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

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

《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由程瑋編著。德國夏天的傍晚,從遠處的樹林裡傳出一陣似曾相識的音樂。這神秘的樂聲在晚風裡飄飄忽忽,深深鑽進米蘭的心底。米蘭循聲找去,認識了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女孩子吟秋。吟秋是一個音樂神童,也是一個孤獨內向的女孩子,她的心底藏著種種秘密……從9000多年以前賈湖古人在獸骨挖出的小孔里吹出的第一個音符,一直到這異國他鄉的纏綿琴聲,這中間有著怎樣的傳說、怎樣的輝煌?

基本介紹

  • 書名: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
  • 出版社: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50頁
  • 開本:32
  • 作者:程瑋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周末與米蘭聊天·音樂篇:兩根弦的小提琴》是“周末與愛麗絲聊天”系列的續集。德國夏天的傍晚,從遠處的樹林裡傳出一陣似曾相識的音樂。這神秘的樂聲在晚風裡飄飄忽忽,深深鑽進米蘭的心底。米蘭循聲找去,認識了在德國留學的中國女孩子吟秋。吟秋是一個音樂神童,也是一個孤獨內向的女孩子,她的心底藏著種種秘密……

作者簡介

程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98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中文系,1988年在西柏林國際電視中心培訓畢業。中篇小說《來自異國的孩子》、長篇小說《少女的紅髮卡》分別獲第一屆、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電視劇作《秋白之死》獲1987年飛天獎最佳編劇,電影《豆蔻年華》獲金雞獎及政府獎。自2008年以來,出版有“程瑋至真小說散文”(8部)、“周末與愛麗絲聊天”(5部)。2009年在德國ISKOPRESS出版德文版短篇小說集《白色的塔》。程瑋自1993年定居德國漢堡。長期以來,因從事影視和中德文化交流工作,廣泛接觸了德國各個層面的成功人士,對中西文化差異有著與眾不同的見解。她的兒子在東西方文化之間成長,2006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漢堡名牌中學,2010年獲倫敦政經學院經濟學碩士並獲該專業最優秀學生獎和最佳論文獎,自2011年在倫敦政經學院攻讀博士並參與國際開發中國家經濟援助重要項目的工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神秘的琴聲
第二章悠遠的音樂
第三章拉二胡的白衣少女
第四章媽媽老師的音樂課
第五章小樹林裡的高山流水
第六章這個女孩叫吟秋
第七章唱歌的星星
第八章三個成語典故
第九章路邊的廣告
第十章兩根弦的小提琴
兩根弦的小提琴(代後記)

