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玉堃,這位從藝68年的話劇表演藝術家,對中國話劇、影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呂玉堃傳》作者(袁池、陳撫生)在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追述呂老多彩、曲折的人生軌跡,再現出一個立體的、真實的呂玉塹,並通過生花妙筆反映了他所代表的一類人的命運及所處時代的景況,可以說是一部學術性、思想性、文學性俱佳的作品。 《呂玉堃傳》由江西人民出版社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呂玉堃傳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282頁
- 開本:16
- 品牌: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袁池,陳撫生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005588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袁池、陳撫生編著的《呂玉堃傳》記述了老一代藝術大師呂玉堃(1921-2004)璀璨輝煌的演藝生涯和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呂老是公認的老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生活的磨難造就出一代大師,幾十年來在舞台上塑造了百餘個古今中外、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深受觀念的喜愛。本書史料豐富,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朋友閱讀。
作者簡介
袁池,1922年出生。江蘇南通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話劇研究會會員.江西省劇協會員。1938牟考入上海新春秋戲劇學校,後加入上海劇藝社,天風劇社,中旅,建國後與呂玉堃創辦大眾劇團,後加入湖南軍區丈工團和江西省話劇團,歷任演出副科長,辦公室副主任。文革後任深贛歌舞團副團長,江西時裝歌舞團團長。著有“呂玉堃的藝術道路”,“試論廣播劇”等。曾獲首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製作一等獎,中國話刮研究會,中國劇協話劇九十周年和文化部話劇百年等榮譽證書。陳撫生,1940年10月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
閱歷豐富,熱愛生活,開朗樂觀,喜歡游泳。至今已發表、出版話劇劇本,長、中、短篇小說,散文,人物專訪等各類文學作品百萬餘字,並獲多個文學獎項。
主要作品有:
大型話劇《春燕之歌》(1980年發表、演出並獲獎)。六場話劇《牆內桃花》。自編江西省文藝學校1999級話劇影視表演班《中國戲劇史》(合戲曲、話劇部份),《名劇欣賞》(外國戲劇部份)教材,並主講。
中篇小說《冰釋》、《蛇後在行動》。短篇小說《明月今日照我還》(獲獎)、散文《匡廬雲霧》。(以上為1990年代作品)
閱歷豐富,熱愛生活,開朗樂觀,喜歡游泳。至今已發表、出版話劇劇本,長、中、短篇小說,散文,人物專訪等各類文學作品百萬餘字,並獲多個文學獎項。
主要作品有:
大型話劇《春燕之歌》(1980年發表、演出並獲獎)。六場話劇《牆內桃花》。自編江西省文藝學校1999級話劇影視表演班《中國戲劇史》(合戲曲、話劇部份),《名劇欣賞》(外國戲劇部份)教材,並主講。
中篇小說《冰釋》、《蛇後在行動》。短篇小說《明月今日照我還》(獲獎)、散文《匡廬雲霧》。(以上為1990年代作品)
圖書目錄
引子——我是誰呂玉堃
第一章 生於梨園世家
第一節 京劇全才呂月樵
第二節 呂母王修義慈母不敗兒
第三節 呂氏長女,美麗牌香菸呂美玉
第四節 姐弟決裂,突遭變故
第二章 藝術人生的起點
第一節 想哭哭不出,難忘的第一次播音
第二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名師薈萃的環境
第三節 吸收藝術營養
第四節 沒有排上角色與機會失之交臂
第五節 機會說來就來——在《西施》中跑龍套
第六節 第一次當導演——初生牛犢不怕虎
第三章 獨立謀生
第一節 第一次拍電影——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二節 認識了周璇
第三節 歌舞團生涯
第四節 遇見金麗娃
第五節 金玉良緣
第四章 演藝之路
第一節 從昆明到上海
第二節 進入電影圈
第三節 在國華結識了舒適
第四節 都是浮躁惹的禍
第五章 嶄露頭角
第一節 璀璨星光 一夜成名
