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塬

在岐山,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岐山是周文化的發源地,據史書記載:為了避免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周人的首領帶著他的族人,遷徙到這裡定居,從此人們才把這裡稱為“周塬”。周人逐漸強大起來之後在這裡建立了早期的都城,在周塬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址。迄今為止,周塬遺址已出土文物數萬件,其中青銅器數量最多,青銅器上的銘文對研究周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這裡被譽為“青銅器之鄉”。1982年,周塬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塬作為地名,多被人認作周原二字,但實際上是不準確的。原字為古代所用,今可以認定為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周塬
  • 地理位置:岐山
  •  說明:“青銅器之鄉”。
  • 說明:周文化的發祥地
遺址,由來,塬字詳解,相關記載,文明,

遺址

周塬遺址是周文化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其中心在今陝西扶風、岐山一帶。歷史上的周原範圍北至岐山,南臨渭水,東到今武功,西到今鳳翔、寶雞一帶。東西長達7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本世紀50年代後期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先後在此調查、試掘。周原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公元前12世紀末至前11世紀初,周人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族人遷至此地,開始營建城郭,作為都邑之用。公元前11世紀後半葉,周文王遷都豐都後,周塬仍是周人的重要政治中心。西周末年,由於西戎入侵的破壞,遂成廢墟,廢棄不用。
周塬地處關中平原西部,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詩經》曾用“周塬膴膴,堇荼如飴”的詩句讚美周原。三千多年以前,居住在幽(今陝西長武、彬縣一帶)的姬姓部落,由於經常受到戎狄的侵擾,在其首領古公但亶父率領下,舉族遷徙,“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下”,定居周塬,建立了岐邑,經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在這裡勵精圖治,國力日強,左為殷商“三公天下有其二”的西方強大的諸侯國。
周塬作為周人重要發祥地和祭祀天地、祖宗、神祗的聖地,一些重大國事活動都在此舉行,西周滅以後,岐邑毀於兵火,但周人在周塬的活動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遣存。西漢宣帝神爵四年(公元前58年),周塬就開始發現西周青銅器,此後各代,不斷有重要青銅器出土,其數量之多,器型之大,造型之美,鉻文之珍貴,實為罕見。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譽。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建成周塬博物館。
“鐘鼎彝器甲天下,金甲陶文冠古今”,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根,華夏文明的源。
從1976年開始,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北京大學考古系、西北大學考古系聯合對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轟動史學界的豐碩成果。現已初步查明,宮殿建築(或宗廟)的遺址分布在歧山鳳雛和扶風召陳兩處。

由來

周姓:
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複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
周姓氏來源較多,有以下幾種: 一、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塬,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於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三、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莊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五、是鮮卑族複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六、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後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後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朝:
周人的祖先是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後代公劉率族人從邰遷到磁。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自稱為周。周武王牧野一戰打敗商紂,建立了周朝。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生活於渭河流域,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使用大篆。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時遷居於周原(今陝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後,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於鎬(今陝西西安西南),後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就有“西周”和“東周”之稱。

塬字詳解

我國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台狀, 四周陡峭,頂上平坦。(據《現代漢語詞典》)其它:塬與墚、峁原為當地方言詞,後引入地貌學,成為黃土高原幾種地貌類型的正式名稱。

相關記載

《詩經·綿》記載古公亶父率族遷於周塬時的描述: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築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門,應門將將。乃立冢土,戎醜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混夷駾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後。予曰有奔奏,予曰有禦侮!
《史記·周本紀》說古公亶父遷到周塬之後“營築城郭室屋,而邑別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樂之”。周原地區的考古資料證明古代文獻的相關記載是可靠的。

文明

在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岐水邊的一處斷崖上,考古專家日前發現了大量陶器碎片,這些碎片和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同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蹟。這一考古發現意味著,在周朝以前3000年,就已經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周塬的文明史至少要提前到6000年前。 據考古人員介紹,周塬因西周時期周人在此居住而得名,是周朝的發祥地,在中國古代發展史上占有獨特的歷史地位。周原遺址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周原遺址東起武功縣、西至鳳翔縣、北至北山、南到渭河,總面積數百平方公里;狹義的周原遺址則指岐山、扶風兩縣接壤處的核心區20多平方公里,因出土了大量青銅器,素有“青銅器之鄉”的美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