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獻瑞

周獻瑞,祖籍南安美林鄉,清光結十三年(1887年)出生於廈門曾厝垵。歷任新加坡華僑中學、南洋女中、同濟醫院、中華總商會等社團的董事要職。1964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獻瑞
  • 籍貫:南安美林鄉
  • 出生日期:1887年
  • 逝世日期:1964年
  • 出生地:廈門曾厝垵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周獻瑞,祖籍南安美林鄉,清光結十三年(1887年)出生於廈門曾厝垵。幼年在村中私塾就學,13歲因家境窮困,輟學從商。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攜眷南渡,僑居星洲,兩年後出任星洲書報社議員。
獻瑞目睹清政不綱,國事日非,接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加入同盟會,投身革命,籌集軍需。中華民國成立後,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給他旌義狀,表彰他對革命的貢獻。民國2年(1913年)任國民黨新加坡交通部參議,翌年轉任中華革命黨議員。民國10年加入國民黨,先後出任星洲書報社副總理、同德書報社監督。濟南慘案發生後,他被推為新加坡山東慘禍籌賑會董事,並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咨議。嗣後又任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委員及黃河水災委員會,豫陝甘旱災委員會、閩南水災委員會等慈善團體委員。獻瑞熱心公益事業,在新加坡華人社會中,夙孚眾望。歷任新加坡華僑中學、南洋女中、同濟醫院、中華總商會等社團的董事要職,還任新加坡拒毒會和福建會館常務委員。
抗日戰爭爆發,獻瑞被選為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難民委員會委員、籌賑總會常務委員及查帳員、宣傳主任。救國不徒空言,他率先捐獻2萬元以資倡導。翌年又倡購救國公債2萬元,華僑紛紛回響,對抗日戰爭貢獻至大。1940年獻瑞以己資收購海外革命聖跡“晚晴園”,國民政府為此頒給他“見義勇為”匾額。日本南侵前夕出任南洋閩僑總會委員、新加坡南安會館主席、同濟醫院副主席,積極開展籌賑工作。新加坡淪陷後,獻瑞攜眷趨避蘇碼特拉屬的實叻班讓。日軍派人追捕,他輾轉逃避,始免於難。但其長子及次女均被捕入獄。1944年獻瑞最終也被日本憲兵逮捕,囚禁於孟加麗。
日本投降後,新加坡欣慶重光,獻瑞不顧已屆耳順之年,繼續與梁後宙、林建達領導新加坡南安會館的恢復工作,被選為復興後新加坡南安會館首任主席。1946年又發起組織馬來亞南安總會,得到南洋各地南安會館熱烈回響,分別派出代表在新加坡南安會館召開大會,獻瑞被選為馬來亞南安總會,第一屆主席。總會成立後,曾集資派人回鄉創設英都至安海公路,幫助家鄉發展交通事業,不久馬來西亞各地發生動亂,會務隨告停頓。1964年病逝,終年7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