第二節 話劇舞台“活胡四”
第三節 看戲的成了演員
第四節 得到五叔蓋叫天的肯定
第五節 整個上海成了淪陷區
第六節 夾縫中的生存
第七節 集錦影片《博愛》
第八節 主演《秋海棠》奠定影壇地位
第六章 影劇雙星
第一節 先有電影后有話劇的《金銀世界》
第二節 金蘭結義十一兄弟
第三節 組織大陸劇團北上演出
第四節 從魏蓮生到袁少樓
第七章 大眾劇團始末
第一節 演出解放區新戲《丁贊亭》
第二節 大眾劇團欣欣向榮
第三節 《思想問題》紅遍武漢
第四節 長沙參軍
第五節 我是一個兵
第六節 在下關碼頭體驗生活
第八章 人生輝煌
第一節 為老革命根據地服務是最光榮的
第二節 兩團合演《曙光照耀著莫斯科》
第三節 輝煌時期
第四節 進京獻演《方誌敏》
第九章 省話劇團的戲骨
第一節 德藝雙馨
第二節 一五一號提案
第三節 難忘1957
第四節 為了《八一風暴》
第五節 創作精力更旺盛
第六節 華東區話劇觀摩演出前後
第十章 非常歲月
第一節 煉獄
第二節 三條結論
第三節 六個孩子
第四節 新生
第十一章 金色的晚秋
第一節 把力量凝聚到藝術創作上來
第二節 銀幕與舞台
第三節 麗娃謝世
第四節 遺憾的《鄭板橋》
第五節 特殊榮譽獎
第六節 流金歲月
第七節 駕鶴西去
呂玉堃年表
跋人生未了情駱之恬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生於梨園世家
第一節 京劇全才呂月樵
第二節 呂母王修義慈母不敗兒
第三節 呂氏長女,美麗牌香菸呂美玉
第四節 姐弟決裂,突遭變故
第二章 藝術人生的起點
第一節 想哭哭不出,難忘的第一次播音
第二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名師薈萃的環境
第三節 吸收藝術營養
第四節 沒有排上角色與機會失之交臂
第五節 機會說來就來——在《西施》中跑龍套
第六節 第一次當導演——初生牛犢不怕虎
第三章 獨立謀生
第一節 第一次拍電影——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二節 認識了周璇
第三節 歌舞團生涯
第四節 遇見金麗娃
第五節 金玉良緣
第四章 演藝之路
第一節 從昆明到上海
第二節 進入電影圈
第三節 在國華結識了舒適
第四節 都是浮躁惹的禍
第五章 嶄露頭角
第一節 璀璨星光 一夜成名
第二節 話劇舞台“活胡四”
第三節 看戲的成了演員
第四節 得到五叔蓋叫天的肯定
第五節 整個上海成了淪陷區
第六節 夾縫中的生存
第七節 集錦影片《博愛》
第八節 主演《秋海棠》奠定影壇地位
第六章 影劇雙星
第一節 先有電影后有話劇的《金銀世界》
第二節 金蘭結義十一兄弟
第三節 組織大陸劇團北上演出
第四節 從魏蓮生到袁少樓
第七章 大眾劇團始末
第一節 演出解放區新戲《丁贊亭》
第二節 大眾劇團欣欣向榮
第三節 《思想問題》紅遍武漢
第四節 長沙參軍
第五節 我是一個兵
第六節 在下關碼頭體驗生活
第八章 人生輝煌
第一節 為老革命根據地服務是最光榮的
第二節 兩團合演《曙光照耀著莫斯科》
第三節 輝煌時期
第四節 進京獻演《方誌敏》
第九章 省話劇團的戲骨
第一節 德藝雙馨
第二節 一五一號提案
第三節 難忘1957
第四節 為了《八一風暴》
第五節 創作精力更旺盛
第六節 華東區話劇觀摩演出前後
第十章 非常歲月
第一節 煉獄
第二節 三條結論
第三節 六個孩子
第四節 新生
第十一章 金色的晚秋
第一節 把力量凝聚到藝術創作上來
第二節 銀幕與舞台
第三節 麗娃謝世
第四節 遺憾的《鄭板橋》
第五節 特殊榮譽獎
第六節 流金歲月
第七節 駕鶴西去
呂玉堃年表
跋人生未了情駱之恬
參考文獻
文摘
第一節京劇全才呂月樵
呂玉堃出生於1921年1月3日,農曆庚申年11月25日。出生地呢,一說是天津。那是1945年,呂玉壟在天津演戲,一位老觀眾的說法。生在上海呢?更有可能,因為呂玉堃從記事起,學的是上海話,一腦子的上海印象,沒別的記憶。
呂玉堃的父親呂月樵(1872—1923),堪稱京劇全才,海派京劇的創始人之一。
著名戲劇評論家朱瘦竹先生有一篇《記呂月樵》,第一句話就說:“在京劇界中專攻一門的多,博而且精的少,有之,應推呂月樵。”哪些人是專攻一門?呂月樵和哪些人比,應屬“博而且精”?朱先生沒有明說。但通讀全文,先生的意思很清楚:呂月樵是和梅蘭芳、馬連良、程硯秋先生等大師相比,堪稱“博而且精”的!
呂月樵原籍北京通縣。幼年在北方學藝,光緒十四年(1888)隨李春來南下,在蘇州搭班,以擅演短打武生戲而聲名鵲起。
那一年,呂月樵16歲。胸懷大志。每天在練完武功後,照樣喊嗓子。把原有的小嗓子越喊越好,到了爐火純青的佳境,比任何一個青衣、花旦、小生都要寬,還帶著剛勁。行家聽了,無不擊節叫好!為什麼?寬嗓子就是大嗓子。小嗓子名音,大嗓子名堂,大小嗓子難得兼有。如若兼有,那是天工造化。音堂相聚,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生、旦、淨、醜隨便唱,張嘴就來。
