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心撫

周心撫,曾用名周景明、周覺民、周濟平,化名周浩然、張德勝,1905年5月13日出生在安徽巢縣花塘鄉周黃村一個農民的家庭。

周心撫的童年時代是在貧寒中度過的,到了入學年齡還不能上學,在家擺攤賣糖果掙些錢貼補家用,直到12歲時,隨著經濟狀況略有改善,才於1917年就讀於蕪湖南岸國小,3年讀完了7年課程。1924年,周心撫考入南京華中公學。這是一所基督教教會學校,在基督教欺騙宣傳的影響下,他於1925年二三月間參加了基督教,幻想著將來去勸化壞人,改變中國社會的不平等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心撫
  • 別名:周景明、周覺民、周濟平、周浩然張德勝
  • 出生地安徽巢縣花塘鄉周黃村
  • 出生日期:1905年5月13日
  • 逝世日期:1982年3月22日
  • 畢業院校:南京華中公學
  • 信仰:基督教
民國時期,抗日時期,解放時期,新中國時期,

民國時期

1924年,周心撫考入南京華中公學。這是一所基督教教會學校,在基督教欺騙宣傳的影響下,他於1925年二三月間參加了基督教,幻想著將來去勸化壞人,改變中國社會的不平等狀況。
五卅慘案的發生和非基督教運動的掀起,使周心撫很快從宗教蒙蔽中醒悟過來。他以無比憤怒的心情投入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在學校,他被推選為五卅慘案外交後援會委員,帶領學生們上街遊行示威,聲討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的暴行。他還先後在蕪湖、南陵等地募得捐款300餘元,支援上海工人的罷工鬥爭。此間,他毫不猶豫地轉入反基督教的行列,被校方察覺,強令他離校。
周心撫失學返回蕪湖家中,協助父親勞動,希望能找到一條救國救民的正確的道路。
1925年秋,正當周心撫因報國無門而苦惱時,中共黨員胡祖選來到他的面前。胡祖選是他國小高年級校友,後考入宣城第四師範學校,畢業後在南陵縣一家襪廠以工人身份從事革命活動。周心撫赴南陵募捐時,曾在募捐大會上碰到他。交談中,周心撫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給胡祖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心撫十分高興地將數月來抑鬱在心頭的苦悶全都傾吐了出來。當胡祖選問他將來打算時,他回答說很想加入國民黨。胡祖選表示可以參加,他興奮極了。過了幾天,經中共黨員胡祖選和曹國雲介紹,他加入了國民黨。後來在團蕪湖特支秘書曹國雲的引導下,他才知道,在中國,除國民黨外還有共產黨,共產黨比國民黨更進步、更革命。於是,他對加入共產黨有了更強烈的願望。在他加入國民黨後不到10天,仍由胡、曹二人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經歷了讀書救國、宗教救國的迷惘之後,他終於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冬,北伐軍已進入武漢。周心撫受黨組織派遣赴武漢,參加國共合作的安徽黨務幹部訓練班。在這所實際由共產黨人負責的訓練班裡,他聆聽了惲代英、李宜春等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領袖宋慶齡的講課。通過學習,他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革命信念更加堅定。1927年3月,他結業後返回蕪湖,在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市黨部任青年部幹事。
蕪湖四一八反革命事件前夕,在黨組織安排下,周心撫撤出蕪湖,乘船前往武漢。5月,為了讓安徽人民認清蔣介石的反動嘴臉,他和楊士彬等6人從武漢潛回安徽,隨身攜帶郭沫若的討蔣檄文《請看今日之蔣介石》近2000冊,在皖南各縣廣為散發。6月,他又回到武漢,任國民黨安徽省黨部特別訓練班分隊長。
1927年5月,中共安徽省臨時委員會在武漢成立後,派出一批黨員由武漢潛返安徽各地活動。7月初,周心撫秘密回到蕪湖。隨著大革命失敗,省臨委也由武漢秘密遷返蕪湖。根據省臨委書記柯慶施的指示,周心撫擔任蕪湖東門區區委書記。八七會議精神傳達到安徽後,他從9月起直至翌年3月,先後赴巢縣、蕪湖近郊的魯港、萬春圩等地開展農運工作。
1928年4月,周心撫赴宣城縣擔任臨時縣委書記,主要任務是爭取在該縣孫家埠一帶活動的一支土匪武裝進行暴動。他到宣城後,通過線索很快和該部的一位營長取得了聯繫,並在該營駐地向官兵們宣傳黨的土地革命的主張,宣傳紅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是工農大眾的隊伍。這個營的官兵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周心撫的一番話深得他們的歡迎。那位營長聽後,也表示願意與共產黨加強聯絡。在宣城,周心撫還創建了一支擁有四五支槍的農民武裝。當宣城工作初步展開之後,他返蕪向省臨委匯報。不料他到蕪後,尹寬卻將他留在省臨委刻印檔案達兩月之久。待他8月回宣城時,這支土匪部隊已被國民黨軍隊剿滅,他組建的農民武裝也慘遭鎮壓。
8月下旬,周心撫被迫撤返蕪湖並接任中共蕪湖市委書記。因對時任省臨委書記提出批評意見,10月被解職,長期沒有安排工作。
1929年初,周心撫在含山縣張什一村以國小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工作,在含山、巢縣聯絡進步青年,發展黨員。下半年,先後建立了含山張什一黨支部和巢縣中垾黨支部。同年冬,在兩縣黨支部基礎上組建了巢含特支。這些黨組織均由他擔任書記。
1930年10月,巢含特支擴建為縣委,周心撫任書記。
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在蕪湖成立。周心撫調任省委巡視員,負責巡視皖南及沿江各縣工作。到任前,他按照省委書記王步文指示,將巢含縣委劃分為巢縣、含山兩個縣委,分別指定了縣委負責人。4月間,當他完成任務回到蕪湖時,才得知省委機關已於是月6日遭破壞,王步文等黨、團領導人被捕,他只得在家中等待中央指示。
5月,他偶然得悉中央已派人來蕪湖組建了中共安徽臨時工作委員會,急忙前往聯繫。不料臨時工委負責人武英、謝節之卻無端懷疑省委被破壞與周心撫等人有關,所以有意隱瞞臨時工委已建立的訊息。他們還向周心撫等人提供了與上海中央聯繫的假地址,致使周心撫等人委託原繁昌縣委書記任惠群到滬後無法與中央取得聯繫。這些情況引起周心撫的疑惑,以為臨時工委是羅章龍分裂主義在安徽發展的“第二黨”,於是,他和任惠群以及繁昌、巢縣、含山縣委書記黃革非、周鳴畏、劉健飛等人臨時組成“皖南縣委書記聯席會議”,試圖與臨時工委抗衡。雖然他們在了解到真實情況後立即解散了聯席會議,但仍被臨時工委扣上“改組派”、“取消派”的罪名,開除了黨籍。
6月上旬,省臨時工委取消。新成立的蕪湖中心縣委對周心撫等人審查後,恢復了他們的黨籍並安排了工作。但中心縣委的決定卻遭到武英、謝節之的強烈反對,他們還赴中央告狀。迫於壓力,中心縣委又一次對周心撫給予留黨察看的處分。之後,周心撫按照中心縣委指示,將巢縣組織交給新任縣委書記倪合台,自己則回到老家周黃村。7月,倪合台在無為縣不幸被捕犧牲,致使周心撫與黨的聯繫中斷。8月中旬,他被開除黨籍,但他本人卻未獲通知。在此期間,他矢志革命的信念始終未動搖,相信終有一天能回到黨的懷抱!
1932年後,他一直在無為縣教書。1935年初曾被國民黨逮捕,在安慶關押數月,釋放後仍回無為教書,直至抗戰爆發。

