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和他的孩子們》是201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保孜女。
基本介紹
- 書名:周恩來和他的孩子們
- 作者:顧保孜女
- ISBN:9787214069948, 7214069946
- 頁數:231頁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顧保孜所著的《周恩來和他的孩子們》內容簡介:1937年抗戰爆發後,周恩來利用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機會,千方百計尋找那些丟失在各地的戰友的後代,特別是對烈士子女,他對他們視如己出,竭盡全力保護他們的安全,又克服重重困難將他們送到莫斯科國際兒童院去撫養,讓革命後代在和平環境中接受教育,成長為新中國的有用人才。
“紅牆女作家”顧保孜2002年曾以本題材創作《超越血緣之愛》一書,被收進全國中小學生書庫。這次作者又增加了最新挖掘的素材,並加配了100多幅圖片,因《周恩來和他的孩子們》內容更加厚實,形式更加豐富,更凸顯了真實感和歷史感。
編輯推薦
顧保孜所著的《周恩來和他的孩子們》通過採訪健在的革命後代得到第一手資料,使得本書採用的素材具有唯一性和真實性,而作者較高的文學素養又賦予了本書較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本書對今天的人們如何超越親情,用博大的胸懷愛我們的國家和人民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作者簡介
顧保孜女,1957年出生。江蘇興化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正師職創作員,二炮電視藝術中心一級編劇。著有《紅牆裡的瞬間》、《鐵血N 4A》、《納粹集中營的中國女孩》、《我的父親朱德》、《紅鏡頭》、《跨出中南海》、《實話實說紅舞台》、《中南海人物春秋》、《毛澤東最後七年風雨路》等紀實文學著作,並創作多部電影、電視劇作品。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當代軍人最喜愛軍版圖書一等獎、“五個一”圖書工程獎、中國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編劇獎、“五個一”影視工程獎、電視劇“飛天獎”等全國性獎項。
目錄
第一章 失去
第二章 厄運
第三章 特殊家庭
第四章 秘密大轉移
第五章 萬里長征
第六章 大雁北飛
第七章 武漢風雲
第八章 成都尋孤
第九章 莫斯科郊外
第十章 霧都樂天一族
第十一章 關懷
第十二章 西花廳家風
文摘
第一章失去
在8月8日這個今天算是最吉祥的“發發”日子裡,一對偉大且非凡的夫妻結合了。周恩來和鄧穎超結為革命伴侶後,迎接他們的是一連串恐-際事件。
1924年,周恩來離開留學四年的法國巴黎。這一年,他26歲。
回國以後,他根據黨中央的安排到廣東參與籌建黃埔軍官學校。這座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被當時的中國軍人喻為“中國的西點軍校”的職業軍人搖籃,是蘇聯政府為支持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治主張而捐資創建的。
黃埔軍校建立不久,為保衛廣東革命政權,由校長蔣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掛帥,率領三幹校軍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軍事行動——東征,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
行家並不看好這次東征的局勢,他們認為沒有作戰經驗的黃埔校軍打“武裝到牙齒”的老牌軍,幾乎就是雞蛋碰石頭——必敗無疑!
沒想到,雙方一交火,黃埔軍校的將士就表現不俗,令人刮目相看。他們頸系紅領巾,著裝整齊,紀律嚴明,很快取得了東征的勝利,這為北伐軍揮師北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東征勝利的捷報傳來時,孫中山已經處於生命彌留之際,但是神誌異常清楚。新誕生的黃埔軍校猶如他掌上的一顆明珠,能在離別這個世界之前聽到它的喜訊,他感到十分寬慰。他松下緊繃多時的心弦,仰天微笑,用虛弱且清晰的聲音對身邊的人說:以前我不能死,現在可以了!
