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采詩

周代采詩,又可以稱為采詩。所謂“采詩”,指的是周朝的一種政治制度或者說是文化制度。采詩作為我國古代一個重要的政治和文化活動,對當時朝政有著重要影響。隨著時代變遷,這一行為的文化意味越來越重,對後世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代采詩
  • 意義:第一部詩歌總集
  • 時間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
  • 性質:重要制度
采詩成果,采詩緣由,采詩官員,采詩的影響,

采詩成果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就是周代采詩。詩經中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最早的作品大約成於西周初期,是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周代采詩的最重要成果。

采詩緣由

采詩,即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所說的周代采詩,是先秦時代西周王朝的一種重要制度。周朝統治者非常重視民情,認為詩歌能夠真實地反映社會政治和道德風尚狀況,因而能讓人從中觀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風俗的盛衰,能起到“上刺政治”的目的。
何休在給《春秋公羊傳》作的注中提到在周代國家有采詩制度,朝廷養了一些孤寡老人,讓他們搖著木製的鈴鐺到民間去採集詩歌。然後把採集來的詩歌匯集到朝廷的樂官那裡,由樂官進行整理,朝廷也可以根據民間的詩歌來了解民情。這一說法基本是可信的。現在一般認為《詩經》中的《國風》部分就是從民間採集來的.在漢代朝廷設立的有樂府專門負責從民間收集詩歌

采詩官員

周朝設有專門的採集詩歌的官員,在所有和文化有關的職業中采詩官是它們中間最古老,同時也是最具有文化品位的一種。
這是一個以詩歌的名義走遍天下的工作,采詩官走到民間總是如同蜜蜂飛行在花叢中一樣深受歡迎。民間的疾苦往往通過這些民歌的形式直接被周王及其他諸侯所了解。采詩官在屬於他的時代里,事實上擔當了國家民意調查員、新聞記者和國家詩歌記錄者的重任。
詩經》中大部分詩歌都出於他們的蒐集和整理。《漢書·藝文志》曰:“哀樂之心感而歌詠之聲發,誦其言謂之詩,詠其聲謂之歌。故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政也。”他們為古代詩篇的流傳和採集做出了很大貢獻。
唐代的白居易有一首《采詩官》可聊作一讀:
采詩聽歌導人言。
言者無罪聞者誡,
下流上通上下泰。
周滅秦興至隋氏,
十代采詩官不置。
郊廟登歌贊君美,
樂府艷詞悅君意。
若求興諭規刺言,
萬句千章無一字。
不是章句無規刺,
漸及朝廷絕諷議。
諫鼓高懸作虛器。
一人負扆常端默,
百辟入門兩自媚。
夕郎所賀皆德音,
春官每奏唯祥瑞。
君之堂兮千里遠,
君之門兮九重閉。
君耳唯聞堂上言,
君眼不見門前事。
貪吏害民無所忌,
奸臣蔽君無所畏。
君不見厲王胡亥之末年,
群臣有利君無利。
君兮君兮願聽此,
欲開壅蔽達人情,
先向歌詩求諷刺。

采詩的影響

周代采詩對後世影響極大。一般認為,采詩所成作品,特別是《詩經》,開我國古代現實主義之源頭,與《離騷》所開創的浪漫主義雙峰對峙,二水併流,極大影響了我國後世的詩歌、小說、戲劇等的創作。後代很多偉大的作家,如司馬遷白居易魯迅等都從《詩經》中汲取了營養。
在制度方面,漢代的“樂府”和“采詩”一脈相承,是對民間詩歌的又一次極大拯救,也對漢代的策令產生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