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祥曲藝戲劇作品選

周德祥曲藝戲劇作品選

《周德祥曲藝戲劇作品選》節選了作者百萬手稿的部分篇章,其中戲劇、漁鼓、道情、相聲、小品可謂是他的畢生精華之作。

基本介紹

  • 書名:《周德祥曲藝戲劇作品選》
  • 作者:周德祥
  • 類別:文學·曲藝戲劇
  • 頁數:320
  • 定價:58.00
  • 出版社:中國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 開本:787×1092mm 1/16
作品簡介,目錄,漁 鼓,湖北道情,相聲,小品,戲劇,廣播劇,作品導讀,祭 父 文,鼓板聲聲,一河兩岸今隔岸,作者簡介,出版社介紹,

作品簡介

《周德祥曲藝戲劇作品選》一書用曲藝、戲曲的形式展示時代變遷、讚美人間真情、挖掘地方文化、謳歌真善美、鞭撻假醜惡。
書中作品幽默詼諧,風格多樣,給讀者展示了一幅時代的畫卷,帶來了一種曲藝、戲曲所獨有的美的享受。
本書於2016年7月由中國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目錄

漁 鼓

雙母教子
向大媽積糧 19
倔大爹搭車 26
銅匠修槍 31
捉小虎 40
賣湯圓 46
綠水青山 51
同心酒 59
桂花生伢 62

湖北道情

六老漢慰問鐵道民兵 66
美偽軍買棺材 69
俊青學胡琴 74
新的征途 83
紅心鐵骨 90
王大腳送軍鞋 98
楊“結梗”攔車 104
艾曲秀與郝焉九 112
金銀花 117
結紮 124
湖北大鼓
藥廠紅花 127
喜鵲放哨 133
何德羅 138
打鐵 141

相聲

情滿青山 145
相逢贊 162
老師媽媽好 166
濟公新傳 172

小品

送理 180
好吃店 186
委員家風 191
送禮 195
攔花轎 200
家庭會 208
送壽禮 213
兒孫情 216
補課 223
送藥 227
歸家 232
老闆與老伴 238
精明與憨巴 243
過門 247
特殊採訪 254

戲劇

一河兩岸 260
魂系青山 309
空山淚 338

廣播劇

親人 379

作品導讀

祭 父 文

◎周劍
父親走了,一座山倒了!
事業上,你是一座山峰。你寧肯“缺雞鴨魚肉,少柴米油鹽”,也要“有琴棋書畫,多詩詞歌賦”。焦枝鐵路沿線,你讓鋼軌枕木充滿了歡聲笑語;一出<<一河兩岸>>,你讓荊楚大地感受了喜怒哀樂;一部<<魂系青山>>,你讓京源山水體會了英雄的悲歡離合。一首首詩詞歌賦,感染了多少鄉里鄉親;一幅幅賀喜楹聯,搓合了多少美好姻緣;一篇篇周易論文,影響了多少志士仁人……你永遠在追求高度,永遠在激勵後人攀登!
家庭中,你是山的脊樑。困難時期,你節衣縮食,將一份份關愛帶回給老幼家人;子女成家,你傾其所有,也要讓兒女體面完婚;含飴弄孫,你百般呵護,絕不讓一絲風雨侵襲後人。是你,年近半百還騎車幾十里到成人中專教授中文,讓我學業有成;是你,在我事業受挫之時循循勸導,日日祈求神靈……而今你就這樣走了,讓我沒有機會報答你山一般的恩情!
對朋友,你敞開著山一般的胸襟。只要有人開口,你從來有求必應;朋友所託,你總是事必躬親;你不勝酒力,卻每每以酒換心;你收入微薄,卻不願欠朋友半份“人情”……而今你就這樣走了,讓一大幫朋友在此撫琴慰知音!
父親,你不該走啊,留下古稀老父黯然傷神,留下白髮老伴孤影清燈,留下滿堂兒孫追憶親恩,留下親朋好友痛哭失聲……
父親,你安心走吧,你最疼愛的么兒早已長大成人,我會同哥哥、姐姐們承擔起應盡的責任,還有洲洲、喆喆、恬恬,我們的下一輩將會完成你未了的心愿,走完你未盡的人生!
安息吧,父親!
2005年1月9日
周德祥曲藝戲劇作品選

  

