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森

呂清森

呂清森,吉林樺甸供電分公司送電檢修班工人,31年如一日,堅持巡護紅白線(紅石到白山),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優秀共產黨員標兵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清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吉林樺甸供電分公司送電檢修班工人
人物提要,生平事跡,

人物提要

呂清森,1960年6月出生,1979年參加工作,199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呂清森同志31年如一日,堅持巡護吉林地區海拔最高、環境最差、巡視難度最大的66千伏紅白線(紅石到白山)。他每月徒步巡線超過200公里,累計行程超過7萬公里。他總結形成並運用“採光巡線法”等行之有效的巡線方法,及時發現供電缺陷5000多件,確保輸電線路連續安全運行無事故,累計為企業減少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6000多萬元。

生平事跡

幹活累不死人,幹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頭
紅白線是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最困難的66千伏的輸電線路之一,蜿蜒於群山密林之中,一直是離地最高、環境最差、巡護難度最大的一條線路,線路全長47公里,平均高度都在海拔500米左右,幾乎是每一個小山頭就有一個鐵塔,最高的一個鐵塔位於海拔1100米高的山上。
呂清森所從事的巡線工作要求每次巡線每個鐵塔必須都要走到,有時候山洪暴發、積雪覆蓋還要繞道,這樣一來呂清森至少攀山越嶺需要步行200公里以上,而且每個月必須保證要巡線一次,巡線下來至少需要5-7天的時間。
"這30多年下來,老呂至少已經走了7萬公里。而且呂清森一直還在堅持著巡護紅白線,我們想安排年輕人替換他,但是他把年輕人帶出徒後,把年輕人安排到很好巡護的線路巡線,他一直堅持這條線的巡護工作。"樺甸供電分公司黨委書記姜武超說。
走路不能低著頭走,還要琢磨自己的業務,每一次巡線都是他學習積累的過程,"呂清森巡線法"已經在吉林電路有限公司進行推廣。
國中畢業的呂清森在31年的巡線過程中,寫下了幾十本日記,而且這個日記只有他自己能看懂,一些特殊符號代表了鐵塔上的一些細小結構,把線路的桿塔、桿號、村屯地界、風向、覆冰現象、雷擊情況、塔上的絕緣子情況都記錄下來,每個月都要對照一下,這些細小結構有啥細微變化,他幾乎都能一眼看到。
他根據"紅白線"鐵塔結構、導線走向、金具配置等不同特點,把"紅白線"劃分出了導線易覆冰段、風向變換段、易遭雷擊段、設備易失段、地形地理位置複雜段、巡護困難段、缺陷密集段和隱患多發段等九個重點巡護段。並在巡護中總結出了位越觀測法 "之"字形行走巡視法、風力風向觀測法等一套成功的巡視方法,有效地保證了"紅白線"連續31年安全運行無事故。
山上沒有路,也沒有人家,冬季大雪到腰邁不動步,只好在雪上爬或滾,夏季山洪暴發路難行,淺灘可以涉水過,水大就要繞路,碰上下雨天,山坡泥濘異常,需要爬多次才能上去。每次巡線回來,撩起褲腿來一看,腿上都是傷。
靠經驗和潛心觀察鑽研,呂清森給單位上報的"缺陷單"是最權威和準確的。"老呂比較神,有一次老呂跟我們上報了一個缺陷單,說電線出現斷股情況,需要及時維修,我們維修工人到了現場,把線放下來,用手捋了一遍,就是沒有找到斷股的地方,只好把線又拉上去,老呂來了一看就找到了斷股所在的地方,我們幾個維修班的同事都服了。"送電班的同事王海軍說。
呂清森經常對同樣在電力部門工作的兒子呂鵬說,幹活累不死人,但沒有精神卻容易死人,幹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頭,這股精神頭到啥時候都不能丟。
組織的恩報不完,只能用努力工作來報答了