江南名醜何家聲,德藝雙馨,名震姑蘇。在蘇州長年搭班,自家開有戲院。見呂月樵人才難得,志向高遠,處事腳踏實地,謹慎小心,便十分喜愛,有意助他成功。讓他儘量發揮嗓子好、模仿睢妙惟肖的看家本領,為他量身定做新戲《戲迷傳》,呂月樵也心領神會,拜何家聲為師,師徒二人精雕細刻,打造出早期中國京劇的藝術瑰寶,借戲演戲的《戲迷傳》。
《戲迷傳》排好後,果然一炮走紅。
呂月樵在《戲迷傳》的扮相,完全照小丑模樣。上得台來,唱做念打,嬉笑怒罵,得心應手,贏得滿堂彩!把當時所有名家的拿手絕活,哪怕只有兩句搖板,也學得無比逼真!聲音、腔調、尺寸、韻味,連名家本人聽了,都讚不絕口。可以說,內容豐富,集三教九派之大成,匯諸子百家之巨觀。觀眾看了一出呂月樵的《戲迷傳》等於聽了10齣“各位老闆”的戲。當年有好事者細細統計,呂月樵所學的名伶戲有:
1、孫菊仙唱《硃砂痣》之“借燈光暗地裡觀看嬌娘”。
2、潘月樵唱《九更天》殺女之做工。
3、譚鑫培唱《賣馬》之“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
4、孫春恆唱《打棍出箱》之“適才樵哥對我雲”。
5、汪桂芬唱《取成都》之“適才王卿進宮報”。
6、朱素雲的小生戲《白門樓》之“見貂蟬不由我心似烈火”。
7、孫瑞棠的青衣戲《彩樓配》之“梳妝打扮出繡樓”。
8、李長勝的花臉戲《黑風帕》之“高老爺來至在牧虎關”。
9、高彩雲的花旦戲《打麵缸》之“今日才得我夫郎”。
《戲迷傳》唱紅後,各地名優競相效仿,但沒有一人能超過呂月樵。而呂月樵首創《戲迷傳》,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打下嗓子戲的基礎。
2005年9月13、14日,香港京劇藝術團“中國失傳京劇大考工程”首次亮相京城,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其中就有《戲迷傳》。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作了報導。可見《戲迷傳》在中國京劇史占有重要地位。
呂月樵還有幾個戲值得一書。
一是《十八扯》。這個戲的主要角色孔環孔秀英一醜一旦,為兄妹二人。道白、唱詞妙趣橫生,呂月樵除演孔環外,竟能反串孔秀英!扮相嬌麗嫵媚,如上下場跑步,完全是花旦的小步,跑得又快又穩。開口一唱,那嗓子好得出人意料,贏得喝彩聲不斷。
二是老旦戲,全本《目連救母》。這個戲除了跑龍套的眾鬼卒外,主要角色只有三人:劉清提,即目連之母,老旦。目連,小生。大鬼,淨。該戲大部分情節,全靠老旦的嘴裡唱出來,是真正的唱功戲。呂月樵飾劉清提。
三是老生戲,全本《鼎盛春秋》。東周列國故事。包括“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洗紗計”“魚腸劍”“刺王僚”六折。呂月樵自飾伍員一人到底。也是有大段大段的唱。
這兩齣老旦老生戲,是何家聲把女兒嫁給呂月樵之後,發現他的嗓子不僅越來越好聽而且富有腦後音,拔高有嘎調。遂根據他得天獨厚的條件精心編排的。這兩齣本戲一演,朱瘦竹先生說:“簡直霹靂天下響,紅得摸不上手!”
這樣走紅的戲,自然後繼有人。高派老生創始人高慶奎於1922年3月,推出全部《鼎盛春秋》。後來又成為言菊朋先生言派的經典劇目,2008年仍在演出。
呂月樵還是一位革命志士。1911年11月3日為回響武昌起義,上海宣布反清獨立,呂月樵和京劇藝人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潤、馮子和等參加革命黨人的敢死隊,率先攻入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呂月樵的私生活,可謂財大氣粗,豪華揮霍,錢財糞土。在當年上海的梨園行,他有三個第一:第一個在上海重慶路買地蓋造住宅,第一個購置私人小轎車,還雇了個黑人當司機。第一個買大白馬騎著招搖過市。並且豪賭成性,有時一夜未歸,天明到家,卻對妻子說:搬家吧!這房子輸給別人了。照他這樣奢華,名角兒,大角兒,待人接物,一定目空一切,自大自滿,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吧!其實不然,他尊老扶幼,謙恭有禮,為人處世義字當先。他僱傭的人,只有雇員辭他另謀高就,他從來沒有辭退過任何人。琴師方南生,從呂月樵蘇州發跡直到大紅大紫杭州作古,一直跟著他。呂月樵提挈後輩,更是不遺餘力,他一手捧起賈璧雲,一手教會林樹森。他只管自己對人好,別人待他好不好,一生一世沒計較。P2-4
呂玉堃出生於1921年1月3日,農曆庚申年11月25日。出生地呢,一說是天津。那是1945年,呂玉壟在天津演戲,一位老觀眾的說法。生在上海呢?更有可能,因為呂玉堃從記事起,學的是上海話,一腦子的上海印象,沒別的記憶。
呂玉堃的父親呂月樵(1872—1923),堪稱京劇全才,海派京劇的創始人之一。
著名戲劇評論家朱瘦竹先生有一篇《記呂月樵》,第一句話就說:“在京劇界中專攻一門的多,博而且精的少,有之,應推呂月樵。”哪些人是專攻一門?呂月樵和哪些人比,應屬“博而且精”?朱先生沒有明說。但通讀全文,先生的意思很清楚:呂月樵是和梅蘭芳、馬連良、程硯秋先生等大師相比,堪稱“博而且精”的!
