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雨後嵐山》詩碑

周恩來《雨後嵐山》詩碑

周恩來總理紀念碑位於石河子市北郊,迎面是莊嚴肅穆的周恩來總理紀念碑,南側是周恩來總理紀念廳,北側是周恩來總理紀念館。紀念碑是為紀念周恩來總理來此視察而修建的。1965年7月5日,周恩來總理和陳毅副總理來此視察工作,看望了農場職工,並接見了上海支邊青年代表。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總理與世長辭,為緬懷周總理的豐功偉績,團黨委決定,建築紀念碑,碑址坐落在當年周總理接見上海支邊青年代表時所在的地方。周總理享年78歲,碑高7.8米,周總理來此視察時67歲,碑文位高6.7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恩來紀念碑
  • 外文名:Zhou Enlaimonument
在日本關西地區,風景秀麗屬嵐山。嵐山有個龜山公園,環境十分幽雅。大堰川繞嵐山腳下潺潺流過,碧透的河水清澈見底。兩岸滿山青蔥茂密的松林、杉林,中間夾著櫻樹和小葉楓。山下竹林片片,村舍幢幢。一陣細雨過後,輕紗般的薄霧,飄忽飄忽地繚繞在嵐山之頂。這大概就是“嵐山”這個美麗名字的來歷吧! 龜山公園裡挺拔的青松、櫻樹,環抱著周恩來總理詩碑。
詩碑是一塊高—點三米、寬二點二米的馬鞍石,上面鐫刻著青年時代的周恩來一九一九年四月五日游嵐山時寫下的詩篇《雨中嵐山——日本京都》。這種馬鞍石,外表赤褐,內瓤青藍,質地堅硬,千年不化,是碑石佳品。相傳還是遠久年代東渡日本的一位中國石匠發現的。詩文是廖承志於一九七八年十一月用毛筆書寫:
雨中二次游嵐山,兩岸蒼松,夾著幾株櫻。
到盡處突見一山高,
流出泉水綠如許,繞石照人。
瀟瀟雨步霧蒙濃;
一線陽光穿雲出,愈見姣妍。
人間的萬象真理,愈求愈模糊,
——模糊中偶然見著一點光明:真愈覺姣妍。
那八十字的碑文精雕細刻,是七十八歲的高城芳三郎和六十二歲的植村正二兩位日本老石匠的傑作。高城芳三郎曾刻過著名的“日中不再戰”的石碑,乾石刻這一行已逾五十個寒暑,他和植村正二精益求精,一人一天只刻兩個字,可以說刀刀精雕都留下了對周恩來的崇敬之情和日中人民的厚誼。 在詩碑左側,立著一座副碑,上面用日文記載著建立這座詩碑的緣由:“為了紀念一九七八年十月締結日中和平友好條約,並且為了表達京都人世世代代友好的心愿,在這淵源深遠之地,建立偉大的人物周恩來總理的詩碑。”
詩碑的底座由青色圓石澆灌混凝土築成,從底到頂,碑高二點四米。
詩碑揭幕那天——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是周恩來《雨中嵐山》抒懷整整六十年後,也正是櫻花一年一度盛開如雲的日子。日本各界人士不僅從京都,而且從北海道、東京,九州,神戶、大阪、奈良、志賀等地,遠道趕來參加。那是一個中日友好熱情洋溢的時刻。“建立周總理詩碑委員會”委員長、當年九十五歲高齡、三次會見過周恩來總理的吉村孫三郎滿懷激情地說:“周總理詩碑將作為日中兩國人民子孫萬代友好的象徵,永世長存”,“建立在千年古都的嵐山風景勝地,將使人們回憶起日中間千年的友好往事。”
這天,鄧穎超副委員長率領的中國人大代表團,應邀特地前來參加隆重的揭幕式。她在講話中說,周恩來青年時來到京都遊覽,在嵐山、圓山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把當時的感受寫入了幾首詩中,借描寫嵐山景色的姣妍,抒發自己思想境界中看到光明的喜悅。這些詩在他去世後在中國報刊上重新發表,“引起中國人民對日本櫻花和嵐山、圓山美好風光的愛好和嚮往,有助於中日兩國人民的了解。”
日本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為了迎接鄧副委員長這次訪日,特意種植了兩棵櫻花樹,取名“周夫婦櫻”。公明黨委員長竹入義勝特意向鄧副委員長贈送了兩件有櫻花圖案的禮品,說:“櫻花同周總理有著深遠的因緣,把這兩件禮物送給你,留作紀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