抗日時期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後,周心撫按捺不住滿腔怒火,積極投入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1938年上半年,他在國共合作的無為縣抗日武裝中隊從事政治工作。他的實際表現受到黨組織的重視,同年8月,在對他的歷史情況審查之後,經中共無為縣委書記胡德榮和舒城中心縣委書記桂蓬介紹,他終於又重新回到了黨的懷抱。
同年冬,周心撫奉命調任安徽省總動委會直屬第十七工作團副團長,兼任無為縣第5區動委會指導員。在無為縣湖隴、鶴毛河等地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工作;並在該地區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1939年夏,國民黨掀起反共逆流,第十七工作團被強制撤往立煌縣整訓。在組織安排下,周心撫調往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二營五連任指導員,隨部在巢縣、含山和肥西等地與日偽頑作戰。1940年秋,他重回地方工作,擔任無為縣第三區區長。
1941年初,國民黨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日軍趁機對無為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無為大部地區先後被日軍占領。在這嚴峻的形勢下,周心撫奉命深入敵後,在襄安、開城橋一帶開闢敵後抗日政權。他還帶領區武裝潛入日軍占領的開城橋,槍決了一個作惡多端的漢奸,不久,又率部襲擊了日軍一個騎兵小隊。這些戰鬥震懾了日偽,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同年夏,他重返第五區任區長,依靠原有的黨組織和民眾基礎,很快把鄉政府建立起來。在他的領導下,五區的各項工作都得到較快的發展。
1942年夏,中央華中局指示要做好巢湖北岸張團區的工作,以利新四軍二師和七師的交通,皖中區黨委遂調周心撫前往該區工作。他到後,將駐守這裡的偽軍爭取過來,從而使新四軍人員能在這裡安全的跨躍淮南鐵路。1943年,日軍大舉掃蕩皖江根據地時,新四軍七師的一些幹部戰士和家屬都隱蔽在該區並受到很好地保護,被戰士們譽為“七師的第二根據地”。他還在這裡組建了游擊武裝巢北大隊。1944年9月,他調任新四軍七師參議室槐林站主任,駐巢縣槐林嘴,主要負責聯絡和購買武器等工作。

解放時期

抗戰勝利後,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新四軍奉命北撤。周心撫率槐林站人員隨軍北上到山東。在山東,他先後擔任新四軍七師煙廠營業科長、新四軍接收的日偽產業煤窯“華興公司”營業科長。1947年冬,他隨曾希聖率領的幹部大隊南下至豫蘇皖邊區,在阜南縣從事情報聯絡工作。1948年冬繼續南下,不久,皖西區黨委任命他為肥西縣縣長。

新中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周心撫長期從事教育、圖書和文史工作。
1949年底,他擔任皖北行署巢湖專署文教科長
1951年底,他調任皖北水利學校校長。1958年秋,他被任命為安徽省圖書館館長。1962年調任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並擔任省第四屆政協委員。
周心撫在10年“文革”中遭到嚴重迫害和錯誤處理,但他在逆境中仍對黨堅信不移。1980年2月得到平反,1982年3月22日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