呂月樵原籍北京通縣。幼年在北方學藝,光緒十四年(1888)隨李春來南下,在蘇州搭班,以擅演短打武生戲而聲名鵲起。
那一年,呂月樵16歲。胸懷大志。每天在練完武功後,照樣喊嗓子。把原有的小嗓子越喊越好,到了爐火純青的佳境,比任何一個青衣、花旦、小生都要寬,還帶著剛勁。行家聽了,無不擊節叫好!為什麼?寬嗓子就是大嗓子。小嗓子名音,大嗓子名堂,大小嗓子難得兼有。如若兼有,那是天工造化。音堂相聚,是可遇不可求的寶貝,生、旦、淨、醜隨便唱,張嘴就來。
江南名醜何家聲,德藝雙馨,名震姑蘇。在蘇州長年搭班,自家開有戲院。見呂月樵人才難得,志向高遠,處事腳踏實地,謹慎小心,便十分喜愛,有意助他成功。讓他儘量發揮嗓子好、模仿睢妙惟肖的看家本領,為他量身定做新戲《戲迷傳》,呂月樵也心領神會,拜何家聲為師,師徒二人精雕細刻,打造出早期中國京劇的藝術瑰寶,借戲演戲的《戲迷傳》。
《戲迷傳》排好後,果然一炮走紅。
呂月樵在《戲迷傳》的扮相,完全照小丑模樣。上得台來,唱做念打,嬉笑怒罵,得心應手,贏得滿堂彩!把當時所有名家的拿手絕活,哪怕只有兩句搖板,也學得無比逼真!聲音、腔調、尺寸、韻味,連名家本人聽了,都讚不絕口。可以說,內容豐富,集三教九派之大成,匯諸子百家之巨觀。觀眾看了一出呂月樵的《戲迷傳》等於聽了10齣“各位老闆”的戲。當年有好事者細細統計,呂月樵所學的名伶戲有:
1、孫菊仙唱《硃砂痣》之“借燈光暗地裡觀看嬌娘”。
2、潘月樵唱《九更天》殺女之做工。
3、譚鑫培唱《賣馬》之“店主東帶過了黃驃馬”。
4、孫春恆唱《打棍出箱》之“適才樵哥對我雲”。
5、汪桂芬唱《取成都》之“適才王卿進宮報”。
6、朱素雲的小生戲《白門樓》之“見貂蟬不由我心似烈火”。
7、孫瑞棠的青衣戲《彩樓配》之“梳妝打扮出繡樓”。
8、李長勝的花臉戲《黑風帕》之“高老爺來至在牧虎關”。
9、高彩雲的花旦戲《打麵缸》之“今日才得我夫郎”。
《戲迷傳》唱紅後,各地名優競相效仿,但沒有一人能超過呂月樵。而呂月樵首創《戲迷傳》,不是標新立異,而是打下嗓子戲的基礎。
2005年9月13、14日,香港京劇藝術團“中國失傳京劇大考工程”首次亮相京城,在長安大戲院演出,其中就有《戲迷傳》。光明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作了報導。可見《戲迷傳》在中國京劇史占有重要地位。
呂月樵還有幾個戲值得一書。
一是《十八扯》。這個戲的主要角色孔環孔秀英一醜一旦,為兄妹二人。道白、唱詞妙趣橫生,呂月樵除演孔環外,竟能反串孔秀英!扮相嬌麗嫵媚,如上下場跑步,完全是花旦的小步,跑得又快又穩。開口一唱,那嗓子好得出人意料,贏得喝彩聲不斷。
二是老旦戲,全本《目連救母》。這個戲除了跑龍套的眾鬼卒外,主要角色只有三人:劉清提,即目連之母,老旦。目連,小生。大鬼,淨。該戲大部分情節,全靠老旦的嘴裡唱出來,是真正的唱功戲。呂月樵飾劉清提。
三是老生戲,全本《鼎盛春秋》。東周列國故事。包括“戰樊城”“長亭會”“文昭關”“洗紗計”“魚腸劍”“刺王僚”六折。呂月樵自飾伍員一人到底。也是有大段大段的唱。
這兩齣老旦老生戲,是何家聲把女兒嫁給呂月樵之後,發現他的嗓子不僅越來越好聽而且富有腦後音,拔高有嘎調。遂根據他得天獨厚的條件精心編排的。這兩齣本戲一演,朱瘦竹先生說:“簡直霹靂天下響,紅得摸不上手!”
這樣走紅的戲,自然後繼有人。高派老生創始人高慶奎於1922年3月,推出全部《鼎盛春秋》。後來又成為言菊朋先生言派的經典劇目,2008年仍在演出。
呂月樵還是一位革命志士。1911年11月3日為回響武昌起義,上海宣布反清獨立,呂月樵和京劇藝人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潤、馮子和等參加革命黨人的敢死隊,率先攻入江南機器製造總局。
呂月樵的私生活,可謂財大氣粗,豪華揮霍,錢財糞土。在當年上海的梨園行,他有三個第一:第一個在上海重慶路買地蓋造住宅,第一個購置私人小轎車,還雇了個黑人當司機。第一個買大白馬騎著招搖過市。並且豪賭成性,有時一夜未歸,天明到家,卻對妻子說:搬家吧!這房子輸給別人了。照他這樣奢華,名角兒,大角兒,待人接物,一定目空一切,自大自滿,什麼人都不放在眼裡吧!其實不然,他尊老扶幼,謙恭有禮,為人處世義字當先。他僱傭的人,只有雇員辭他另謀高就,他從來沒有辭退過任何人。琴師方南生,從呂月樵蘇州發跡直到大紅大紫杭州作古,一直跟著他。呂月樵提挈後輩,更是不遺餘力,他一手捧起賈璧雲,一手教會林樹森。他只管自己對人好,別人待他好不好,一生一世沒計較。P2-4
序言
呂玉堃1994年旅居美國,這位主演了50多部電影和編導,主演了50多部話劇的表演藝術家,在美國洛杉磯女兒家安度晚年。他心繫祖國,熱愛祖國,經常應邀回國拍攝電視劇或探親訪友。這次回國是參加江西省話劇團建團50周年慶祝活動的。
2002年lO月下旬的一天,秋高氣爽,我乘火車去南昌看望並採訪呂老。怎料這位82歲的老藝術家,正擠在人群中翹首以待。他上身穿黑色毛線衣,淺灰色馬甲,下身著藍色牛仔褲,令人注目的是剃了個光頭。他的名聲飲譽中外,但一直保持著平民演員的風度。他為人謙和,直言快語耳聰目明,顯不出一點老態。誰能想到他曾經是兩次中風,差一點癱倒的老人呢!我們互致問候後,我在路邊要招手乘計程車。他一擺手說:“別擺闊,坐電車一元錢就到我家門口,方便著呢!”說著拉著我的手,跳上了2路電車。我剛到古稀之年,一頭白髮,車上乘客紛紛給我讓座,竟把呂老看得比我年輕了。