鼓板聲聲

◎鄧國榮
很小的時候,我常聽到古鎮的小巷深處傳來梆、梆梆的漁鼓聲。它伴著流浪藝人憂傷的吟唱,是那樣的優美、深沉和蒼涼。它仿佛把我帶進了音樂的童話世界……上國小後,那古老的漁鼓聲似乎從我的記憶中消失了。然而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與周德祥先生以及他的漁鼓道情結下不解之緣,並由此與他建立了近五十年深厚的師生摯友情誼。
周德祥先生1940年9月21日出生在天門盧市一戶姓程的鐵匠世家。在業餘戲班唱戲的父親給他取名程旭林。1954年,一場特大洪水襲擊湖北,在天門漁薪中學讀書的程旭林只好輟學,十四歲跟著拉二胡的瞎子叔父,開始了他的討飯生涯。十六歲時,程旭林跟著姨伯來到京山孫橋鎮,經介紹給一戶周姓人家做上門女婿,入贅到周家後改名周德祥。周德祥在岳父母家真正嘗到了幸福的滋味。當久違的親情像泉水一樣滋潤著他乾枯的心田時,也潤開了他那份天生的藝術靈感。 一年之後,經周家叔叔引薦,他到孫橋國小教書。我那時剛好在孫橋國小讀三年級,非常敬慕周老師的繪畫、音樂天才。在一次少先隊日的活動中,周德祥老師非常喜歡我這個"調皮鬼",他拉著我的手唱啊跳啊,我好喜歡聽!他唱一句,我學唱一句,真開心!自那以後,周德祥老師成了我心中的偶象,他拉琴,我學拉琴;他畫畫,我也學畫畫;他表演漁鼓道情,我也學表演。他把童年的我引進了文化藝術樂園。
一九六八年冬,我從京山一中畢業後,作為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到孫橋當了一名農民。憑著我嫻熟的二胡、竹笛演奏技巧,很快成為孫橋公社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的一名骨幹隊員,不久,又被抽調到京山縣烏蘭牧騎文化工作隊到焦柳鐵路修建工地慰問演出,有幸與一九六五年調進該隊的周德祥老師相聚,共同表演生活度過了那段永生難忘的時月……那時節,周德祥先生就顯露了非凡的文藝創作天才。他白天晚上在工地上連場演出,表演結束後,又趕忙創作新節目,有時廢寢忘食,乾到深夜,簡直變成了“寫作狂”。從一九六五年到二00四年,近四十年的光陰,他共創作戲劇、曲藝作品430餘部,手稿近500萬字,其中戲劇、漁鼓、道情、相聲、小品可謂是他的畢生精華。
周德祥先生的戲劇、曲藝小品作品詼偕而富有風趣,他善於把江漢平原的方言俚語貫穿在作品當中,抖出一系列令人捧腹大笑的"包袱",使人們歡笑之餘,悟出其中深刻的道理與內涵。記得他早期創作並主演的漁鼓道情《六老漢慰問鐵道民兵》、《美偽軍買棺材》、《俊青學二胡》等段子從河南的焦作沿鐵路唱到了廣西的柳州,每到一處,總是喝“滿堂彩”,往往謝幕兩三次不能“脫壺”。
周德祥先生創作曲藝唱段並不拘束傳統的演唱形式,特別在唱腔上融匯百家,使漁鼓道情唱腔發展到一個嶄新的境界。如一九九四年他創作的漁鼓《同心酒》在唱腔上把荊州花鼓腔、民歌小調巧妙嫁接其中,隨其內容不斷轉換,時而婉轉、時而激越,時而悲惶,時而欣喜,表現出了豐富多彩的藝術魅力。在我與京山縣文化館歌手楊先英到荊州聯袂演出後,《同心酒》榮獲創作一等獎,表演二等獎。
周德祥先生從事戲劇創作是從一九七一年縣烏蘭牧騎文化工作隊與縣楚劇團合併之後開始的。之後,他成為該團的編劇。他相繼創作了近十部大型劇目,與此同時,還創作小型歌舞,曲藝作品。從七一年到八五年,這十三年中是他創作上的豐收期。他創作戲劇特別注重人物和劇情的矛盾衝突,語言採用江漢平原方言說、唱,格外通俗易懂,情真意切。如他創作的劇目《魂系青山》以京山雁門口林業站站長陳義兵的動人事跡為素材,經過藝術加工處理後,塑造了一個基層黨員幹部捨己為公,為保護國家森林資源與山火博斗而獻身的英雄形象。《魂系青山》每到一個鄉鎮演出,觀眾均座無虛席。劇情發展到最後,台上台下啼泣聲聲……
戲劇《一河兩岸》堪稱周德祥先生文藝創作的精華。他以喜財、臘枝夫妻倆以及姨妹臘梅與丈夫友義為贍養喜財母親的矛盾衝突為主線,揭示了當代人在金錢與親情道義關係上的不同現象,歌頌中華民族“忠孝節義”的傳統美德,鞭撻了見錢忘義的醜惡現象,不愧是建立和諧社會,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一部好劇目。該劇目在一九八四年獲原荊州地區專業劇團“創作一等獎”,後又獲省文化廳“百場演出獎”,省首屆戲劇節“創作、表演銀牌”,並在湖北電視台多次播放,周德祥先生也由此晉升為國家二級編劇。
一九八五年後,周德祥先生告別舞台生涯,調京山縣文化館任副館長,在紛繁複雜的行政工作之餘仍堅持創作了許多小品以及漁鼓道情段子,如湖北大鼓《何德羅》、小品《歸家》等節目,至今傳唱和表演不衰。他也因此經常被企事業單位請去幫忙編排節目,豐富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期間,他常邀我參與活動,分享他的精神大餐。
不幸的是,二00五年元月八日,周德祥先生因車禍去世,京山文藝界失去了一顆璀璨的明星,他的去世,是京山文藝界的損失,我更為失去我人生中最敬愛的老師,最親愛的兄長,最親密的道友而萬分悲痛,無法解脫。
這些年來,我時時懷念周德祥先生,欣賞他的藝德和人品,欣賞他的才華。多少次夢中,我與他同台唱道情、唱漁鼓,當唱醒的時候,那清脆的漁鼓聲還相伴耳邊,而後越飄越遠,枕上灑下了我串串的淚珠。

