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歷,代表品,個展,群展,藝術突破,作品賞析,
人物簡歷
1955 生於湖北武漢
1983 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油畫專業
1987 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法國巴黎美院教授賓卡斯“西方傳統繪畫材料技法班”
1989-1991 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
2003-2004 法國布爾日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訪問學者
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優秀教師;武漢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多幅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湖北美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1987 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法國巴黎美院教授賓卡斯“西方傳統繪畫材料技法班”
1989-1991 深造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作研修班”
2003-2004 法國布爾日國立高等美術學院訪問學者
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省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湖北省優秀教師;武漢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多幅作品由中國美術館、湖北美術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代表品
《1969年11月12日·開封》、《紅色機器》、《虛幻空間》等。
個展
1996 周向林個人展覽,台北
2004 “虛幻空間·歷史與現實”個人展覽,布爾日,法國
2011 藝術登入新加坡博覽會 ,對畫空間,新加坡
“歷史與現實”周向林個展,今日美術館,北京
群展
1981 湖北省美展,三等獎,武漢,中國
1984 第六屆全國美展,優秀獎、省銅獎,北京,中國
1985 前進中的中國青年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1987 慶祝建軍60周年全國美展,北京,中國
1991 91’中國油畫年展,銀獎,北京,中國
首屆中國油畫展(香港),中國
中央美院油畫創作研修班畢業展,優秀獎,中央美院美術館,北京
中國當代油畫展(韓國)
1992 湖北省最高文藝獎—第二屆屈原文藝創作獎
紀念《延座講話》發表50周年全國美展,省優秀獎,北京,中國
1993 青年油畫家邀請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1994 第二屆中國油畫展,北京,中國
當代中國油畫展,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香港,中國1999 第九屆全國美展,省優秀獎,深圳,中國
中國當代油畫名家百人小幅畫展,中國美術館,北京,中國
2001 湖北省美展,學術獎,武漢,中國
中日友好藝術交流展,湖北美院美術館,武漢,中國
2002 紀念《延座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展,優秀獎、省銀獎,北京,中國
日中友好藝術交流展,甲府,日本
中國現代藝術展,名古屋,日本
物言物語—小幅油畫、小型雕塑展,學術獎,湖北美院美術館,武漢,中國
2003 第八屆全國銅版、石版、絲網版畫展,銅獎、廖修平獎,重慶,中國
第三屆中國油畫展,省優秀獎,北京,中國
第二屆湖北省油畫展,湖北油畫藝術獎,湖北美院美術館,武漢,中國
藝術突破
周向林認為,“歷史畫”和歷史題材繪畫是兩個不盡相同的概念,“歷史畫”是在再現和復原某個歷史場景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去還原歷史事件和史實,進而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對現實世界的看法。也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周向林開始將“歷史畫”作為自己創作的重要方式。
1991年周向林創作了他那幅著名的作品《1969年11月12日·開封》,作品以“文革”中劉少奇逝世為題材,展現的卻是畫家對於“歷史畫”的深刻認識。周向林認為,“歷史畫”和歷史題材繪畫是兩個不盡相同的概念,“歷史畫”是在再現和復原某個歷史場景的基礎上,通過“歷史畫”的創作借古喻今或借題發揮,融入自己的思考並使得自己的創作具有更強的思想性和精神內涵,從而形成更強的文化的或者現實的針對性。
雖然周向林戲稱“歷史畫”的創作僅僅是一個藉口、一個契機,但是對應於“歷史畫”的傳統畫家仍然首先接續了“寫實”的語彙。在1991年的《1969年11月12日·開封》中,“寫實”不僅是周向林在歷史和藝術之間求得某種合適度的表達方式,同時更強調為一種異乎尋常的“冷峻”的歷史態度:“這是一段歷史,我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用理性的思維做出判斷,選取這一片段是對我們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思考,而不是為了評價某個人的功過得失”。而從1993年創作的《紅色機器》之一、之二開始,“寫實”已經遠離了“寫實”本身,逐漸發展為具有強烈審視意義的“歷史的眼光”。藉助於這樣的轉向,周向林將自我創作推至了“陳列的歷史畫”。
周向林試圖強化的是“歷史被壓縮後再也不可能放大還原”的認識和觀念,由此他的創作原型不再是對歷史性的“實物”的直接引入或者分析研究,而是將分析研究的過程直接視為創作,並將繪畫作為分析研究結論的最終呈現。於是乎在創作中,周向林“給汽車模型打上燈光,然後放大,努力將它們還原,但此‘車’早已非彼‘車’,過去的歷史是不可能還原了。在這裡,歷史題材只是一個引子,我對歷史的看法,也就是我的歷史觀才是我要表達的”。於是乎通過自己的創作,周向林跳離開對歷史的繁瑣記錄和孜孜追溯,他的工作既是關乎歷史的更是面向未來的,既是複雜的整體也是整體的複雜,從而形成了開放性的結構和開放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