東征中,周恩來以獨特的政治思想工作給官兵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獲得很高的讚譽,不僅贏得了師生們的信任和尊重,也為共產黨日後建立自己的軍隊贏得了大批軍事幹部。周恩來的功績與美名在黃埔軍校中像接力棒一樣,一期學生一期學生地傳了下去。所以,無論是不是周恩來的“桃李”,只要是黃埔軍校出來的,一律稱周恩來為老師——“先生”。
周恩來在黃埔軍校擔任政治部主任期間,還擔任兩廣區委委員兼軍事部長,在負責軍校政務工作的同時,還要領導省港大罷工運動,反對帝國主義的殖民壓迫和剝削,工作異常繁忙。
1925年夏天,和他五年沒有見面的老戰友、老朋友,也即將成為他妻子的鄧穎超,這時受中央指示從乾里之外的上海匆匆趕來廣州,準備和周恩來結婚,並且一同工作。
周主任的準新娘要來啦!一群年輕的官兵們都和周恩來開心,要吃他的喜糖,還要鬧新房。周恩來卻苦笑著說,這時候哪有心思談論嫁娶?來了就共同生活,並肩戰鬥,不搞什麼形式。
不久,周恩來接到鄧穎超到廣州的電報。正巧那天他主持一個重要會議,無法抽身去碼頭迎接!
他讓部下陳賡拿著鄧穎超的照片去碼頭接人。雖然陳賡是黃埔軍校里出名的機靈鬼,但他和鄧穎超從未謀面,在眼花繚亂的人流中,他把頂頭上司的準新娘給接丟了。直到碼頭空無一人,他也沒有認出誰是鄧穎超,只好怏怏地回去向周恩來匯報。
周恩來聽說沒有接到鄧穎超,心裡也緊張了一下,怕是途中出現什麼意外。但轉念一想,估計是陳賡在人堆里沒有認出鄧穎超,就沒有過多地分心,依然接著開會、找人談事、部署工作。
幸好鄧穎超是個走南闖北見過世面的職業革命者,面對突然的變故,她沒有驚慌,想想是不是周恩來工作忙無法脫身來接她?但她沒有料到周恩來會派別人來接,自然也沒有留意接人的人群中有人舉著她的照片。
她見碼頭上人都已散去,看看時間不早了,就叫了個車夫,按照周恩來給她的地址,直接找到周恩來的住所。
深夜,昏暗的路燈將周恩來的身影拉扯得瘦長瘦長,他敲打著石子路面的腳步聲似乎在向寧靜的夜空訴說他心急如焚的急切和嚮往。不久,他的身影映在二樓的一個視窗中……這對分離了五年的戰友和情人終於相聚在橘色的燈光下……這時,窗外一輪新月帶著笑意,淡淡地斜在夜幕上。
第二天,周恩來抽出時間和鄧穎超在廣州一家比較好的照相館拍了一張合影,照片上的他們沒有穿婚服,但他們知道,從這張合影開始,他們將不離不棄,廝守一生。
幾天后,他們將結為夫妻的喜事通知了在廣州的同志們。當時在革命者中間非常流行自由戀愛、婚姻自主,自己全權辦理自己終身大事的新風氣。
周恩來和鄧穎超也一樣,他們是經過四年多法國一中國的兩地書之後,才決定結婚的。當然,他們的良辰吉日也奉行新式儀式,沒有擺宴席,沒有發喜帖,也沒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但是結婚畢竟是件大喜事,許多同志、戰友和同事們這一天幾乎是不請自到,相聚在周恩來的住所。他們大包大攬,熱情高漲地安排婚事的議程,要好好為這對大名鼎鼎的共產黨人熱鬧一番。
最有趣的是李富春和蔡暢夫婦,那天他們正好是從莫斯科回上海後也被派來廣州工作。船一到碼頭,聽說好朋友周恩來今天和鄧穎超結婚,他們不顧在海上漂泊了數天的辛苦,連行李也沒有放下,就一身洋裝,從碼頭直奔周恩來的“新房”……他們眼前的鄧穎超一身學生打扮,短髮,皮膚白皙,憨厚樸實的面容上總是洋溢著和藹而善良的笑容。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