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政賢

周政賢

周政賢,森林培育學家,馬尾松專家。主持馬尾松林培育研究,從巨觀布局到具體培育措施、從套用基礎研究到技術組裝配套營建多點示範林,從系列經營數表編制到動態經濟效益分析,取得了完整技術體系成果,世界銀行貸款立項、布局、造林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森林立地分類上,提出了地質-地貌學觀點,得到廣泛的套用。組織多學科對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促進了貴州的自然保護區建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政賢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固始
  • 出生日期:1928年2月9日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森林系
  • 性別:男
簡歷,履歷,生平,功績,研究課題,相關事跡,主要論著,技術成就,技術創新,

簡歷

1928年2月9日 出生於河南省固始縣。
1949-1953年 四川大學森林系學習。
1953-1956年 貴州大學農學院助教。
1956-1978年 貴州農學院講師。
1978-1987年 貴州農學院副教授、林學系系主任。
1987年 貴州農學院教授、造林生態研究室主任。

履歷

周政賢,1928年2月9日生於河南省固始縣。1949年考入四川大學森林系。在校期間刻苦勤奮學習,並被選為班幹部。畢業前夕,他參加了國家組織的雲南河口熱帶雨林考察,將紮實的理論知識用於實踐,為後來科研及教學奠下了良好基礎。

生平

1953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貴州大學農學院任教。先後執教農學專業的森林學、全院的測量學等課程,並協助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動物學、分析化學的教學。同時也對貴州的林業作了大量調查研究,並於1955年在《林業科學》上發表了《貴州引種桉樹及今後發展前途》論文。1958年貴州農學院成立,他與同事一道建立了林學系。他擔任了教研室主任,講授造林學。他除了認真執教之外,在經費、儀器設備緊張的條件下,還積極開展對經濟樹種的研究,先後在《林業科學》上發表了3篇有關杜仲和油茶的論文。

功績

他帶領學生和林場工人一道植樹造林,認真設計、施工,在全國首先營造了第一片規範化的馬尾松密度等各種試驗林約7公頃,為後來馬尾松人工林培育研究,奠定了紮實基礎。1978年周政賢被評為副教授,1984年被評為教授。在擔任系主任的10年間,系裡的科研與教學密切結合,取得突出成績。在他的倡導下,該系首先在中林業系單獨開設了地質地貌學專業基礎課,使不少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受益,在林業區劃、造林規劃設計等工作中得心應手。

研究課題

1987年周政賢從系主任的行政崗位退下來後,又擔任了造林生態研究室主任。他率領科研人員及教師先後承擔了國家“七五”、“八五”重點科技攻關課題。作為主持人,他不僅親自參與制定方案,而且經常深入到基層,每年有1/3的時間在野外考察、調查、研究,足跡踏遍了南方的10個省、自治區。他先後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部省級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為使攻關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1992-1995年期間,他分別在貴州、福建、廣東、廣西4省(自治區)舉辦了4期馬尾松用材林速生豐產技術培訓班。其時他已60餘歲,仍身體力行,堅持親自授課。1994年春在廣西講課時,左腳受傷必須臥床,但他仍堅持讓人背到課堂,這種敬業精神使在場學員深為感動和敬佩。由於周政賢的學術成就顯著,1992年被選為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並被選為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委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他積極參政議政。

相關事跡

他早在1988年作了直腸癌手術,1995年又患肺癌。1996年3月全國政協八屆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周政賢參會前夕到北京醫院檢查,不得不住院治療,此時他心急如焚。因為在他的案頭上有一份《應重視我國西南喀斯特(岩溶)地區石漠化問題的建議》提案,需要向大會提交。由於手術的緣故,他不能在大會發言,於是他就在小組討論會上進行專題發言。他身患癌症不忘履行政協委員職責的訊息,在京引起了震動,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等新聞單位記者專程到醫院對他進行採訪,中央電視台還在新聞聯播播出了《身患癌症,心繫國事》的新聞報導。從北京治療回來後,周政賢並未停下工作,數月之後又投入到林業部組織的大型專著《中國森林》的編寫工作中。他擔任副主編,並撰寫緒論,同時又參加該書第一卷總論統稿,主持組織第三卷《闊葉林》統稿。同時還繼續培養碩士研究生,以實現他為綠色事業奮鬥終身的誓言。