因為在高山峻岭中常年獨行的原因,51歲的呂清森一直是寡言少語,給人一種木訥的感覺,說起巡線的艱苦來總是訥訥的說不清楚,但要是談到巡線的重要性和自己總結出來的"採光巡線法",往往總是滔滔不絕。
"這些年來我帶出來不少徒弟,他們在其他線路的巡線工作中也非常突出,紅白線的巡線工作確實很艱苦,但這30多年下來,線路上的每個隱患、事故易發段我都已經了如指掌,如果換上新手往往在幾年內很難適應,咱們電力企業是產供銷一條龍,最短時間內把故障點找到,並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這樣才能避免出現重複的故障,所以我堅持要求巡護這條線路。"呂清森說。
每年呂清森都要穿壞四五雙鞋,有時候巡護一趟就要穿壞一雙鞋、一個望遠鏡、一個皮包,包里放有扳手、鉗子、摺疊鋸、螺絲等,再加上自己準備的水、香腸等食品,足足有十幾公斤沉,午餐一般都要自己在山上吃。
呂清森常說,"缺陷都是人為留下來的,如果不及時找出這些缺陷,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每到颳風下雨的時候,我都到事故易發區去觀察,颳風的時候拿著小旗看風向,看電線的擺動幅度,找出規律來,也能為今後的線路修建提供一些建議。"
說話靦腆的呂清森重複最多的是"感恩",因為20年前的一次凍傷幾乎失去雙手,是企業、組織不惜一切代價保住了他的雙手,呂清森說:"這些恩一輩子都報不完,只能用努力工作來報答了。"
1981年的2月份,呂清森和同事們參加松濱線(哈爾濱到松原)的施工,突然氣溫降到了零下三十八九度,一下子凍傷了40多人,因為呂清森正在塔上工作,等下來的時候,雙手9個手指凍傷嚴重,醫生甚至建議要截肢手術。
"當時手指腫的發黑了,指甲蓋長起來就掉,一連掉了三次,當時單位領導請求醫生一定要保住我的雙手,花多少錢都可以,後來住院一個多月才恢復過來,到現在這雙手下雨陰天還有些不舒服呢。"呂清森說。
工作都魔怔了,每時每刻都想著如何巡線
夏天雷擊、冬季覆冰都是電力設備的大敵,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準確及時找到事故點是最重要的,有些事故發生後,呂清森趕到他認為最有可能的線路巡護,很多事故都是他在凌晨6點左右發現的。
巡線工作就是風裡來雨里去的,爬冰臥雪,冬天山上風大、雪大、氣溫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夏季山林里密不透風,風雨說來就來,每次巡線都是滿身泥水,秋天的時候如果趕不上車就在人家的玉米秸稈垛里對付一宿。
"老呂的衣服我都不願意洗,因為你怎么洗都洗不乾淨,冬天還好辦一點,也就是一些泥和汗鹼,到夏天就把衣服染得五顏六色,上邊都是樹葉、草葉染的顏色,還颳得到處是口子,看衣服就能知道巡線這個工作有多累,捲起褲腿來就能看到小腿上都是傷疤,一雙腳經常被汗水泡得發白,就是這樣老呂回家也從來沒有說過累。"呂清森的妻子高秀鳳說。
在妻子高秀鳳的眼中,呂清森對巡線工作有點魔怔了,不僅自己用土辦法測試絕緣子、線桿的性能,而且還有時間就到別人的責任區那裡去觀察,如果發現問題,就會告訴負責巡線的人員,趕快報修確保沒有大的損失。
"有一次老呂要過生日,親戚朋友都來了,飯菜剛端上桌,突然外邊打雷下雨了,他放下飯碗就跑出去了,說要到雷擊區去看看雷擊情況,別說還挺神的,外邊在哪個方向打雷,電燈閃了幾下,他就能說出哪個地方遭到雷擊,幾乎都能被他說中。"高秀鳳笑著說。
作為送電班的職工,呂清森還負責線路的維護和修理,每個月在家的時間都不多,兒子呂鵬小時候對這個一心撲在工作上的父親很是陌生,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妻子高秀鳳一個人忙活。
呂清森的父親呂明俊也是一位老巡線工,從建國前每月一斗高粱米的工資到1979年光榮退休,呂明俊經常告訴接班的呂清森說,黨和國家的恩情不能忘,必須當一名稱職優秀的巡線工。
"爺爺去世前的一兩天,父親準備晚幾天去巡線,可是爺爺硬是把父親攆走去巡線,後來爺爺不行了,由於當時沒有電話,單位同事費了很大勁才找到父親,但是回來後,爺爺已經去世了。"呂鵬含著眼淚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