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水子站

周水子站

周水子站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是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三等站,建於1903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水子站
  • 外文名:Zhoushuizi Railway Station
  • 投用日期:1907年
  • 車站等級:三等站
  • 所屬地區:中國遼寧省大連市
  • 區域管理中國鐵路瀋陽局集團有限公司
  • 主要線路瀋大鐵路
  • 車站地址: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周水子廣場10號
  • 始建日期:1903年
站點位置,運營情況,基本情況,歷史沿革,變革交通,繁榮,延伸,

站點位置

西距旅順站52公里,東南距大連站8公里。

運營情況

2015年4月8日,受丹大快速鐵路施工影響,大連到莊河的6333/4次列車以及東北特鋼通勤列車停運,周水子站停止辦理旅客乘降,只保留售票業務。

基本情況

名稱由來
說起周水子火車站,自然要提周水子這個地名的由來,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個名字是臭水子和周家屯”兩者合二為一的結果,所謂臭水子,是早年周水子地區的真正名字。據大連史料記載,早年,周水子一帶是一片澇窪地,長年積水,雜草叢生,蚊蠅成群,臭氣熏天,所以當時被叫做臭水子,對於臭水子的記載,日本詩人小林愛雄在1911年所寫的《中國印象記》中有零星記載,1908年冬,小林愛雄遊歷中國,回國途中,假道大連,遂前往旅順觀日俄戰爭遺蹟,他在《中國印象記——戰後的旅順》中這樣寫道:火車從大連返回到臭水子後便分為了兩路而當年,沙俄在閻家坨子修的石灰窯就叫做臭水子石灰窯場,1920年5月設立的郵電局也叫做臭水子郵電局和臭水子電話代辦所,至於周家屯,也就是周家街,大紡一帶,據記載,周家屯原來是一片荒地,了無人煙,清康熙年間,一戶周姓人家從山東渡海過來屯居,建了村落,1920年,日本殖民當局開發此地,僱傭中國勞工挖掘河溝,引臭水入海,填平窪地,使這裡變成一片平地,當時引水流經周家屯,加上周,臭二字音近,就用周水子來代替臭水子,1921年起,此地正式改名為周水子,據蔣耀輝《大連建市開埠》記載,1899年,周水子納入城市規劃,周水子初見城市模樣是因建設南泡子鐵路會讓站,1903年,東清鐵路在此建成車站,於是有了繁華的街市,周水子火車站是日本侵占時期於1907年重建的新站,洗盡鉛華,歷經滄桑。

歷史沿革

1903年,周水子火車站始建立,最先由俄國人開建,並在日本占領大連後建成,它作為交通樞紐見證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歷史時刻,也見證了大連的蓬勃發展與崛起,在日本殖民統治大連之前,俄國最先在旅順修鐵路,建火車站,並進而從旅順修到大連。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俄國戰敗,日本人占領大連後,繼續修建周水子火車站,周水子火車站建成後,形成了區位優勢,周水子地區的工業開始隨之發展起來。
1907年,日本人在這裡建成了小野田水泥廠,從此產業工人的工作量開始加大,侵華戰爭爆發後,作為當年交通樞紐的周水子火車站成了戰爭的見證者,在這裡,日本人向南方地區運送了大量的戰爭物資,而從大連派往山東的日本士兵也是從周水子火車站出發的。
1920年,日本人來考察籌建福紡紗場株式會社,考慮到這裡有周水子火車站的因素,最終紗場落成,福紡紗場。
1926年發生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二七大罷工,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大連領導的第一次工人運動,曾受到李大釗的親自指示。
1920年周水子窪地改造完成之後,這裡建立起許多工廠和廠用鐵路,如滿洲,福島紡績株式會社周水子紗場(今大連紡織廠),大連鐵公所和安治川鐵工所(此二廠為今大連橡膠塑膠機械廠),李德尚的周水子機械所等等。
20世紀20年代,日本人在周水子建起了多家工廠,因此,這裡最早的住戶就是工廠的工人,以及周水子火車站最早的產業工人。