  

  

一河兩岸今隔岸

◎ 張弩弓
1月8日,原本是一個偉人的忌日。沒料想,我要在這個日子裡祭奠我尊敬的周德祥老師。周老師是文壇笑星,而生命卻以悲劇謝幕:四年前的一個夜晚,上街遇大風倒地,頭顱摔破,翌年不愈而逝。
當我遠在巴蜀大地聞知這一凶信,已經遲了。遲了整整三年。
我悲痛不已,我欲哭無淚,可浮現在我腦海里的依然是一個笑呵呵的瘦老頭……
風雨三年,騎樂無窮
“三十里路腳踏車,笑語連天又唱歌。
快板相聲多有味,塗鴉之後欲爬格。”
這首打油詩是1991年的最後一天,我在寄給周德祥老師的賀年卡上寫的。那時我才19歲,剛從“華師”畢業不久。
詩寫得平白如話,但第一句話如不解釋,恐怕沒多少人明白。這是一則掌故,更是一段值得永遠回憶的往事。
1988年秋,16歲的我第一次遠離家鄉,跑到“華師”美術班求學,圓我的畫家夢。
也許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分,我在這裡師從一批京山文化藝術界的名流。教我們書畫的老師有,李步雲(已故)、李兆銑、劉珍清、劉剛和彭成祥。一片苦心的李兆銑老師認為,學美術的人只會畫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提高藝術修養和文學素養。於是又為我們請來了搞音樂的李楚華老師,以及搞戲劇和曲藝的周德祥老師。
專業課的這些老師都是從縣城各個單位聘請的。縣城到學校所在地孫橋梭羅河,大概二三十里路。幾位李老師和彭老師都是乘坐中巴車來上課,兩個劉老師是騎機車,而只有周德祥老師一人是騎腳踏車。風雨三年,騎樂無窮。
周德祥老師給我們上的這門課,叫做文藝理論。是根據大學裡的藝術概論、文學概論等教材,再結合周老師自己的創作實踐編寫的。枯燥無味的理論課,居然讓周老師講的繪聲繪色,笑語連天。恐怕那些一流的高等院校里,也未必會有這種“奇蹟”。
大多數人對理論課並無興趣,周老師也不強求,只是一再要求同學們,可以不用腦袋記,但要用本子記好,現在沒用今後會有用的。我不僅用本子記(筆記本至今保存無損),也用腦袋記。快二十年了,我仍然記得周老師第一堂課上講的關於藝術的幾個定義。比如克羅齊說藝術即直覺,蘇珊?朗格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後來還講到藝術為政治服務,創作源於生活等等理論,深入我心,不敢忘卻。
周老師不僅僅是講書本理論,更多是講自己的人生經歷、創作心得。周老師說他原名程旭林,老家是天門。從小熱愛美術喜歡畫畫,後來因為工作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叛變”搞音樂,後又“叛變”搞文字。一講起過去在焦枝鐵路文藝宣傳隊的經歷,周老師真是眉飛色舞,甚至唱上幾段曲子,來上幾個動作,如蘭花指、大探海什麼的,活靈活現。說到自己的作品,周老師最津津樂道、最引為自豪的是戲劇《一河兩岸》,還給我們講裡面一個扇巴掌的細節是如何考慮安排的。
學生時代,我和很多同學一樣愛寫詩。對此,周老師笑容滿面而又毫不客氣地說,“你們也寫詩啊,先給我撕了再說。”在周老師看來,詩歌是文學的最高境界,不是那么容易寫的。儘管很多人搞文學創作是從寫詩起步的,可得其真諦者有幾?課後我把先前寫的那些詩找出來,一遍遍地審讀。讀完,我如夢初醒:我寫的這哪裡是詩啊,分明是分行的句子,不過押韻而已。於是我就一頁頁地撕,一頁頁地燒。後來我便很少寫詩,轉行寫雜文了。
