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鯉魚溪護魚習俗

周寧鯉魚溪護魚習俗

周寧鯉魚溪護魚習俗,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周寧鯉魚溪護魚習俗傳承已有800多年歷史。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浦源村里都要舉行大型魚祭活動。在鯉魚溪下游的一處土丘上,有兩株參天擁抱的古柳杉,人稱“鴛鴦樹”,兩樹之間立著一塊石碑,上書“魚冢”二字,這就是全國唯一的鯉魚墓。魚冢面朝鯉魚溪和鄭氏宗祠,自晉十公開始,凡鯉魚死後,都要舉行祭葬禮俗,由村里德高望重的族長親誦祭文後,送入魚冢。

2005年,“周寧鯉魚溪護魚習俗”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Ⅹ-10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寧鯉魚溪護魚習俗
  • 批准時間:2005年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民俗
  • 申報地區:福建省寧德市
  • 項目編號:Ⅹ-101
  • 保護單位:周寧縣浦源鄭氏宗祠董事會
歷史淵源,民俗內容,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文化軼事,

歷史淵源

神鯉戲諧、人魚同樂的中華奇觀鯉魚溪,源於紫雲山麓,由幾十條山澗清泉匯聚而成,貫穿浦源鎮主村浦源村。村溪段有上萬尾灰黑、墨綠、丹紅、金黃、紅白相間、紅黑交錯的各色鯉魚,大者三四十斤,群魚“見人影而動,聞人聲而聚”,人魚同樂,奇妙無比,令人流連忘返,因而得名“鯉魚溪”。
浦源鯉魚溪有800多年的歷史。南宋嘉定二年(1209),河南開封鄭氏始祖朝奉大夫因避戰亂舉家遷至今浦源。因要飲用溪水遂放養鯉魚去污澄清。為感激鯉魚功勞,藉助神話故事來神化“鯉魚”,並召集村人訂立鄉規民約,禁止垂約捕撈,違者嚴加懲處。鯉魚自然死亡後,安葬於“魚冢”,劃領地給鯉魚,名“魚陵”。村人均遵循古訓,愛魚護魚蔚然成風,溪中鯉魚在村民的自發保護,繁衍至今。
周寧鯉魚溪這種人魚同樂的獨特人文景觀,明清兩代地方文獻均有記載。
民國時,有國民黨散兵游勇到鯉魚溪騷擾鯉魚,村人與他們展開了鬥爭,其中有:鄭立城兄弟怒打“雷神”,鄭孝廉文明杖護魚,鄭布恩勇斗國民黨軍等等。
1949年春,從淮海戰役敗退的國民黨某部經過浦源村,大肆捕殺鯉魚,村人將鯉魚藏於水缸或村外深井,才讓鯉魚繼續繁衍。

民俗內容

魚冢:當鯉魚自然死亡後,村人將它們安葬於風水寶地——鴛鴦樹的根部自然形成的一個酷似墓塋的深穴,將旁邊的田地取名為“魚陵”,意為鯉魚的屬地,給魚墓取名為“魚冢”。
魚葬禮俗自鄭氏八世祖晉十公苦肉計護魚開始,沿襲成村里重要習俗。當鯉魚自然老死或因其他變故死亡,村人都說鯉魚上天了。於是將它們送至魚冢安葬,點香燭、燒紙錢、放鞭炮,如死的魚較多,送葬場面則隆重,還拜讀祭文。葬禮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長者主持。人們將死去的鯉魚放在木質托盤上,護送到魚冢前,點上三炷香,灑上一杯清酒。三拜九叩後,長者開始吟誦229字的魚祭文。
燃放鞭炮後,魚被放如鵝卵石壘砌的魚冢中。整個儀式持續半個小時之久。有時也在祭祀之禮後,用柴草把魚體燒成灰,埋葬在魚冢里。

文化特徵

鯉魚成為村人的一員、生活的一部分,浦源村人歷代不捕不食鯉魚。在浦源,鯉魚和人類和諧相處了800多年,原先的宗法和神話傳說給鯉魚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有關知恩圖報及孝道的傳統文化都蘊藏在鯉魚保護中。可愛的鯉魚“聞人聲而來,見人影而聚”,競相覓食,人魚同樂,構成一幅和詳、安樂的農村美景圖。
魚葬儀式代代相傳。村民們將魚奉為神靈,在魚冢附近常常可以看到村民祭拜鯉魚的香燭黃紙。魚冢兩旁立著兩棵千年柳杉,樹枝在空中合抱為一,仿佛為魚冢撐起一把天然大傘,當地人將這兩棵樹稱為鴛鴦樹。據稱,這個已經安放了萬餘尾鯉魚的魚冢,從來不會堆滿,附近也聞不到一絲腐臭。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周寧鯉魚溪被中央電視台推崇為“中華奇觀”,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也是中華鯉魚文化在江南的延續。
保護措施
鯉魚溪民俗保護協會秉承“保護鯉魚溪傳統村落、挖掘鯉魚民俗文化”,集聚了一批鄉賢和志願者,通過文化輸出傳承護魚武術、魚祭表演、“三月三”游燈舞龍等傳統文化,每周開展常態化魚祭表演,並於每年春節期間、“三月三”期間舉辦護魚武術、舞龍、板凳龍等表演。

社會影響

社會活動
2018年6月14日,鯉魚溪國家級魚文化主題公園共建暨部省聯合增殖放流活動在福建省周寧縣舉行。
衍生作品
中央電視台《走遍中國》據此拍攝了《人魚奇緣》。
榮譽表彰
2008年,周寧鯉魚溪以“三個世界唯一”( 魚冢、魚葬、魚祭文)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認定為年代最久的鯉魚溪。

文化軼事

南宋末年,浦源村鄭氏始祖朝奉公,攜子由寧德谷口遷徙到浦源村附近,見這裡三山環抱,一水彎行,是個風水寶地,於是沿溪而建村莊。鄭氏祖先在溪中放養鯉魚,一來可去污澄清,二來可防外人投毒,鯉魚從此便成了村里人的“哨兵”和“保護神”。
感恩於溪中鯉魚的庇佑,鄭氏八世祖晉十公召集全體村民訂立鄉規民約,禁止垂釣捕撈。為了讓村民們謹記村規,晉十公還使了一招“苦肉計”。村規公布的第二天,晉十公故意叫自己孫子下溪捕撈一尾鯉魚,隨後,當眾宣布他違反禁約,將其孫鞭笞示眾,並主動認罰,請來道士為鯉魚舉行葬禮,在魚冢碑下焚香燃燭,念誦祭文。從此以後,村民都恪守宗法鄉規,再也沒人捕食鯉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