後記

這是“周末與愛麗絲聊天”系列的續集。
中國已經走向世界。越來越多的中國青年人,充滿自信地告別父母,走出國門,去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在陌生的人群中生活、學習。但是,面對外面的世界,他們的心理並沒有完全準備好。因此,我為他們寫了“周末與愛麗絲聊天”這一系列。這個系列著重介紹了西方的禮儀禮節,並且對父母、對家庭、對金錢、對美麗、對愛情進行了思考和分析。
隨著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逐步低齡化,我開始意識到,在網路世界和應試教育背景之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學生們,他們缺少的並不是對外部世界和外部文化的了解。他們知道黑格爾,知道康德,但他們不一定知道老子、莊子。他們欣賞梅紐因,欣賞莫扎特,但他們不一足知道,我們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古老、最優美動聽的樂器,有著最打動人心的音樂。
他們缺少一種植根在本土文化上孕育而成的自信。沒有這樣一種自信,他們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拾人牙慧。
要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球人,首先得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這是人類千百年來反覆思索的問題。當然,這樣的問題沒有一個共解。但是,探索答案的過程,就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過程。我把這樣的思索,寫進了這個“周末與米蘭聊天”的系列。這可以看做“周末與愛麗絲聊天”的第二個系列.
現在,讓我們放慢腳步,深呼吸幾次,安靜下來,問自己一個問題:
已經有多長的時間,你沒有靜心投入地聽音樂了?我說的不是戴著耳機在馬路上邊聽邊走,或者在人頭擠擠的捷運里合上眼睛,獨自進入你自己的音樂世界,甚至也不是坐在音樂廳的觀眾席上,和你周圍的人隨著旋律同悲同樂。
不,我說的不是這個。
我說的是,你一個人在一個月光清亮的晚上,獨自坐著,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看,只是讓如歌如潮的音樂像空氣一樣包圍你,攜帶著你緩緩升向一個世界。那個世界離天堂很近,離邪惡很遠。
我,已經很多年沒有這么做了。遺憾。
我們處在一個生機勃勃,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學會了在同一時間裡做著幾件不同的事情:我的電腦在下載,或者上傳文本;廚房的咖啡器正在往咖啡杯里滴著濃香的咖啡;我在電話里跟朋友說著話,一隻手還提著噴水壺,在為室內植物澆水……這時候門鈴響了,快遞員送來一個包裹,我一邊講著電話,一邊在簽收單上籤字,也沒有忘記在接過包裹時,向男孩一樣的快遞員點頭表示感謝。
我們處在一個變遷的邊緣,我們即將逝去傳統和儀式的傳承。我們認為一個人從從容容地只做一件事,是一種浪費。比如,看著咖啡怎么一滴滴地注滿咖啡杯。比如,看著清水慢慢地注入植物根部。比如,看著藍天裡羽毛一樣的雲彩在緩慢地移動……我們已經忘了——這才是真正的生活。
我們的注意力被外面的世界分割得支離破碎。我們關心著伊拉克、阿拉伯和朝鮮的局勢;我們關心著美國某個州的洪水或颱風;我們關心著歌星、影星、明星的緋聞軼事……其實,這些事情跟我們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可是,我們很少傾聽自己的內心,關注一下我們自己的感受。我們把自己已經忘記了很久很久。
在從前,“井底之蛙’’是一個貶義詞,用來諷刺那些坐井觀天,不知道外面世道滄桑的目光狹窄的人。可是,在今天的社會裡,我們每個人應該經常學著做一做井底之蛙,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擾和誘惑,坐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看著自己頭頂的那一方天,仔細地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仔細想一想,我究竟是誰?我應該選擇什麼樣的生活。
當然,這並不是我現在想說的。
我想說,綿延幾千年偉大的中華文明,是足以讓我們每個龍的後代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高昂地抬起頭來的。
在很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到德國進修。
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夜,我一個人走在柏林的街頭。來往的行人都穿著厚厚的大衣,行色匆匆。那時候中國還很窮,第一次來到眼花繚亂的西方世界,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巨大反差使我的內心充滿了一種說不出的壓抑和自卑。我的情緒由初到德國的興奮和驚喜,落到了最低點。
這時候,我無意中走過一家掛著紅燈籠的中國餐館,裡面隱隱傳出的音樂讓我停住了腳步。那是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在這以前,我幾乎從來沒有耐心聽完過一曲完整的中國民樂。可在那個冬夜,這首曲子讓我記起了故鄉,記起了我生活過的那片土地。我在寒風裡站了很久,一直到聽完了這首曲子。
聽完以後的一瞬間,我覺得我的後背突然挺得很直。我有了一種說不出的理直氣壯。那時候,我明白,我來自的那個地方,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地方。它不但歷史悠久,而且有著和西方世界同樣輝煌燦爛的文化藝術。它的後代,有著足夠的理由為它自豪。這不再是一句聽俗了的台詞,這是真真切切的感受。
不斷地提醒和重溫你自己從哪裡來,會讓你清醒而自信。
因為你終於明白了,你是誰。
其實,這也不是我最想說的。
我想說,任何一種文化的承接和傳揚,不僅僅停留在技巧和學問上。這樣的層次太淺薄了。一種文化真正意義上的薪火相傳,其實是一種精神和內涵,是一種風骨和靈魂的承接和傳揚。
書中的另一個主人公吟秋雖然到德國學習小提琴,並且獲得了小提琴比賽的大獎,其實她的靈魂始終屬於那兩根弦的小提琴,屬於中國文化。她有些孤僻,有些神秘,但當她最後安靜自如地站在萬眾矚目的舞台上時,你會突然明白,這是一個在異域的土地上,在陌生的文化氛圍里,挺直了脊樑的年輕的中國人。她沒有那種淺薄輕狂,不可一世;也沒有那種匍匐在地,誠惶誠恐。
我們呼喚和期待這樣一代中國人。
說到底,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也很單純。我只是想讓你們在匆忙的生活中放慢腳步,安靜下來,傾聽一下吟秋的琴聲。這把從吟秋的爺爺那裡傳到吟秋手中的二胡,是我們中國古老的也是美好的樂器之一。
啊炳的《二泉映月》是整箇中華民族內心的呻吟和詠嘆。這么美好的音樂,我們不能忽視,更不能忘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