周老師自己是一個藝術的“叛徒”,背叛了美術和音樂。周老師三年的文藝課,更是深深地誘惑了我。畢業之後我也“背叛”美術,投入文學的懷抱。
我想,這讓一片苦心要提高我們文藝素養,希望我在美術上有所作為的李兆銑老師始料不及吧。
最後一面:老淚縱橫
畢業之後,我在鎮文化站寫寫畫畫,“為政治服務”。周老師忽然來了官運,從文化局創作室調任縣文化館副館長。我們同屬文化系統了,但晤面機會並不是很多。有幾次去了,卻見周老師在辦公室和人下棋,非常入神,嘴裡似乎還哼著曲兒。周老師喜歡下棋我是知道的,以前三角洲的棋攤上經常有其身影。我忽然想起了聶紺弩,他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時,上班時間也是經常跑到別人的辦公室下棋。周老師也和聶紺弩一樣,一輩子用很多時間下棋吧。但,是否也在尋找一種陶醉,進入一種忘我的境界呢?
還記得1996年端午詩人節。文化局創作室主辦的《文林》創刊,縣裡的一些文人在影都樂園聚會,我也去了。午餐時特意和周老師坐在一起。酒過三巡,周老師的話多了,得意地向在座的各位前輩介紹我,“這是我的學生,我的嫡系部隊。”我羞愧萬分,忐忑不安。那時我不過在報紙上發點豆腐塊而已,根本就沒寫出什麼值得老師驕傲的作品。這只能說明一點,周老師很看重我們這份師生情誼。緊接著,周老師話鋒一轉,“不過現在還不行,還要繼續努力噢。”周老師又在鞭策我,期盼我。
數月之後11月份的一天,我再次與周老師在文化館晤面。兩杯薄酒,一碟花生米。我們小酌閒談,我聆聽教誨。
我老師近來有無新作,說前不久完成了一個劇本,正在排練,即將到各個鄉鎮巡迴演出。
“恭喜!恭喜!”我話剛一出口,就發覺周老師面無悅色,表情沉重。我迷惑不解。
周老師氣憤地說,自己創作的成果讓一些不懂行但有權勢的人改成政治圖解不說,還要求在署名時將自己的名字排在他人之後。我呆了。
還有呢,周老師付出的心血,應得的微薄稿酬,竟讓一些人眼紅,嚷著要瓜分,要上繳。當然,對於報酬,只是一筆帶過。最讓周老師痛心疾首的是,自己精心塑造的有血有肉的主人公被要求改成“高大全”的英雄。那人卻為此而自鳴得意,反倒說周老師不懂行。
“我不懂,既然我不懂為什麼還要我寫?”周老師激動了。加上酒精作用,滿臉通紅。
換了他人,準會拍桌子掀板凳。然而周老師沒有。畢竟是一介書生,畢竟在學生面前。但,周老師畢竟是個有感情的人,感情脆弱的文人。仿佛劇情進入了高潮,終於忍不住老淚縱橫。
我像做錯了事的孩子,不敢抬頭正視。我默然,我心不在焉。我在想,這個快活老頭真的如此愛動感情愛流眼淚啊!聽同學們說過,總不肯相信。因為在記憶中,周老師是個樂天派,整日笑哈哈,給人一種無憂無慮的感覺。
當然,我不是沒有親睹周老師流淚。看到過一次,那是因自己敬愛的人離去而悲痛流淚,換了誰都是一樣。那是1989年4月的一天,周老師走進教室,一反常態,沒有笑容。上了講台,放下講義,然後沉痛地告訴我們:胡耀幫同志不幸逝世了。說這話時,我看到先生嘴角在抽搐,淚花在閃耀……趕緊把頭埋在書里。這一幕也埋在了心裡。
“我太愛動感情了,”周老師意識到失態,連忙解釋:“所以常常被人利用……”
“報告怎么還不批下來。”周老師喃喃道,像是自語。
“什麼報告?”我輕聲問道。
“退休報告”,周老師淡淡地說:“今年春上就交了,已經大半年了。”
