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絨同業公會

16—18世紀俄國的商人特權組織之一。在1589年的縉紳會議上首次提及。就財富及地位而言,僅次於“客商”和免稅商同業公會。主要同外國商人從事呢絨貿易。在國內貿易中也發揮過重要作用。政府於16—17世紀之交曾頒發一份特權證書,規定呢絨商不僅免除向國家納稅和其他封建義務,並享有不受地方司法機關審判的特權。但他們仍被禁止購買世襲領地,也無權自由出境。17世紀初成員達二百五十人。根據沙皇指令,吸收一批富有的城廂工商民和富裕農民加入。至1625—1647年,發展成一百五十六個專營呢絨貿易的家族。根據政府要求,他們應一律居住在莫斯科,但實際上,許多家族卻把家安在其他城市,在莫斯科居住的只有五十一家 (1678年)。至18世紀,地位日漸下降。1724年,居住在莫斯科的家族被重新登記,呢絨同業公會也改名為商人吉爾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