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傑(周球保)

周仁傑(解放軍中將)

周球保一般指本詞條

周仁傑(1912年5月17日-2001年1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海軍副司令員。湖南省茶陵縣人,1912年5月17日生於茶陵縣棗市荊芫村一個僱農家庭。10歲給地主當童工,飽受磨難。14歲參加農民運動,任兒童團長。馬日事變後,參加秘密游擊隊。1930年2月加入共青團。1931年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歷任紅軍班長、連長、副營長、營長、紅六軍團第十六師師長等職。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和長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仁傑
  • 出生地:湖南省茶陵縣
  • 出生日期:1912年5月17日
  • 逝世日期:2001年1月22日
  • 籍貫:湖南省茶陵縣
  • 原名 : 周球保
個人簡介,戰鬥經歷,歷史功績,

個人簡介

周仁傑,原名周球保。1912年5月17日生於湖南省茶陵縣黃家村。1929年8月參加茶陵游擊隊。193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8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8軍23師連長,紅6軍團17師營長、51團參謀長、團長,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1935年11月任紅6軍團16師師長,率部參加長征,擔任紅6軍團前衛。1936年11月入抗日紅軍大學學習。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陝甘寧留守兵團警備2團團長。1943年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抗日戰爭勝利後,任晉察冀軍區冀中縱隊第1旅旅長,冀察熱遼軍區獨立3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48軍副軍長。先後參加了東北1947年夏、秋季攻勢和遼瀋、平津、渡江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958年于海軍軍事學院畢業後,任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1970~1977年和1980~1982年任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享受大軍區正職待遇)。1982、1987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1955年獲一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2001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
周仁傑(中)周仁傑(中)

戰鬥經歷

周仁傑,1929年參加茶陵縣游擊隊,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入紅軍四分校學習。歷任紅軍排長、連長、副營長、營長、團參謀長、團長、師長等職,參加了創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和湘贛、湘鄂川黔蘇區的反“圍剿”鬥爭及紅軍長征,1936年11月在紅軍大學學習。
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陝甘寧留守兵團警備二團團長。
1943年入中央黨校學習。
1945年“八一五”抗戰勝利後,中國共產黨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派出大批幹部、戰士出關到東北地區。周仁傑於1945年11月到達熱河省會承德,被任命為冀中縱隊一旅旅長,率部開始轉戰於冀熱遼(1947年4月改為冀察熱遼)戰場。12月,周仁傑率部開赴凌源、葉柏壽一帶,發動民眾,清剿土匪,整訓部隊。
1946年1月初,國民黨軍大舉進犯熱河,沿北票、朝陽、葉柏壽、凌源,向承德方向進兵。為遲滯敵軍行動,周仁傑率部在葉柏壽、凌源間,以劣勢的裝備與兵力節節抗擊進犯之敵,幾陷敵人於重圍之中,有力地回擊了國民黨軍隊,打破了國民黨軍擬於和談前搶占承德的企圖。
1946年秋,周仁傑調任冀熱遼軍區十七旅旅長。9月,該旅配合十三旅發起了攻打寧城守敵的戰鬥,一舉收復了寧城,殲敵1000餘人。不久,周仁傑率該旅開至熱遼地區,配合當地黨政軍機關開展各項工作,積極參與這一地區的發動民眾、剿匪反霸、擴大人民武裝等鬥爭。僅在1946年11月至1947年3月的5個月中,十七旅即在這一地區與國民黨軍、還鄉團、伙會、土匪等作戰200餘次,殲敵1200餘人,有力地促進了熱遼地區的革命鬥爭。
1947年5月至7月,冀察熱遼部隊以熱河地區為主展開了夏季攻勢。周仁傑率十七旅參加了夏季攻勢,為主力部隊之一,5月15日,十七旅配合十三旅等兄弟部隊攻打圍場守敵,殲敵500餘人,解放了圍場縣城。圍場戰鬥後,周仁傑率十七旅作為主攻部隊之一,參加了圍攻隆化城的戰鬥,與敵激戰10餘天。6月2日,冀察熱遼軍區決定從隆化撤圍,阻殲棄城而逃的赤峰之敵。周仁傑率十七旅與兄弟部隊一路跟蹤追擊,在天義之北韓杞柳附近殲逃敵一部。8日,十七旅奪取天義城,之後繼續向葉柏壽進軍,葉柏壽之敵唯恐被殲,於18日晨棄城東逃。十七旅兵分兩路,一路於19日進占葉柏壽;一路追擊葉柏壽逃敵,在北公營子給逃敵以沉重打擊。20日,十七旅追敵至朝陽外圍,占領了西大營子等地,準備攻打朝陽。21日,十七旅進至吳家窪,第二天攻占朝陽東站。為阻擊援敵,十七旅四十九團奉命搶占狼山。24日,援敵進至他拉皋,第二天便向狼山發起兇猛攻擊。四十九團頑強抗擊,多次打退敵人瘋狂進攻。戰鬥異常激烈。下午2時,四十九團撤出狼山,冀察熱遼軍區根據戰局情況,決定放棄朝陽,改攻北票,十七、十三旅為主攻部隊。周仁傑率十七旅與十三旅一起,於29日發起了對北票的攻擊。經過激戰,十七、十三旅於7月1日攻占北票城,共殲敵2000餘人。至此,冀察熱遼軍區組織的夏季攻勢結束,取得了輝煌戰績。
夏季攻勢後,周仁傑率十七旅進至扣卜營子、寶國老、十八奤一帶進行整訓。10月5日,冀察熱遼軍區獨立三師在朝陽北四家子地區組建,周仁傑調任獨三師師長。中旬,周仁傑即率獨立三師參加了冀察熱遼戰場的秋季攻勢,配合其他主力部隊在錦州外圍開展破擊活動。10月下旬,我九縱發起解放朝陽城戰鬥。獨三師奉命包圍北票,配合朝陽戰鬥。朝陽城解放後,獨三師奉命佯攻北票,引誘敵援,使錦、義援敵兩個師鑽進我軍設在九關台門的伏擊圈,遭到重創。圍點打援任務完成後,獨三師進至北票以南破壞敵交通線。11月,周仁傑率獨三師進至朝陽縣召都巴一帶進行整訓。
12月,軍隊發起冬季攻勢。獨三師奉命配合兄弟部隊在錦、義一線破壞交通,牽制敵人,協助地方開展民眾工作。28日,獨三師接到上級急電,命令他們追殲北票逃敵。周仁傑同師部其他領導精心研究,決定在距北票35公里的大烏蘭設伏。29日,周仁傑率獨三師經急行軍90公里,到達伏擊地域,做好部署,待殲逃敵。30日上午9時,北票逃敵趕至大烏蘭,進入獨三師伏擊圈。周仁傑指揮獨三師即刻投入戰鬥。經一天激戰,殲敵千餘人,繳獲大批物資。
大烏蘭戰鬥是中國軍隊在朝陽地區與國民黨軍的最後一仗。至此,朝陽大地獲得全部解放。大烏蘭戰鬥後,周仁傑率獨三師整訓,開展了新式整軍運動和大練兵,增強了部隊戰鬥力。1948年2月,東北民主聯軍十一縱隊在朝陽地區組建,獨三師編為十一縱隊三十三師,周仁傑任縱隊副司令員兼三十三師師長,隨十一縱隊離開朝陽地區,繼續轉戰於冀察熱遼戰場,先後參加了攻打隆化遼瀋戰役等。東北解放後,周仁傑隨十一縱隊入關,先後參加了渡江、贛西南等戰役。