我沒有做聲,我不知道說什麼才好。我也不知道我們的談話,後來是怎么結束的。只是今天才知道,這居然是我們最後的會面。因為第二年,我便作別京山,到南方去飄泊了。
一河兩岸,魂系青山
有人說,一個作家能多有幾手本領,所謂“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么他在選擇和處理題材時就擁有更多的自由,可以“為自己制一雙最合腳的鞋子”(戴望舒語)。周老師就是這樣的多面手。與周老師共事多年的程義浩老師就說,“他在戲劇、曲藝、小品、音樂、舞蹈、詩詞歌賦、琴棋書畫等各種文藝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造詣。他一生創作了難以計數的各種形式和題材的文藝作品,其中大小型劇本有十數部,曲藝、小品、小演唱節目等數以千計”,“他創作的大型楚劇《一河兩岸》,榮獲原荊州地區專業劇團會演一等獎,湖北省專業劇團會演銀牌獎,湖北電視台多次播放,為我縣爭得了榮譽,成為我縣戲劇文藝創作的里程碑;他創作的大型花鼓戲《魂糸青山》,熱情歌頌本地的英雄人物,演遍城鄉,影響極大,受到省文化廳的表彰。”江克關先生說,“周老師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他一生寫了100多萬字的曲藝作品,在他有生之年沒能出版。不知道猴年馬月,誰來做成這件事情。”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周老師就多次在課堂上給我們講過,他寫的各種體裁文藝作品數百上千,但想出版一本集子卻很難。他認為自己的那些作品,跟隨時代太緊了,與政治太密切,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都給淘汰了。周老師是要求太嚴,或許是自謙吧,可看那說話的凝重表情又不像。我也一直在想:彩雲易散琉璃脆,什麼樣的文章最久堅?
因此,周老師十分欽慕李兆銑老師的兒童連環畫,反覆要求我們應該學習李老師,選取不易被淘汰的、與政治無關的題材。周老師總結自己一生的創作得失,掏心窩地給我們後輩指明了文藝創作的方向。讓我一輩子,無論從事美術還是文學都受益無窮。
慚愧的是,這些年我也不知天高地厚地出了好幾本書。印出來之後,自己看了都覺得臉紅,遑論接受時間的檢驗。
遺憾的是,我的幾本小書面世時,周老師已經故去。我是很想將書親手奉給周老師指正的,哪怕聽他再來一句“你現在還不行啊,要繼續努力!”
(註:本文題目取自程義浩先生輓聯“筆墨累書生,一河兩岸今隔岸;文壇損妙手,四柱三元竟喪元。”)
2008年1月15日於嘉州

作者簡介

周德祥,男,1940年出生,大專學歷,副研究館員,湖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曾任京山縣文化局戲工室主任、京山縣文化館副館長。2006年因車禍罹難。創作曲藝、小品、戲劇數百計,其中大型現代戲《一河兩岸》、《魂系青山》、曲藝作品《俊青學胡琴》等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多次獲省級各類獎項。

出版社介紹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