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慎

周先慎

周先慎,四川成都崇州市人。1959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旋即任教乾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先後應邀在德國洪堡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香港樹仁學院等校講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先慎
  • 別名:除原名外的周先慎其它名字,包括別稱、暱稱、筆名等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成都崇州市
  •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
  • 職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四川大學中文系
  • 代表作品:《中國文學十五講》
人物簡介,主要著作,研究方向,個人簡歷,

人物簡介

周先慎, 男,1935年12月生,四川成 都崇州市人。1959年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 系。旋即任教乾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曾先後應邀在德國洪堡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香港 樹仁學院等校講學。他長期從事宋元明清 文學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主要著作

《中國文學》、《中國文學 史參考資料簡編》、《古典小說鑑賞》、《中國四大古典悲劇》、《歷代小說選》(合著)、《中國文學答問總匯》(合著)、《語文修養與 中學語文教學》(合著),主編有《聊齋志異欣賞》、《蘇軾散文賞 析集》等。有關《聊齋志異》的論著有:《聊齋志異評賞大成》 (合著);論文主要有:《論〈聊齋志異〉清官作品的思想基礎》、 《〈聊齋志異>:繼承與總結》、 《論〈聊齋志異〉的意境創造》、 《奇異世界中的現實人生》、《<聊齋志異〉的藝術美》、《蒲松齡的勸世婆心》等,另有鑑賞文章多篇。為北京大學與中央電視台合 作拍攝的大型系列片《中華文明之光》撰寫並拍攝了《蒲松齡和 〈聊齋志異〉》;即將出版的專著有《走進〈聊齋志異〉的藝術世界》。他的論著,文筆流暢,論析精細,學風嚴謹。他同時還寫作 散文隨筆,八十年代初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簡筆與繁筆》, 被選入高中語文課本。傳記收入《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高等教育專家名典》、《中華人物辭典·當代大文化卷》、《世界 名人錄》、《中外名人辭典》、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世界知識分子名人錄》、美國傳記中心《世界傑出人物名錄》等大型傳記辭典。《古典小說鑑賞》、《古詩文的藝術世界》、《明清小說》、《中國四大古典悲劇》、《中國文學十五講》等。

研究方向

古典小說藝術、《聊齋志異》、蘇軾等。關於《三國演義》有論文數篇:《從< 赤壁之戰>看<三國演義>的戰爭描寫》(見《名家解讀<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描寫戰爭的藝術》(見《縱論三國演義》)、《酒與英雄》(見《古典小說鑑賞》)、《<三國演義>人物描寫的得與失》(待發)等。