呂老的家布置得簡樸有序。客廳的牆上十分醒目地掛著著名書畫家林凡書贈的一副對聯:“白首宜豪唱青春映晚霞”。牆的右側掛著呂老2001年10月和舒適、顧也魯、陶由等老藝術家慶祝老朋友劉瓊90華誕時拍的大幅照片,可惜劉瓊在拍照三個月後患癌症逝世了。這幅照片,留下了對亡友的無盡思念。
呂老是北京通縣人,生於1921年。他13歲考入上海劇院,40年代走紅影壇。那個年代堪稱“三絕”的進步影片,就是呂玉堃主演的。1943年,他22歲,主演了根據秦瘦鷗長篇小說改編,由馬徐維邦編導的《秋海棠》。呂玉堃扮演京劇名旦秋海棠,著名影星李麗華先是飾軍閥的姨太太羅湘綺,後飾“秋”“羅”和私生女梅寶。影片描寫了京劇名旦被軍閥迫害致殘、致死的悲慘遭遇。1947年,呂玉堃26歲,在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主演了由吳祖光編導的《風雪夜歸人》。呂玉堃演京劇旦角魏蓮生,孫景路飾有夫之婦玉春。這部愛情悲劇片更是風靡全國,蜚聲海內外。到了1948年7月,當得知祖國即將解放的訊息時,呂玉堃回到上海。1949年春,他28歲,在大同影業公司主演了由田漢編劇,鄭小秋導演,謝晉任副導演的《二百五小傳》,飾京劇藝人袁少樓。因為袁追求真理,堅持進步,致力於京劇改革,保持民族氣節,積極投入抗日戰爭,最後慘遭日寇槍殺,壯烈犧牲。這部影片曾在1949年7月19日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上放映,受到代表們熱烈歡迎和好評。陸定一同志觀片後特意為該片題字:“梨園英烈”,予以肯定和讚譽。
這三部影片所以稱為影壇“三絕”,絕就絕在均是表現京劇藝人坎坷生活的。無論唱做念打,抑或一招一式都得有相當高的專業水平。呂玉堃出身於梨園世家,父親是著名京劇演員呂月樵,從小就有這方面的體驗,所以演得惟妙惟肖,揮灑自如。
當我提到這些往事時,呂老說,好漢不提當年勇,那是半個世紀前的事了。其實演戲和做人是一回事,我年輕時崇尚藝術至上,篤信演員就得靠演技,憑本事吃飯,不關心政治,也不過問政治。1946年,我應邀去香港拍片子,影片公司里傾向國共兩黨的人都有。有一天,香港婦聯請我們在半島飯店喝咖啡,要為《華商報》募捐,演出京劇折子戲。吳祖光對我說,這是婦聯內共產黨人出面,你得去結個緣。我和舒適、李麗華、袁美雲等演員都去了。晚上大幕一拉開,頭一個節目就是解放區的大秧歌,大鼓大鑼大鈸打起來震耳欲聾,驚心動魄,扭秧歌的演員都是農民裝束,打著赤腳,氣勢宏偉,威武雄壯,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力與美,獲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太新鮮了,太棒了!我覺得這才是人民的藝術,來自解放區的藝術,給我震動很大。上海解放時有兩件事對我影響不小,一是上海解放了,解放軍露宿街頭,不擾民,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二是軍管會在文化廣場歡迎演藝界的同仁。我一看同我們握手的是熟人夏衍,穿著解放軍軍服,我一想,難怪郭沫若、夏衍、田漢他們能寫出那么多進步作品,原來這些大手筆都是共產黨呀!我算服了! 上海剛解放,百業待興。一時不能拍電影,影業公司組織藝員們學習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等文章,使他思想有了飛躍。他想,為人民服務何不自力更生組成一個話劇團到外地巡迴演出呢?他的構想得到上海劇協的大力支持,於是大眾劇團組成了,呂玉堃自任團長。取名“大眾”就是為勞苦大眾服務的意思。新舊社會兩重天,得有新面貌才行。於是劇團學習解放軍,規定了嚴格的紀律,制訂了規章制度;統一著裝,夏灰冬黑,外出列隊;嚴格作息時間,一律吃大鍋飯;自報公議,實行工分制,按工分值支薪;多演新戲和經典劇。一年多來劇團不辭勞苦,由上海到南通、常州、常熟、漢口、長沙、南昌等地送戲上門,演出了《丁贊亭》《方珍珠》《思想問題》《怒吼的中國》《二百五小傳》《雷雨》《秋海棠》《別有天地》《夜店》《金小玉》《結婚進行曲》《金銀世界》《律師與小偷》等劇目。1950年lO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4周年紀念日,劇團同志懷著對中國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敬仰之情,趕排了魯迅的《阿Q正傳》,在紀念日演出,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讚揚。呂玉堃領導的大眾劇團,是自覺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劇團。
1951年春,出於對革命的嚮往和對解放軍的熱愛,呂玉堃率大眾劇團31人在長沙市集體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他出任副團長。那年他30歲。當年抗美援朝愛國浪潮澎湃,文工團創作組劉祥等創作獨幕話劇《視窗》發表在《長江文藝》上,呂玉堃認為這齣表現朝鮮人民英勇抗擊美國侵略者的劇很好,由他導演並改名《紅燈》,參加中南軍區第一屆觀摩會演,獲三等獎。接著他又為文工團導演了大型歌劇《董存瑞》。在長沙市聯華劇院演出時,連日爆滿,感動得台下觀眾一片哭泣聲,起到了保家衛國的動員作用。不久,他導演了老舍的《龍鬚溝》,並飾演程瘋子,效果極佳。
