的,這種情況在西方很多,能不能談談?
周軼君:西方寫的比我更職業更專業一些。我在加沙的時候,讀過一個美國的記者寫的書。他們的書裡面,我覺得更少的談到他自己,更多的寫到他看到的事。就是他是一個載體,是讀者的眼睛,他替讀者去看去感受,而不是談他自己。我記得巴爾扎克說過,一個合格的作家應該更多的描述別人的痛苦,而不是自己的。我在那裡是跟當地人感同身受,可能會提到我自己。但是我想,即使是提到,我也是更多的是希望拿我當一個鏡子,更多的反映當地人的情況。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你如何看待戰爭當中傳媒的作用?
周軼君:也是有一個過程的。曾經有人說一個名記者比十萬精兵都厲害。特別是在越戰當中,大家都認為圖片和文字改變了戰爭的進程,因為記者不斷的從前方發回來報導,看到了美國兵傷亡慘重的事實,才使得在美國本土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上街頭去抗議,去進行反戰的活動,才使這場戰爭提前結束了。其實傳媒的作用,我自己感覺不是得心應手的,不是你能夠把你想說的能做的事都做完的,力量還是比較弱的。我們幾乎不能改變戰爭的進程,我想只能更多的喚起別人的良知,希望能給別人提一個醒,人在戰爭中會變成麻木的,他會做出很多我們不能理解無理智的事。所以我希望這是一個提醒,希望大家能夠知道人是很容易變麻木的。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作為一個女性去穆斯林國家,有沒有遇到一些問題,採訪中有沒有遇到什麼險情?
周軼君:麻煩事很多的。我就說我當時學這個語言的時候,沒有想到在那種天氣下面,戴頭巾是很熱的。因為當地的婦女,他們穿袍子,戴頭巾什麼的,但是他們的活動量是比較小的,一般都是很淑女的樣子。不象我戴著頭巾還要拍照片,還要奔跑,有的時候流汗就象小溪一樣。我有一次鏡片被沖跑了,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跑回來。有一次比較危險的,就是在他們最大的難民營的入口處,發生一起爆炸。我就很著急的趕到那邊,但是我忘了戴頭巾,穿袍子。我擠過去的時候,就聽到背後有人喊:中國女人中國女人。我想麻煩了,因為那裡都是男人,沒有一個女人。我想拍照片的時候,然後就有一個人說,把手伸過來,說你拍這個拍這個。我沒有理他,但是旁邊有一個人過來說,你不要碰他。他們兩個就先打起來了。旁邊就有人說,你要不要站到旁邊去躲一躲。但是我看到旁邊人群太密了,根本不可能出去。我就跑到車頂去躲一躲,當時那裡有攝像師和記者。我爬上去以後,下面的人就去搖車子,想把我們搖下來。當我下去,還沒有著地的時候,我的腳就被他們抬起來了。當時無數隻手就來抓你,當時我沒有辦法,只有拳打腳踢。最後是幾個人兜了一個圈,把我給抬出來了。那天是非常非常慘的。當時我就跟自己說,以後再也不能去那裡了。但是過了一個禮拜,我又去了,第二次又被別人砸一次。
主持人:這裡有一位網友他說你能想像你在自己六十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嗎?
周軼君:我在加沙的時候甚至會想,我能不能活到那個時候了。六十歲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但是我覺得做記者是我最愛做的事,可能我這一輩子還是會做這一行。
主持人:他還有一個問題,作為一個戰地女記者,是不是勇氣最重要?
周軼君:有的時候我也很疑惑。我是不是很勇敢,我不知道。有一次在夜裡11點多鐘,當地遭遇了爆炸襲擊。有一個爆炸的地方離我很近,當時我就坐在地板上面。我也問我自己,我為什麼要來這裡。那一刻我勇敢嗎?我不勇敢。我覺得更多的是,我覺得我到了那裡,我會有一種使命感,如果我不去報導,新華社就沒有這個圖片和文字,中國的人民也就不能了解發生了什麼一些事。所以我覺得敬業精神是很重要的,做報導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在做報導過程中,你們會接觸到國外的一些記者,會不會受到他們的觀念的影響?
周軼君:不會有什麼影響。可能我們報導的角度有的時候會不一樣。但是職業的要求是一樣的,就是以職業的標準來衡量的話,我們是一樣的。我和我他們更多的是有一種生死與共的感覺。
主持人::有一位網友他說你書中寫了一段此時開口的文字,為什麼選此時開口?
周軼君:當時的感覺是很悶的,我雖然還有幾個月就要離任了,但那段時期是加沙的衝突最激烈的時候。那個時候整個加沙是一種人心惶惶的時候,也是兩年當中,最危險的時候。當時有人要我寫書,我當時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寫這個書。所以我才想到這段文字。我想表達的,就是我無論如何有一天會走的,但是當地人在那裡,是沒有一個頭,是一種絕望的感覺。
主持人:我們的周小姐也帶來了他在加沙拍來的一些圖片,下面的時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拍的圖片,一起來感受一下。
主持人:非常感謝,我覺得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直接的畫面的衝擊,如果不是你,我們可能沒有機會看到這樣的一些場景。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退卻嗎?
周軼君:當時並不是只有我一個記者。我覺得我們做記者我們很殘酷的。我們面對屍體的時候,我們只會想站在如何的角度去拍到最好的畫面。我最難忘的是,有一個孩子在我拍攝的過程中,就死去了。當時他被送到醫院的時候,是在八分鐘以後死掉了。我甚至拍到了最後給他蓋上白床單的樣子。雖然我看到的死亡很多了,但是那個孩子是我親眼看著他死亡,非常的難忘。後來我多次去過他的家裡,在我的書里就寫到過他。你真的會覺得生命太無常了。
主持人:這次你是帶著你的新書來到杭州的,能不能給我們展示一下?
周軼君:今天還沒有拿過來。
主持人:我想跟網友說,今天會在楓林晚有一個簽字儀式,對這本書感興趣的話,可以到現場與我們周小姐直接的面對面。
周軼君:感謝你們能給我這樣一個平台,讓我們與網友交流,謝謝你們。
主持人:也感謝今天到直播室的網友,今天的直播到此結束,再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