個人簡歷

周先慎,1935年12月5日,四川成都人
1955年9月以前,在四川省崇慶縣(今崇州市)上國小、國中、高中。
1955年9月--1959年7月,在成都四川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
1959年7月,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
1959年8月至今,任教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為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導師。
其間:
1983年9月——1984年8月,應邀在德國洪堡大學東亞學院講學;
1986年7月,應邀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講學;
1996年10月——12月,應邀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作學術訪問;
1999年3月——2000年2月,應邀在韓國外國語大學中文系講學;
1993年、1995年、1998年三次到香港樹仁學院為研究生講課。
著作列表:
《中國文學》(宋元明清部分)(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年7月)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宋元明清部分)(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11月)
《古典小說鑑賞》(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1月)
《中國四大古典悲劇》(新華出版社 1993年1月)
《歷代小說選》(第一冊 上、下)(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1982年4月)
《歷代小說選》(第二冊 上、下)(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1年7月)
《聊齋志異評賞大成》(合著)(灕江出版社 1992年12月)
《中國文學答問總匯》(合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4年6月)
《語文修養與中學語文教學》(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6年10月)
《聊齋志異欣賞》(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年3月)
《蘇軾散文賞析集》(主編)(巴蜀書社 1994年12月)
《簡明中國文學史》(與孫靜合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年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注》(與葛曉音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
《古詩文的藝術世界》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明清小說》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導讀》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中國文學十五講》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年
《古典小說鑑賞》(增訂本)2003年
論文目錄
《論蘇軾和他的創作》(《四川大學學報》 1959年第1期)
《略論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北京師院學報》 1980年第1期)
《忠於生活邏輯的性格描寫——談<霍小玉傳>》 (《甘肅文藝》 1980年第2期)
《從談的諷刺藝術》 (《北京大學學報》 1980年5期)
《散論》(《文史知識》 1981年第3期)
《初探》(《北京大學學報》 1982年第2期)
《略說》(《中學語文教學》 1982年第9期)
《酒與英雄--古典小說藝術漫筆》(《名作欣賞》 1982年第5期)
《談在中國古小說發展中的意義》(《文史知識》 1982年第12期)
《評析》 (《文學遺產》 1983年第3期)
《愛國詩人陸游》(《中華人物誌》 中華書局 1985年3月)
《論的思想傾向和藝術構思》(《北京大學學報》 1985年第5期)
《的思想和藝術》 (《聊齋志異欣賞·前言》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6年3月)
《湯顯祖和》(《古典戲曲十講》 中華書局 1986年8月)
《吳承恩和》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1986年11月)
《董說和》 (同上)
《尚真的文學觀與明代民歌》 (文史知識 1987年第3期)
《漫說蘇軾詩》 (《北京大學學報》 1988年第5期)
《思鄉念國兩情深--說丘逢甲》(台灣《國文天地》五卷 11期 《文史知識》1990年第11期)
《論蘇軾散文的創作特色》 (巴蜀書社《蘇軾散文賞析集》前言)
《論清官作品的思想基礎》 (《中州學刊》 1990年第6期)
《宋代話本小說繁榮的市民文化背景》 (《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四川大學出版社 1991年10月)
《談的思想、人物和情節》 (《名作欣賞》 1992年第2期)
《對歷史素材的改造》 (《文史知識》1992年第4期)
《的審美特徵》 (《文史知識》1992年第7期)
《曹雪芹和》 (《古典小說十講》中華書局1992年4月)
《關於北大藏本清代小說》 (韓國《中國小說研究會報》第17號 1994年3月)
《劉基和他的》 (《文史知識》1994年第7期)
《吳組緗先生的古典小說研究》 (《文學遺產》1995年第1期)
《繼承和總結》 (《文史知識》1995年第7期)
《漫談古典小說的鑑賞》 (《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8期)
《論潘金蓮悲劇》 (《中國文化研究》1995年第4期)
《論的意境創造》 (《蒲松齡研究》1995年第3、4期合刊)
《漫談古典詩歌的鑑賞》(上、下) (《中學語文教學》1996年第5、6期)
《溫州雜劇與中國古典戲曲》 (《文史知識》 1996年第10期)
《山外青山樓外樓--談的藝術構思》 (《古典文學知識》 1996年第6期)
《蒲松齡的勸世婆心——讀〈聊齋志異瞳人語〉》 《蒲松齡研究》 1997年第3期
《的藝術美》 (《名作欣賞》1997年第3期)
《說杜甫》 (《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4期)
《古典小說的概念、範圍和早期形態》(《文史知識》1998年第10期)
《小說家蒲松齡的藝術個性》(《蒲松齡研究》1998年第4期)
《唐代的傳奇小說》(《中華文明之光》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
《宋詞藝術》(《中華文明之光》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
《蒲松齡和》 (《中華文明之光》第3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2月)
《的敘事藝術與寫情藝術》(《名作欣賞》,1999年第2期)
《略說蘇軾的傳神論》(《中華典籍與文化》1999年第3期)
《瑣碎中有無限煙波--的欣賞》 (韓國《人文科學》第61輯,1999年10月)
《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境與讀者的接受》(韓國《中國語文學誌》第6輯,1999年12月)
《的手稿本及其價值》(韓國《國際中國學研究》第2輯,1999年12月)
《多元與互補--二十一世紀與中國文化》(韓國淑明女子大學《二十一世紀與地域文化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9年12月)
《王桂庵的人物塑造與藝術構思》 《蒲松齡研究》2000年3、4合刊
《聊齋的版本與聊齋的欣賞》 蒲松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1年4月
《解讀和欣賞古典詩歌的津梁》 光明日報2001年11月18日
《千言萬語鎖住舌尖頭--賞析》 文史知識 2001年12月
《紅樓夢的欣賞》 名作欣賞 2002年1、2期合刊
《論蘇軾的人格魅力》 北京大學學報 2002年第2期
《論蘇軾對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吸收與融合》 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 第七輯 2002年10月
《走進古詩文的藝術世界》 中華讀書報 2003年3月12日
《俠客精神漫議》 《尋根》雜誌 2003年第4期
《讓心靈和生活同樣美好——關於審美教育的隨想》 《北京教育》 2003年第12期
《古詩文的藝術世界》 《名作欣賞》 2004年第6期
《古詩文的藝術世界》 《名作欣賞》 2004年第4期
《古詩文的藝術世界》 《名作欣賞》 2004年第2期
《孫悟空形象的時代精神和文化意蘊》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年第5期
《圓融的自敘說給我們的啟示》 《紅樓夢學刊》 2006年第5期
《周先慎:學術規範與學術品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