主要論著

1 周政賢.貴州引種的桉樹及今後發展前途.林業科學,1957,(3):289~308.
2 周政賢.貴州省遵義杜仲生物學特性及遵義杜仲林場營林問題.林業科學,1958,(2):129~148.
3 周政賢.油茶生態習性、根系發育及墾復效果的調查.林業科學,1963,9(4):336~346.
4 周政賢.馬尾松造林密度試驗階段(11年)報告.中國林業科學,1978,14(4):8~18.
5 周政賢,郭光典.我國杜仲類型、分布及引種.林業科學,1980,16 (增刊):84~91.
6 周政賢.寬闊水林區科學考察集.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79.
7 周政賢.馬尾松研究(Ⅰ).貴州農學院叢刊專集,1984.
8 周政賢.試論我國立地分類理論基礎.林業科學,1987,23(1):61~67.
9 周政賢.茂蘭喀斯特森林科學考察集.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10 周政賢.馬尾松研究(Ⅱ).貴州農學院叢刊專集,1989.
11 周政賢.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集.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9.
12 周政賢.梵淨山研究.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0.
13 周政賢.馬尾松研究(Ⅲ).貴州農學院叢刊專集,1991.
14 周政賢.貴州森林.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1992.
15 周政賢.中國杜仲.貴陽:貴州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16 周政賢.馬尾松研究(Ⅳ).貴州農學院叢刊專集,1997.

技術成就

馬尾松是中國松屬樹種中分布最廣的一種,也是南方的鄉土樹種,廣泛分布於中國6個省(自治區)。60-70年代,由於天然林比重大,人工林經營水平不高,以及部分丘陵地區松毛蟲的為害。使得林業界一度曾懷疑馬尾松是否仍為南方的“當家樹種”,並試圖以國外松取而代之。周政賢從馬尾松的分布、資源、生物學特性及生態作用,結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出了《馬尾松在南方用材林基地建設中的地位及其在經營中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一文,1980年9月在由中國林學會主持召開的南方速生豐產林豐產技術論證會上進行了大會宣讀,並作為松樹組的討論題目。文章以翔實的數據,充分論證了馬尾松的作用,引起了與會專家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從此扭轉了馬尾松研究即將停止不前的狀況,為馬尾松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83年周政賢及其同事承擔林業部交給的馬尾松速生豐產標準起草工作,於1987年8月完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標準——馬尾松速生豐產林》。1980年馬尾松栽培技術首次立題研究,並列為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周政賢作為課題負責人,指導了南方10個省、自治區14個單位(馬尾松子專題)106位科技人員協作攻關。經過攻關,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①首次按生產力指標布局了十萬大山等14個商品材生產基地,為國家巨觀決策提供了依據。②總結了栽培全過程中的重要環節:選用優良種源、立地類型、栽培技術、幼林撫育和成林密度。③首次建立了馬尾松(人工林)多形曲線地位指數方程(表)等5種系列模型和數表。④通過投入、產出核算,經營馬尾松豐產林,生產率提高1.5倍,20 年每公頃盈利4533.66元,成本利潤率218.40%。該課題於1991年獲得了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財政部頒發的集體攻關榮譽證書,1992年獲得林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技術創新

周政賢認識到森林培育是個長周期的過程,加之馬尾松又是一個多用途的樹種,在完成了“七五”攻關後,年已花甲的周政賢向林業部起草了國家“八五”攻關的可行性報告,並擔任了“馬尾松紙漿與建築材林最佳化栽培模式研究”課題的主持人。他思路敏捷,隨時把握國內外研究動態,大膽使用年輕人。在栽培技術研究上,第一次按照市場經濟需求,把解決縮短輪伐周期實行定向培育的關鍵技術問題作為研究的主攻目標,技術上取得了如下創新:
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馬尾松試驗林營林技術的固定樣地體系。
②對整地的生長效應進行定量研究和經濟效益評價,提出了對整地規格既不能降低質量,也不必要求過高的觀點。
③對馬尾松中幼林,應堅持缺素施肥,適量施肥,不同肥種合理搭配。
④套用計算機模型技術,建立了可落實到山頭地塊,完整、合理、實用的馬尾松人工林生長收穫模型系統。
⑤建立了生長收穫模型系統、主要營林措施生長效應模型和經濟評價模型為一體的馬尾松人工林經營模型系統。
周政賢對馬尾松的系列研究,帶動了中國南方8個馬尾松主產區的地方標準和區域性體系的建立,得到了世界銀行專家的認可,從而為國家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造林23.4萬公頃的立項、布局和施工提供了技術的依據。他本人獲得了國家計畫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財政部頒發的國家科技攻關先進個人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