歷史功績

周仁傑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和長征。紅六軍團突圍西征在貴州甘溪陷入敵人重兵包圍,他率前衛營,頑強阻擊敵人,為全軍團突圍贏得寶貴時間。戰鬥結束後升任團參謀長。1936年4月,紅二、六軍團長徵到達金沙江畔,他率紅十六師擔任前衛,搶渡金沙江,掩護主力渡江,安全進入西康。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中央軍委四局教育科科長、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警備二團團長。率部戍守三邊、隴東等地區,進行剿匪和反摩擦鬥爭,參加大生產運動。1943年入中央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冀中縱隊副司令員兼一旅旅長、冀熱遼軍區第十七旅旅長、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三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十一縱隊第三十三師師長、第四野戰軍第四十八軍第一副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遼瀋、平津、渡江、贛西等戰役,親臨前線指揮作戰,戰鬥中多次負傷。遼瀋戰役第二階段,率部在老錦西道、沙河營一線,抗擊敵主力杜幸明東進兵團4個師連續3天的瘋狂進攻,保障了遼西會戰的勝利,受到羅榮桓政委的表揚。
新中國成立之後,歷任中南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等職。抗美援朝初期,為保衛珠江口,控制瓊州海峽,保障東南沿海安全,他虛心向蘇聯專家和原海軍人員學習,經過幾年努力,初步建成了東南沿海海岸防禦體系。1962年台灣海峽局勢緊張,東海艦隊地處鬥爭前沿,他要求部隊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帶著敵情練兵,沉重打擊了台灣當局所謂“武裝滲透”、“兩棲突擊”、“海上襲擊”的長時間、多批次、多方位的襲擾活動。1964年,他在部隊推廣郭興福教學法,開展民眾性的大比武練兵活動,受到葉劍英元帥的讚賞。1970年,他組織實施了艦艇部隊海上拉練、飛行部隊空中轉場拉練、炮兵及技勤的野營拉練,親自到重點單位蹲點,抓基礎和合成訓練。主持舉辦了海軍領導幹部毛澤東軍事思想戰役集訓班,以提高海軍幹部的組織指揮能力。1975年,他深入潛艇部隊,周密制定方案,指揮海軍潛艇首次跨出第一島鏈進入太平洋訓練,探索穿越島鏈的訓練方法和經驗,開海軍艦艇部隊訓練由近海伸向遠洋的先河。
1983年退居二線後,他多次赴老區和曾經戰鬥過的地方調查研究,蒐集史料100萬字,發表了20餘篇回憶文章、5篇調查報告。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在中共十二、十三大上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