使人難忘的是1951年10月到12月,軍區文工團組成兩個演出隊,到湘南和剿匪鬥爭尚未結束的湘西進行慰問演出。在63天中,共給16個團,9個軍分區,以及醫院、軍幹校和各地民眾演出89場,觀眾13萬多人。兩個隊除乘車船外,共徒步行軍800多里,有時還要通過未解除敵情的地帶。經常是白天行軍,晚上到達目的地,克服一切困難馬上演出。這種戰鬥化的作風,得到了廣大軍民觀眾的好評。也就是這次赴山區部隊演出中,呂玉堃的夫人金麗娃,在行軍途中滑倒骨折,被送進醫院……
1952年部隊整編,龐大的軍區文工團大量縮編,原大眾劇團的同志集體退伍。這時,呂玉堃重新恢復大眾劇團。1953年10月14日,經中共江西省委批准,呂玉堃和大眾劇團集體參加江西省話劇團,他被任命為副團長(後為團長),在此前後,他們演出的多幕話劇《曙光照耀著莫斯科》連演40餘場,轟動了南昌城。1956年4月,他付出極大心血輔佐並參與演出的《方誌敏》赴首都參加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會演,獲演出二等獎。
正在呂玉堃為話劇事業奉獻力量的時候,一場風暴降臨了。1957年,他被扣上了“極右分子”帽子,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在省委副書記方誌純的關心過問下,呂玉堃才沒下放農村改造,留團勞動。
1958年,江西省話劇團排演本省作者劉雲、余凡、雪草、張剛寫的話劇《八一風暴》,呂玉堃是導演之一,因是“右派”,不能署名。他以金喦的名字,在劇中精心扮演了國民黨反動派南昌特派員戴景臣的形象。《八一風暴》於新中國成立10周年、30周年兩次晉京獻禮演出,獲文化部獎勵,受到廣泛的讚譽。《中國戲劇通史》稱,《八一風暴》“從劇作到導演表演藝術,都創造了較高的質量”。《八一風暴》成為中國話劇史的優秀劇目,呂玉堃功不可沒。
“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1966年“文革“中,呂玉堃除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右派“外,又被扣上了一頂“大戲霸”的帽子。他被送進“牛棚”,連遭批鬥,後又下放農場勞動改造。在艱難的逆境中,他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他學習過中國共產黨黨史,知道革命的曲折性,他篤信時間是公正的記錄師。一個愛祖國、愛黨、為人民演戲的藝術家,是會得到黨和人民肯定的。
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全民振奮,舉國歡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呂玉堃和文藝界一些老同志得到徹底平反,他從農場調回話劇團,恢復了副團長職務。1979年10月30日,他出席了全國第四次文代會,聆聽鄧小平同志在會上作的《祝辭》,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時邀他拍電影的信函紛至沓來。呂玉堃“壯心未與年俱老”,先後在上海、八一、青年等電影廠參加拍片,在《愛情啊,你姓什麼?》《琵琶魂》《金色的晚秋》等影片中擔任主演和重要角色。20世紀90年代初已經70歲高齡的呂玉堃應山東電視台邀請,主演了轟動全國的14集電視劇《鄭板橋》。1997年,76歲高齡的他奔波於大洋兩岸,參拍了北影廠影視部等單位聯合攝製的電視連續劇《留美房客》,獲得海內外的好評。
呂玉堃先生對我說,復出後,每年都收到不少影迷來信。1984年,武漢市變壓器二廠老工人佘保源來信寫道:“幾十年以來,我是最喜愛看您主演的電影的老影迷。今天又重新看到了您參加演出的三部新作,我為您慶幸……還希望您在風燭晚年,繼續施展您那過人的才華。”1993年山西老影迷麻覺人來信說:“祝賀你獲得榮譽獎,當之無愧!”有位在美國的何牧師1995年來信說:“我共看過你13部片子,主角配角都有,只希望有一天可以見到你。你的那些片子,一直活生生地留在我的印象中,永遠不會忘記。”一封來信,一片真誠的希望,一道溫暖的陽光……
呂玉堃,這位從藝68年,對中國話劇、影視作出卓越貢獻的表演藝術家,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藝術團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中國話劇藝術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都曾授予他榮譽證書或榮譽獎,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貼。他任江西省政協3、4、5、6屆常委,還任中國劇協常務理事,江西省影協顧問等職。
面對眾多的榮譽和頭銜,呂老深情地說:“我始終是一個普通演員,一切榮譽應該歸功於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我深切體會到,沒有黨和祖國,就沒有我呂玉堃的今天。現在是我們國家最好的時期,改革開放,國家興旺,社會穩定,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更挺直了腰桿,十分自豪,誰都不敢小瞧咱們。我堅決要按照‘三個代表’和德藝雙馨的要求,活到老,學到老,演到老!”
