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永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綜述,生平,人生書道從不識字始,歲月動盪中以帚作筆,滿城盡看“永基體”,
綜述
書法創作,基於傳統與創新長跨度之間的探賾,主張性靈的沖。創作實踐,傾注情愫,崇尚自然,用心讓筆畫盡乎已之性而不悖書之道。書以摩窠和隸見長,行楷書得魯公神韻,遒勁灑脫,隸書結體,取法兩漢,采諸家之我好。作品多番參加全國、港澳台以及歐洲、東南亞、澳大利亞的書畫大展,收藏刊載者甚蕃。國內外不少報刊評其書謂碑帖兼融,師古不泥,作隸敦艮篤拙,骨力內蘊、行筆巧朴互用、跌宕飄逸。專家發表署名文章,稱其字“融納自然、向金石求韻、落筆路數分明、追求古淡含蘊,有寓工於拙之心”。國內多家大型辭書收編了周氏的藝術簡歷和作品。
生平
人生書道從不識字始
周永基結緣書道始於七歲。周家本以農貿營生,1936年日寇入侵,中華危亡,家鄉遭洪災,其父又遭
匪劫而故世,周氏殘家從湖北公安返回黃安(今紅安)周祖,永基隨伯爹和姑姑生活。七歲時周永基上私塾受教於一個叫孔子貞的先生。永基第一次用毛筆竟然是照先生“包袱”上的成白封冥府“錢紙包上”抄寫“公諱、顯考、妣考”一類古怪的漢字。他就是喜歡寫,讀不出它們的發音,弄不明它們的意思,仍興趣盎然,從“人之初,性本善”樣板字學寫下來。因家貧紙貴,故每天只能限寫30個大字,大字旁邊寫小字,寫滿正面寫反面,寫了淡墨寫濃墨。 正是中國方塊字書法所蘊涵的無窮魅力吸引著周永基,讓他認識了越來越多的字。從漢字美的外形到其中包涵的意義。當字被賦予了這類似“道可道,非常道”的意義時,中國書法不僅作為一種中國獨有的藝術,同時也以它深奧精彩的內涵,吸引著周永基的一生一世。
周永基的第一份謀生職業就與他的字有關。1948年,14歲的周永基經親戚引帶,來到漢口永清街的一家叫福勝祥的瓷器店鋪當學徒。那時,字是一個人的面子,也是任何一家店鋪的面子,老闆見這少年一副文雅相,更有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禁不住大喜,破例讓他乾開發奉(即發票)的活,記序時賬。從此以後,幾條街都傳說著:瓷器店裡國小徒寫得一手好字!
不久新中國成立,年輕有文化的周永基有一天被提拔到中共武漢市江岸區委組織部幹部科工作,不久被調至中共武漢市江岸區委辦公室任機要秘書,做會議記錄,寫公函,寫字成為周永基的工作。
歲月動盪中以帚作筆
1958年,前程無量且未從新婚的幸福中醒過來的周永基被劃為右派,一夜之間從光明掉到了黑暗。周永基被罰當勤雜工,當勤雜工當然什麼雜活都乾,可他幹得最多的依舊是寫字。抄寫語錄,抄寫大字報,寫思想檢查,寫完了掃地,掃完了寫字。人們都傳說著:江岸區委那個掃地的人字寫得好好!
從區委機關的勤雜工到商店的營業員,再到江岸區副食系統的美工隊員。對周永基來說,掃大街也是練筆。他借用掃大街來練習腕肘功力,筆是手的伸延,掃帚是手的伸延。以沙為紙以樹為筆是練筆,用掃帚掃地是寫,油漆刷子是寫,抹布是寫,紙上是寫,地上是寫,牆上是寫,房子上面也是寫。
滿城盡看“永基體”
周永基的第一塊招牌字是武漢市著名的老通城酒樓。當年破舊立新,全國的招牌幾乎都換光了。老通城酒樓是武漢乃至全國聞名的酒樓,連毛主席都在“老通城”吃過豆皮,“老通城”變成了“東方紅”。 “老通城”換招牌不是件小事。那時候,不少武漢人都說,好大好大的五個字,不知道是哪個有本事的人寫上去的。是周永基。紅彤彤斗大的“東方紅飯店”是周永基用油漆刷子寫的。隸書。後來周永基在書法界出名就是以隸書開始的。
在隨後的改革開放年代,周永基的招牌字到達了頂峰。從副食店百貨商場到五金店、理髮店,從工廠到銀行,都有“永基體”。他那灑脫奔放、飄逸清朗的藝術風格惹得路人駐足賞看,多年以來,“永基體”是武漢市大大小小商業街上一道一道閃亮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