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華州斬蛟射虎

周處華州斬蛟射虎

千百年來,《周處華州斬蛟射虎》,為民除害的傳說,成為當地百姓美好的記憶而被傳頌。 為了紀念周處斬蛟射虎,為民除害的壯舉,在高塘塬區和臨渭區沿山一帶,鄉民們都曾紛紛修建了周處廟。在麥漲塬村的坡口和洪水村附近的高坡上也曾先後修建了周處廟,當時渭河兩岸和高塘三川的民眾,每逢節日時都來到周處廟燒香叩頭,以示懷念。

周處簡介,斬蛟於赤水,射虎在箭峪,

周處簡介

據《晉書·周處傳》記載:周處,字子隱,西晉時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市)人。祖父周賓,為三國時東吳咨議參軍等職;其父周魴,為東吳名將。周處自幼父母雙亡,智力過人,武藝高強,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橫行鄉里,縱情肆欲。有民謠說:“小周處,體力強,日弄弓刀夜弄槍。拳打李,腳踢張,好像猛虎捕綿羊,嚇得鄉民齊叫苦,無人敢於論短長。”這位“小孤”,被鄉民與南山猛虎,水中蛟龍合稱為陽羨“三害”。後來這個說法傳到了周處耳朵里,他自知為人所厭,便下定決心,痛改前非。隻身入山射虎,下水搏蛟,終於斬殺了孽蛟、猛虎,受到民眾好評。後來周處拜大文學家陸機、陸云為師,終修才兼文武。歷任東吳東觀左丞等職。他為官清正,不畏權貴,成了忠臣孝子。西晉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他奉命率兵西征,路過華縣時,聽說在高塘塬區有孽蛟、猛虎行兇,殘害百姓,決定不再前行,便來到義家村(今高塘鎮戈家村)暫住了下來,又一次上演了一幕斬蛟射虎的壯舉。

斬蛟於赤水


在高塘鎮的東北角處,有個村子叫麥漲塬村,這裡土地肥沃,盛產小麥。村上住著一戶姓張的大戶人家,他家的麥囤里長期以來臥著一條長約五六寸的小白蛇,人們都叫它“倉龍”。他家的麥囤在倉龍的佑護下很是神奇,白天把裡面麥子裝完,可一夜之間囤里的麥子又堆得滿滿的,從不減少。人們看到這家囤里的麥子往上漲,就把這個村叫麥漲塬村。
麥漲塬村張家麥囤里倉龍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地傳開了,一下子方圓幾十里外的人聽到後都非常驚奇,不少人都慕名來這裡看看倉龍。有一天,村上來了一位吆著毛驢、年齡約40多歲的人,以買張家囤里的麥子為名,想趁機盜走倉龍。進屋寒暄之後,他向主人講明來意,並把帶來的幾條口袋放在了一邊。經過一番討價還價,雙方達成了協定。待剩下最後一袋麥子滿,買糧人趁著主人算賬數錢的機會,慌忙把囤里的倉龍裝進身上的衣袋裡,立即趕著毛驢快速趕路。主人收拾麥囤時,發現倉龍不見了,冷靜下來一想,斷定是被那個買麥子的人盜走了,就急忙前去追趕。誰知那人根本不承認。為此雙方爭吵不休,廝打起來。眼看著偷竊的事情就要敗露,買麥子的人情急之下就把倉龍吞進了肚子裡。頓時狂風大作,雷鳴電閃,一聲霹靂之後,那位吞掉倉龍的人頓時變成了一條蛟龍,接著傾盆大雨從天而降,村莊很快成了一片澤國。蛟龍在洪水裡張著血口向塬下的澗峪河游去,洪水一下子淹沒了塬下的幾個村莊。後來人們就把被洪水淹過的村子叫洪水村,從那時的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蛟龍對兩岸的人逢人就吃,一時間鬧得西川里路斷人稀。就在蛟龍肆虐害人之時,暫住在戈家村的周處聞訊手持砍刀,奮不顧身地跳到河裡追殺蛟龍。他在河中與蛟龍一直搏鬥了三天三夜,被砍傷的蛟龍掙扎著直往下游游去,一直游到長橋鎮時又被周處追了上來砍了幾刀,終被擒獲。周處舉刀狠狠地砍下了蛟龍的頭,興奮地高舉著向站立在河兩岸觀戰的鄉親們報喜,接著他又用力將龍尾斬斷,使勁將其甩向了西方約10公里遠的高高的南塬之中。彎彎曲曲的龍尾後來在南塬處形成了一條崎嶇的羊腸小道。這就是南塬(東塬和西塬統稱為南塬,龍尾坡在東塬。)上的人們往返渭南時必經之路——龍尾坡道路;由於周處斬蛟龍時,龍血染紅了澗峪河下游的河水,從此這段河就叫赤水河,在《華州初志》中就有相關的文字記載。長橋鎮從此之後也改名為赤水鎮;在赤水河與渭河交界處有個村子叫“埝道村”,就是因為周處在這裡砍下了蛟龍的頭,舉起了龍頭和血淋淋的砍刀讓大家看而得名,這個村也叫“念馬頭村”或“念馬刀村”。

射虎在箭峪


話說當周處斬了蛟龍,為民除害後,收拾行囊準備西行時,又聽聞一件駭人的事情:一隻白額老虎經常從山溝里跑出來到南山一帶附近的村莊裡傷人,有幾個村的小孩被兇猛的老虎咬死,鄉民的豬羊也經常遭到老虎的傷害,一時間村民們惶惶不安,談虎色變,白天黑夜嚇得不敢開門外出。周處決心為民除掉這一大害。在(箭峪水庫)峪口附近的一個村子裡,周處看到兇猛的老虎正從峪道大吼著向村里躥,他躲在一棵大樹背後,舉箭“嗖”地一聲射中了老虎的背部,受傷的老虎吼叫著往峪道里跑去,周處緊隨其後,又發一箭射中了虎身,趁老虎繼續往深山逃跑之際,他再用力向老虎射出了一箭,這時老虎因連中三箭倒在了地上一動不動,三箭也隨著老虎的倒下而落在了地上。老虎死了,大害除了,村民們也安居樂業了。從此人們就把這道峪叫箭峪,一直沿用至今,許多老人當提到箭峪的來歷時,都念念不忘地想起周處這樣一個為民除害的英雄。
退休教師劉尚儉等人談到周處廟時,說他小時候常跟著大人去周處廟燒香叩頭。臨渭區靠近南山的花園鄉有兩條河,一條是清水河,一條是稠水河,兩條河交匯後流入水庫中去,就在兩條河交匯處,老百姓曾在這裡修了座周處廟,廟內供奉著周處的金身塑像,附近民眾經常來到廟裡燒香叩頭,用虔誠的心感激這位英雄。華縣民間剪紙藝術家、年近七旬的李雁敏如今還清晰地記得,他在小的時候,跟著村上的大人們一起來到周處廟敬神的情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