採訪結束,我給呂老拍了照。背景是林凡寫的對聯:“白首宜豪唱,青春映晚霞”。這既是呂老藝術生涯的生動概括,也是呂老晚年心境的真實寫照。
2002年lO月下旬的一天,秋高氣爽,我乘火車去南昌看望並採訪呂老。怎料這位82歲的老藝術家,正擠在人群中翹首以待。他上身穿黑色毛線衣,淺灰色馬甲,下身著藍色牛仔褲,令人注目的是剃了個光頭。他的名聲飲譽中外,但一直保持著平民演員的風度。他為人謙和,直言快語耳聰目明,顯不出一點老態。誰能想到他曾經是兩次中風,差一點癱倒的老人呢!我們互致問候後,我在路邊要招手乘計程車。他一擺手說:“別擺闊,坐電車一元錢就到我家門口,方便著呢!”說著拉著我的手,跳上了2路電車。我剛到古稀之年,一頭白髮,車上乘客紛紛給我讓座,竟把呂老看得比我年輕了。
呂老的家布置得簡樸有序。客廳的牆上十分醒目地掛著著名書畫家林凡書贈的一副對聯:“白首宜豪唱青春映晚霞”。牆的右側掛著呂老2001年10月和舒適、顧也魯、陶由等老藝術家慶祝老朋友劉瓊90華誕時拍的大幅照片,可惜劉瓊在拍照三個月後患癌症逝世了。這幅照片,留下了對亡友的無盡思念。
呂老是北京通縣人,生於1921年。他13歲考入上海劇院,40年代走紅影壇。那個年代堪稱“三絕”的進步影片,就是呂玉堃主演的。1943年,他22歲,主演了根據秦瘦鷗長篇小說改編,由馬徐維邦編導的《秋海棠》。呂玉堃扮演京劇名旦秋海棠,著名影星李麗華先是飾軍閥的姨太太羅湘綺,後飾“秋”“羅”和私生女梅寶。影片描寫了京劇名旦被軍閥迫害致殘、致死的悲慘遭遇。1947年,呂玉堃26歲,在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主演了由吳祖光編導的《風雪夜歸人》。呂玉堃演京劇旦角魏蓮生,孫景路飾有夫之婦玉春。這部愛情悲劇片更是風靡全國,蜚聲海內外。到了1948年7月,當得知祖國即將解放的訊息時,呂玉堃回到上海。1949年春,他28歲,在大同影業公司主演了由田漢編劇,鄭小秋導演,謝晉任副導演的《二百五小傳》,飾京劇藝人袁少樓。因為袁追求真理,堅持進步,致力於京劇改革,保持民族氣節,積極投入抗日戰爭,最後慘遭日寇槍殺,壯烈犧牲。這部影片曾在1949年7月19日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上放映,受到代表們熱烈歡迎和好評。陸定一同志觀片後特意為該片題字:“梨園英烈”,予以肯定和讚譽。
這三部影片所以稱為影壇“三絕”,絕就絕在均是表現京劇藝人坎坷生活的。無論唱做念打,抑或一招一式都得有相當高的專業水平。呂玉堃出身於梨園世家,父親是著名京劇演員呂月樵,從小就有這方面的體驗,所以演得惟妙惟肖,揮灑自如。
當我提到這些往事時,呂老說,好漢不提當年勇,那是半個世紀前的事了。其實演戲和做人是一回事,我年輕時崇尚藝術至上,篤信演員就得靠演技,憑本事吃飯,不關心政治,也不過問政治。1946年,我應邀去香港拍片子,影片公司里傾向國共兩黨的人都有。有一天,香港婦聯請我們在半島飯店喝咖啡,要為《華商報》募捐,演出京劇折子戲。吳祖光對我說,這是婦聯內共產黨人出面,你得去結個緣。我和舒適、李麗華、袁美雲等演員都去了。晚上大幕一拉開,頭一個節目就是解放區的大秧歌,大鼓大鑼大鈸打起來震耳欲聾,驚心動魄,扭秧歌的演員都是農民裝束,打著赤腳,氣勢宏偉,威武雄壯,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力與美,獲得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太新鮮了,太棒了!我覺得這才是人民的藝術,來自解放區的藝術,給我震動很大。上海解放時有兩件事對我影響不小,一是上海解放了,解放軍露宿街頭,不擾民,紀律嚴明,秋毫無犯;二是軍管會在文化廣場歡迎演藝界的同仁。我一看同我們握手的是熟人夏衍,穿著解放軍軍服,我一想,難怪郭沫若、夏衍、田漢他們能寫出那么多進步作品,原來這些大手筆都是共產黨呀!我算服了! 上海剛解放,百業待興。一時不能拍電影,影業公司組織藝員們學習毛主席的《為人民服務》等文章,使他思想有了飛躍。他想,為人民服務何不自力更生組成一個話劇團到外地巡迴演出呢?他的構想得到上海劇協的大力支持,於是大眾劇團組成了,呂玉堃自任團長。取名“大眾”就是為勞苦大眾服務的意思。新舊社會兩重天,得有新面貌才行。於是劇團學習解放軍,規定了嚴格的紀律,制訂了規章制度;統一著裝,夏灰冬黑,外出列隊;嚴格作息時間,一律吃大鍋飯;自報公議,實行工分制,按工分值支薪;多演新戲和經典劇。一年多來劇團不辭勞苦,由上海到南通、常州、常熟、漢口、長沙、南昌等地送戲上門,演出了《丁贊亭》《方珍珠》《思想問題》《怒吼的中國》《二百五小傳》《雷雨》《秋海棠》《別有天地》《夜店》《金小玉》《結婚進行曲》《金銀世界》《律師與小偷》等劇目。1950年lO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4周年紀念日,劇團同志懷著對中國偉大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敬仰之情,趕排了魯迅的《阿Q正傳》,在紀念日演出,受到了廣大觀眾的高度讚揚。呂玉堃領導的大眾劇團,是自覺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深受廣大觀眾喜愛的劇團。
1951年春,出於對革命的嚮往和對解放軍的熱愛,呂玉堃率大眾劇團31人在長沙市集體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二兵團兼湖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他出任副團長。那年他30歲。當年抗美援朝愛國浪潮澎湃,文工團創作組劉祥等創作獨幕話劇《視窗》發表在《長江文藝》上,呂玉堃認為這齣表現朝鮮人民英勇抗擊美國侵略者的劇很好,由他導演並改名《紅燈》,參加中南軍區第一屆觀摩會演,獲三等獎。接著他又為文工團導演了大型歌劇《董存瑞》。在長沙市聯華劇院演出時,連日爆滿,感動得台下觀眾一片哭泣聲,起到了保家衛國的動員作用。不久,他導演了老舍的《龍鬚溝》,並飾演程瘋子,效果極佳。
