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達民(1912—1989),又名振通,南安水頭人。兄弟4人,他居長,1934年承接父業水頭長順杉行,後由杉行轉營糧食,改店號為東南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達民故居
- 又名:振通
- 屬性:故居
- 地點:南安水頭人
名人簡介,名人故居,
名人簡介
呂達民(1912—1989),又名振通,南安水頭人。兄弟4人,他居長,1934年承接父業水頭長順杉行,後由杉行轉營糧食,改店號為東南行。嗣後其弟呂超民、呂振河、呂振萬相繼參與經商,商務由國內發展到國外。經過幾十年的開拓奮進,呂達民昆仲鴻圖大展,在香港創設名聞四海的建南行財團系列機構,經營紡織、機械、房地產等,所屬機構遍及香港、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各地。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呂達民昆仲捷足先登,先後在省內投資興辦南豐紡織有限公司、南華針織廠、興南針織廠、南泉製衣廠、南晶時裝針織廠、南星針織機械製造廠等10多個企業,促進了家鄉經濟開發和建設。
呂達民熱愛家鄉公益事業。1938年秋,他親任水頭南星中學董事長,承擔學校經費。由於他切實負責,師生共同勉力,教學質量提高,校譽更加盛隆,學生從本地擴展到本縣的溪美、豐州,晉江的安海、內坑及泉州、同安等地。改革開放以來,他和他的兄弟捐巨資在家鄉水頭的南星中學、水頭中心國小、朴里、勞光、埕邊等學校興建校舍,增添設備,建立“教學獎金”,還資助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武漢大學、培元中學、五星中學、美林學區、官橋學區、官橋中心國小、南安實驗幼稚園、晉江曾莊國小及其他貧困地區學校建教學樓147幢,累計奉獻給家鄉教育事業的資金達億萬元以上。1984年和1986年省政府先後兩次頒給“樂育英才”匾額和金質獎章。
1989年2月,呂達民在日本神戶市病逝。其祭儀及追悼儀式在神戶國際會場舉行,海外各地知名人士700多人參加。同日,南安縣海外聯誼會也在南星中學舉行追悼會,參加人數達2600多人,極盡哀榮。
名人故居
呂達民故居在今南安市水頭鎮水頭街。水頭街道東西走向,東接五里橋。故居為兩層騎樓式建築,坐南而面臨街道,距五里橋西牌樓約100米,面闊2間,深3間。原為磚木水泥混合結構。雖出門便是街道,但呂氏另拓鋪面經營生意,此處只供居住之用。每間正面俱設一門兩窗戶,別於同街道其他鋪面。後因部分坍塌,1974年重建,重建後規制基本依舊,只是原五腳架水泥橫樑更為花崗岩質拱梁,原設定於後面的木樓梯易位中部並改為石樓梯,二樓廳房增掛“尚直居”、“毓忠第”二匾。兩副門額“渭水流芳”、“中原文獻”更為“繁榮”、“昌盛”,二層臨街外牆添上“胸懷祖國”的四字,既留下時代信息,又表達故居主人的愛國愛鄉情懷。
在水頭街道同一地段,呂氏另有鋪面。鋪面坐北面街道,距五里橋西牌樓僅15米,四層騎樓式建築,背後有平屋作貨棧。面闊5間,深3間,鋼筋水泥結構。底層鋪面,二、三、四層為招商接待用房。此鋪面系1947年就原長順杉行舊址翻建,成為東南商行總部。1974年修葺後,保留兩層,近因辟沿海大通道,拆除3間,尚存2間(面積僅100平方米)。從遺留寬闊的鋪面和粗大的水泥柱,可以看出此商行當年規模。
呂達民故居地處水頭港港口,獲得區位優勢,早在1930年,呂達民之父呂尚直便在此開設長順號杉行。爾後,呂達民承接父業,經一家人同心協力,艱苦奮鬥,生意拓展,乃易店號為東南行。至解放前夕,東南行已擁有“源隆號”、“建國號”、“閩東號”等三條40噸位的帆船及“凱旋號”、“原子號”等兩艘100噸位的機動船,航行於台灣、溫州、寧波諸港口,成為遠近知名的商號。
新中國成立後,呂達民昆仲赴香港及海外發展,東南行總部舊址一度成為水頭鎮鄉政府、水頭法庭所在地,部隊、消防隊亦曾進駐於此,現南安水頭下街聯誼會假此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