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宇,男,1964年4月出生,內蒙古武川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負責國際交流、港澳台事務、國際漢語教育工作、繼續教育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作宇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內蒙古武川縣
- 出生日期:1964年4月
- 職業: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畢業院校:內蒙古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2008年美國UCLA和Stanford University福布萊特訪問學者
2006年獲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獲獎情況,社會兼職,科研項目,學術成果,著作,論文,
人物經歷
1991年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獲得教育學碩士;
199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獲得教育學博士。
1994-1995年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任教;
1995年被聘為副教授;
1995-1997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助理;
1997-2001年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副院長;
1999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布魯明頓分校(IUB)和波士頓學院(BC)訪問學者;
2001年晉升為教授;
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2003年11月至2008年1月任北京師範大學社科處處長;
2008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史丹福大學福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任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首任部長;
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級幹部、新疆師範大學副校長。
2015年11月18日,任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
研究領域
高等教育學 高等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評估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獲獎情況
1993年 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生
1994年 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
1997年 北京師範大學黨建優秀論文獎
1998年 北京師範大學社科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6年 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09年 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第二批)培養人選
2011年 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社會兼職
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評估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常務理事、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研究所理事會成員;英國專業學術期刊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國際電子學術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rning以及《教育學報》、《教師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高等教育發展與評估》、《人民大學教育研究》編委。
科研項目
1.考試機構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考試中心,2005-2009
2.中國小教師學習研究,北京教委,2005-2008
3.中國小教師流動,北京教委,2003-2005
4.本科生就讀經驗調查與分析,北京師範大學教改項目,2008
5.大學生就讀經驗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02-2007
6.中國大學生就讀經驗研究,教育部哲社,2002-2007
7.大學生就讀經驗研究,留學基金委,2002-2007
8.大眾化時期的高等教育(子課題),教育部重大公關,2004-2009
9.構建學習型學校(子課題),教育部重大公關,2003-2008
10.大學創新力評價(子課題),教育部重大攻關,2005-2010
11.高等教育質量保障(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2006-2009
12.教育考試評價與制度創新研究(子課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2007-2010 '
13.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11-
學術成果
著作
1.《管理創新》(主譯,1999年)
2.《問題之源與方法之鏡》(專著,2000年)
3.《管理創新精要》(合譯,2003)
4.《獲取精神力量的10種方法》(合譯,2005年)
5.《喚醒創造天才的10種方法》(合譯,2005年)
6.《加利福尼亞思想與美國高等教育》(主譯,2008年)
7.《學術領導力》(主譯,2008年)
論文
在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Teaching、《高等教育研究》、《科學中國人》、《北京大學教育評論》、《清華大學教育研究》等國內外著名刊物發表專業文章數十篇。簡要如下:
1.大學校長的政治突圍,大學·研究與評價(2009年第1期)
2.大學校長的文化智商,科學時報(2008年11月)
3.大學校長的歷史測驗,科學中國人(2008年第10期)
4.大學校長的領導困局,學術界(2008年第6期)
5.論高等教育中的經濟主義傾向,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6.教師學習經驗及專業化發展研究,教育科學研究(2007年第5期)
7.變革與創新:社科管理的若干問題,科學中國人(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