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金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金華
- 出生日期:1964年12月
- 職業: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主要成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人物簡介,教學思考,展覽及論著,主要展覽,學術論著,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呂金柱
男,1964年12月生。浙江省金華人。
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授。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西泠印社社員。
浙江省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教學思考
對於書法創作觀的思考
按中國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教學大綱的要求,書法篆刻專業教學依學制分三大塊。一是基礎教學;二是習作課程;三是書法創作。三者環環相扣,每塊皆有不同的內容。此處僅涉“書法創作”,並擇其重要者簡要說明如下:
一、作品要有較高的文化含量
大學書法教育,始終圍繞古代經典書法作品來展開教學,課程設定有一定的嚴肅性。故前些時日,當有同學提出能否開些有關當代書法創作方面的課程時,余謂時人的創作“您方唱罷我登場”,未經檢驗,故尚不作數,開些講座可以,底下交流也行,課程設定的嚴肅性則是不能動搖的。
創作階段的作品表現無獨技能,就精神品質的領悟和傳達也需從中挖掘。要結合個人的氣質,學有淵源,看得出傳統的影像,以此來衡定作品的文化含量。專業學生按教學進程經幾年的系統學習,大量接觸古代經典書法作品,創作不得此門徑,表現氣格低下,只能說明沒有深入到傳統中去。又,書法創作歷來注重新意,“新”的一翼,實包括在傳統中挖掘的深度在內,越深越新。
二、要有較高的技術含量
技術原本指書寫等種種技能,且含量多涉高下之別。基礎教學階段對種種技能的要求會很高,並始終結合古代經典書法作品來解釋和實踐。一旦進入創作,原本所掌握的種種技能就面臨如何提升和加以表現的問題,以及技能高下的文化判斷(技能也是一種文化,它可視可賞可鑑,是由中國文化審美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故創作階段對技術含量的要求,首先是提出作品想要表現什麼的問題,如風格怎樣?情調又是如何?然後是技術含量所包括的內容,如書寫技能中的線形、線質、線律的表現;字型的解構和整合;尺幅張力與墨象變化;整體形式及展廳效應等。再就是這些內容如何與作品想要表現什麼相對應,並進入文化判斷的視野。
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任意揮灑的平庸之作,很難講他們在技能方面沒有經過長期的練習,但對作品想要表現什麼的缺失或不加追問,導致技能也顯得十分低下,更枉談文化關照了。又,我們經常談論的行草書中的魏晉筆法和唐宋筆法,對於二者的不同以往學生多不明就裡,結合作品對象風格或情境的解釋,技術含量問題才能得以認識和理解。
作品創作中當然還包括紙張等材料的選擇和套用、創作資料的匯集和依託、當代書風的吸收和消化等,限於篇幅無法一一說明。以上兩點既然已涉及到了書法創作,對廣大的書法愛好者以及他們的創作或可備一說。由於院校教學的特殊性,學生的作品創作還需經較長的時間來完成,對他們提出的種種要求在過程中肯定會產生碰撞,須經交流來完善。
展覽及論著
主要展覽
《全國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屆篆刻作品評展》
《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
《浙江青年篆刻家提名展》
《全國當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請展》
《全國第二屆篆刻藝術展》
《全國第三屆篆刻藝術展》
《當代古典細朱文印精品展》
《韓中書藝家協會作品展》
《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展》
學術論著
《探索的迷茫與理論研究的可能性》
《海鐘的筆墨世界》《書法知識分子汪永江側記》
《西泠“長安獄丞”印考》
《西漢“騎千人印”考》
《有關二方古印的釋文及其它》
《一方金代職涉“提控”的官印考》
《“湘州之印”獻疑》
《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上、下卷》(副主編)
《隸書教程》(合著)
《大學草書臨摹創作教程》(合著)
《歷代法貼筆法圖解選》
《中國印學年鑑》(編委)
《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長編》(副主編)
《西泠印社百年圖史》(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