變革交通

沙周路誕生,連通郊區市內
自從1907年日本人在泡崖村開設了小野田水泥製造株式會社後,就有了運貨汽車來往於周水子和沙河口之間的需要,而當年,這裡只有一條泥土路連通,是周邊地區農民進入沙河口火車站販賣農產品的通道,但沒有路名。
因為無法通車,泥土路被改為砂石路。此後不久,日本殖民統治當局為了與東京來往方便,又在周水子附近建立了飛機場。日本一些軍政人員進入市區必經此路,於是引起日本當局的重視,逐步改進砂石路,最後改成柏油路,這條路南段是沙河口火車站,路北是周水子區域,它後來成為大連城市主要幹道之一的華北路,而它此前叫做沙周路。
大連解放前,從沙河口火車站往北,就屬於市郊,車家村、侯家溝一帶是勞苦人民的聚居地。從春柳再往北延伸到劉家橋、周水前、周水子等地,是一片起伏不平的農田菜園。
沙周路開闢之後,使處於市郊的周水子與市內有了連通。沙河口興工街的日本鐵路工廠(今機車廠)、西崗區的周家爐找來了大批工人,沒有地方住,就到香爐礁蓋起了簡易房。於是,香爐礁的人口開始密集起來。到日本投降前的1944年,這裡的工人數量達到2萬多人,人氣十分旺盛,且逐步向北發展,進而促使沙周路發展成為大連的主要交通幹道。
周水子站

繁榮

成為大連重要的工業區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周水子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觀。居民區新建樓房鱗次櫛比,西北部為住宅區、商業區,東南部為工業區,產業包括玻璃製品、機械製造、化工冶金、紡織製品等,是大連重要的工業區之一。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時,這裡著名的國企有橡塑機廠、液力機械廠、大連紡織廠、第二軋鋼廠等。
據老知青回憶,在人民公社時期,周水子大隊很大,從香爐礁立交橋往西都是周水子管轄,而周水子大隊隸屬於南關嶺公社,屬於農村。當年,大連也曾有下鄉下到周水子大隊的人。當時,生產隊用的馬車和大隊部都在周家街,而能下到周水子算是很幸福的一件事,因為這裡是距離大連市區最近的農村,只有父母身份都是農村社員的人,才可以下到周水子大隊。

延伸

沙周路(華北路)沿線地名都是怎么來的
周水子這一名稱,迄今已90餘年,在周水子之後,又有了周水前、劉家橋、春柳、車家村、侯家溝、香爐礁,直至沙河口火車站。那么,沙周路沿線的地名都是怎么來的呢?
車家村:大車店老闆姓車
由香爐礁向北延伸的第一站是車家村。這裡原來都是荒地和農田,早年有一位姓車的窮苦人,從香爐礁移居到此,借親友之力開了一家大車店,很是興旺。不久,在大車店周圍也搬來了不少窮苦人家,形成了一個自然村落,當時沒有地名,就以大車店車老闆姓氏命名,起名為車家村。
車家村的地名到已有百年,一直未改,還成了公車站的站名。
侯家溝:侯師傅開了豆腐坊
從車家村沿大道向西北方向走,當時有一條既髒又臭的大水溝,在它的發源地,有一位姓侯的人開了一座豆腐坊。後來就有人把髒水溝填了,這裡又陸續搬來一批窮苦人,大都是手工業者,時間久了,大家就管這個地區叫侯家溝。
春柳:原名“三春柳”
侯家溝再往西北方向走,有一個小山坡,山坡上有三棵紅柳樹,老一輩人把這個地方叫成“三春柳”。後來不知道什麼原因,三棵紅柳只剩下一棵,因而改稱為春柳。
在原來三棵紅柳樹旁,有座古老的土地廟,是當年迷信盛行時所謂人死後陰陽兩界的“報到站”,也叫做“鬼門關”。在柳樹的前面,通往沙周路大道的左右是春柳最早的街市,是為死者辦理喪葬事宜商業活動的陣地;有賣祭奠用的香蠟紙帛、有死者用的壽衣冥器;也有為上墳者服務的小飯館、小客棧、大車店,還有規模大小不一的棺材鋪。當時流行土葬,需要大量棺材,因此春柳的棺材鋪很有名氣,生意也很紅火,全市死者用的棺材,基本上都由春柳地區供應。當時山東人黃清江開設的明港木工鋪不僅做棺材,還兼做各種家居用品,因此,外地來連的木工都匯集在此等候找活,春柳也就成了全市的臨時木工大市場。
劉家橋:一座木橋解決出行難
由於春柳周圍的街市興旺,也就向北影響了劉家橋。劉家橋大部分是農田,有條大水溝,來往行人不便,有一戶姓劉的人家出錢修了一座木橋,於是人們稱它為劉家橋。劉家橋興起了街市後,大水溝也給填平了,木橋拆了,但是地名仍叫劉家橋。
大連周水子火車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