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10日出生在湖南衡山,從事鋅硒研究5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安岳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3年12月10日
- 職業:科研
- 出生地:湖南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43年12月出生在湖南衡山,那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年少時就立下了科研救國、為民做實事的志向。
高中未畢業,趕上知識青年到農村,開始學習農業知識,培育了果樹新品種和花草20多種,並擔當了水稻技術員,培訓當地農民學習栽培技術。從此與水稻打上了交道。
1963年,一次偶然機會,看到別人用太陽鏡取火,深受啟發,於是開始研究太陽能輻射培育新品種技術。
2002年,到廣西巴馬種子公司,利用金銀花培育中草藥時,發現廣西巴馬是世界的長壽之鄉,便開始研究其中的緣由。
2004年為了加快育種的速度,決定到印度尼西亞育種,而且得到印尼華僑領袖林豪先生和中國大使館的支持,育種工作開展順利,培育的高檔優質米得到了美國杜邦公司的勘正。
2008年6月份回國,繼續研究富鋅硒大米。
2013年8月份,考察重慶皇華集團期間,完成了許多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成效,研發產品順利通過檢測,鋅硒含量檢測報告和有機大米證30多項,米質與巴斯馬蒂媲美,比日本的越光米、泰國米、國內的五常米都要好。
主要成就
從2003年開始,與哈弗大學、牛津大學、國際糧農組織、國際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等專家,一起探討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並明確了研究方向:優質、有機、功能食品。
首先選擇優質的原種——巴斯馬蒂,並和周宗岳教授堅持一定要用巴斯馬蒂的原種改造、改良優質米新品種,最終用太陽能聚焦輻射,改造巴斯馬蒂的品種,提高產量,降低株高,保持品質,提高抗性。
通過太陽能輻射誘變,終於實現了以下目標:產量提高了8倍以上,株高降到1--1.2米,而且還培育了三系不育系(母本),實現了系列的優質米組合。這些品種,抗倒性強,落色好,整精米例高達63%--76%
在進一步從事研究的過程中,得到了袁隆平院士和謝華安院士的支持。
研究的結果是,能夠將亞健康人群和癌症的放療、化療人群,都能用不同含量標準的高鋅硒大米食用後,得到有效的治療,效果明顯。
含量300--500微克/公斤,能解決正常人群需要,使他們更健康;
含量500--1000微克/公斤,亞健康人群能得到恢復;
含量1000--3000微克/公斤,嚴重病人和化療人群,延長生命,甚至恢復健康。
人物評價
周安岳教授從事高鋅硒研發50年,不畏艱難,甘於奉獻,獲得國家級專利20多項,擁有全球領先的鋅硒技術,為解決中國人的健康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
袁隆平教授解決了吃飽問題,周安岳教授將解決吃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