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璣

周璣(1729~1819),字漢儀,號玉圃,桂陽(今汝城)縣長塘周家(今土橋鎮周家村)人,少年喪父,家庭貧困,以教蒙學私塾艱苦度日供養母弟。乾隆二十四年(1759)中舉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周璣以舉人資格參加朝廷大挑,被取為一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璣
  • 外文名:漢儀
  • 民族:漢族
  • 所處時期:清代
逸事,回鄉,

逸事

調任杞縣知縣,兩縣學宮殘破,周璣都捐俸重修。尉氏縣正當官道南北衝要,官方公務交錯,百姓的徭役長年不休。周璣用盡辦法協調,漸次減除,人民得以休養生息。他辦事果斷,不拘泥坐堂,案無留牘,百姓告狀沒有等候之苦。兩縣初無書院,公事之餘,召集縣學生員至後堂,講解課文經藝,文風蒸蒸日上。乾隆四十三年(1778),考城黃河決口,奉命帶領河工治河,他露宿河灘,工費絲毫不侵擾百姓,經過精心組織調配用工,放歸河工七百人,民間省費巨萬。有侍從人員收受賣料者賄賂,即重撻驅逐。在杞縣任上遇饑荒,報災被上司阻撓,他自捐俸賑災,救活不少饑民,又以捕獲重犯有功,升陳州府通判嘉慶元年(1796),奉調代理鄧州知州,當時,四川、河北、河南三省白蓮教以復辟明王朝為號召發動反清復明的起義,攻城略地,烽火連天。與鄧州毗鄰的唐縣、新野、淅川又是起義軍的根據地。鄧州鄉間,入教者甚多,占據村落將作內應。周璣偵察確實,一面請救兵,一面組織鄉勇到境內各處緝拿,他掛念鄉間有很多脅從百姓,對負責偵緝的鄉紳鄉勇說:人命關天,遠報兒孫,近報己身,千萬不得濫殺無辜、草菅人命。他日夜督促防守、偵緝,食宿在衙門,幾個月衣不解帶,使鄧州城安然無恙。對被捕的教眾,周璣都詳盡審訊確實才斬。當時有個統兵的大帥到鄧州,傳見鄉勇頭目,交給他一支令箭,囑咐他,抓獲教眾,立即誅殺。周璣憤慨的說:教眾造反蔓延,脅從者是大多數,令箭應交給地方主官手中,鄉勇頭目胡為,在大帥走後即將令箭交給周璣,因此,很多被捕的一般教眾才保住了性命。白蓮教首領姚之富帶領三萬多人來攻鄧州,朝廷調來增援的官軍不到一千人,城中武官僅有一員守備,卻以守城推託,不肯出城迎戰。周璣帶領數千鄉勇百姓到距城七里的刁河北岸孟家樓堵御。不少鄉紳鄉勇膽怯懼怕,他鼓勵大家說:人都有一死,或死於水火,或死於盜賊,如今為國家而死,是死得其所。大家深受感動,齊說:“願為公死!”呼聲震天,人人奮勇,用牛車堆壘作木城柵寨,迎戰五、六日,大批官兵自新野來增援,教眾始退。雖遭大動亂,周邊城池皆陷落,唯獨鄧州城始終巋然未動。不久,以軍功升任南陽知府,鄧州百姓戀戀不捨,直送到百多里外的南陽城。治理鄧州一年,南陽府二年,戰事不斷。周璣能做到官與兵民一體,故屢建奇功。遇寶豐、郟縣軍情緊急,率兵奔赴葉縣抵禦,並命葉縣知縣廖寅統兵配合征剿,生擒白蓮教大首領劉之協解送京師,獲得“奮勇可嘉”的褒獎,賞道銜,升授江西糧儲道兼管水利,德政卓著。又五年,申請退休。

回鄉

回鄉十五年,關心地方政教。為地方做了很多好事。捐資首倡重修學宮,捐資並主持續修縣誌成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