使人難忘的是1951年10月到12月,軍區文工團組成兩個演出隊,到湘南和剿匪鬥爭尚未結束的湘西進行慰問演出。在63天中,共給16個團,9個軍分區,以及醫院、軍幹校和各地民眾演出89場,觀眾13萬多人。兩個隊除乘車船外,共徒步行軍800多里,有時還要通過未解除敵情的地帶。經常是白天行軍,晚上到達目的地,克服一切困難馬上演出。這種戰鬥化的作風,得到了廣大軍民觀眾的好評。也就是這次赴山區部隊演出中,呂玉堃的夫人金麗娃,在行軍途中滑倒骨折,被送進醫院……
1952年部隊整編,龐大的軍區文工團大量縮編,原大眾劇團的同志集體退伍。這時,呂玉堃重新恢復大眾劇團。1953年10月14日,經中共江西省委批准,呂玉堃和大眾劇團集體參加江西省話劇團,他被任命為副團長(後為團長),在此前後,他們演出的多幕話劇《曙光照耀著莫斯科》連演40餘場,轟動了南昌城。1956年4月,他付出極大心血輔佐並參與演出的《方誌敏》赴首都參加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會演,獲演出二等獎。
正在呂玉堃為話劇事業奉獻力量的時候,一場風暴降臨了。1957年,他被扣上了“極右分子”帽子,受到極不公正的對待。在省委副書記方誌純的關心過問下,呂玉堃才沒下放農村改造,留團勞動。
1958年,江西省話劇團排演本省作者劉雲、余凡、雪草、張剛寫的話劇《八一風暴》,呂玉堃是導演之一,因是“右派”,不能署名。他以金喦的名字,在劇中精心扮演了國民黨反動派南昌特派員戴景臣的形象。《八一風暴》於新中國成立10周年、30周年兩次晉京獻禮演出,獲文化部獎勵,受到廣泛的讚譽。《中國戲劇通史》稱,《八一風暴》“從劇作到導演表演藝術,都創造了較高的質量”。《八一風暴》成為中國話劇史的優秀劇目,呂玉堃功不可沒。
“屋漏偏遭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1966年“文革“中,呂玉堃除了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大右派“外,又被扣上了一頂“大戲霸”的帽子。他被送進“牛棚”,連遭批鬥,後又下放農場勞動改造。在艱難的逆境中,他的信念始終沒有動搖。他學習過中國共產黨黨史,知道革命的曲折性,他篤信時間是公正的記錄師。一個愛祖國、愛黨、為人民演戲的藝術家,是會得到黨和人民肯定的。
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全民振奮,舉國歡騰。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呂玉堃和文藝界一些老同志得到徹底平反,他從農場調回話劇團,恢復了副團長職務。1979年10月30日,他出席了全國第四次文代會,聆聽鄧小平同志在會上作的《祝辭》,受到極大的鼓舞。這時邀他拍電影的信函紛至沓來。呂玉堃“壯心未與年俱老”,先後在上海、八一、青年等電影廠參加拍片,在《愛情啊,你姓什麼?》《琵琶魂》《金色的晚秋》等影片中擔任主演和重要角色。20世紀90年代初已經70歲高齡的呂玉堃應山東電視台邀請,主演了轟動全國的14集電視劇《鄭板橋》。1997年,76歲高齡的他奔波於大洋兩岸,參拍了北影廠影視部等單位聯合攝製的電視連續劇《留美房客》,獲得海內外的好評。
呂玉堃先生對我說,復出後,每年都收到不少影迷來信。1984年,武漢市變壓器二廠老工人佘保源來信寫道:“幾十年以來,我是最喜愛看您主演的電影的老影迷。今天又重新看到了您參加演出的三部新作,我為您慶幸……還希望您在風燭晚年,繼續施展您那過人的才華。”1993年山西老影迷麻覺人來信說:“祝賀你獲得榮譽獎,當之無愧!”有位在美國的何牧師1995年來信說:“我共看過你13部片子,主角配角都有,只希望有一天可以見到你。你的那些片子,一直活生生地留在我的印象中,永遠不會忘記。”一封來信,一片真誠的希望,一道溫暖的陽光……
呂玉堃,這位從藝68年,對中國話劇、影視作出卓越貢獻的表演藝術家,受到了黨和國家以及藝術團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中國話劇藝術委員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都曾授予他榮譽證書或榮譽獎,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貼。他任江西省政協3、4、5、6屆常委,還任中國劇協常務理事,江西省影協顧問等職。
面對眾多的榮譽和頭銜,呂老深情地說:“我始終是一個普通演員,一切榮譽應該歸功於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我深切體會到,沒有黨和祖國,就沒有我呂玉堃的今天。現在是我們國家最好的時期,改革開放,國家興旺,社會穩定,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更挺直了腰桿,十分自豪,誰都不敢小瞧咱們。我堅決要按照‘三個代表’和德藝雙馨的要求,活到老,學到老,演到老!”
採訪結束,我給呂老拍了照。背景是林凡寫的對聯:“白首宜豪唱,青春映晚霞”。這既是呂老藝術生涯的生動概括,也是呂老晚年心境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