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總督

呂宋總督

呂宋總督,總督府署駐地大明街。明永樂三年(1405年)鄭和下西洋巡蒞菲律賓群島時,奉詔委任旅菲僑領許柴佬為呂宋國總督,統攬軍、政、財、文大權,直至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任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許柴佬上忠朝廷,下效庶黎,身體力行,勵精圖治,他不遺餘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與先進生產技術,大興造船、紡織、制陶及農業技術等,促進了該地的開發進程,為呂宋國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藝術繁榮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頁。

中國記載,菲律賓記載,

中國記載

呂宋總督,《明史·呂宋傳》中載: “永樂三年十日遣使者齊璽書,彩印撫諭其王……”。“……萬曆時為王者閩人也,或言鄭和使婆羅有閩人從之,因留居其地,後人竟據其國,而王之邸旁,有中國碑王,有金印一篆文,上作獸形,言永樂朝所賜,民間嫁娶必請此金印,印背上以為榮……”。 《明史》中記載關於鄭和下西洋的資料不多,不過從寥寥數語也可看出一個大概意思,即:永樂三年確有朝廷遣使授予一總督,並有印信,其印信並流傳下來,明萬曆間在當地還被為一聖物,被民間所崇拜。

菲律賓記載

從菲律賓的有關著述中也可找到證據:
菲律賓國立仙道頓馬示大學(Univer8ity of Santo Tomas)的邦牙尼曼教授(Prof P粕ganiban)的著作,以及拜耶博士(Dr.0tey Bayer)的著述,均雲“三寶太監鄭和分別於公元1405、1408和1417年,即明朝永樂三年,六年和十五年三次,率領擁有二萬七千人的大型艦隊分別巡視菲律賓群島的靈牙淵(Un只ayan)、馬尼拉(Manila),民多洛(Mindoro)和蘇洛(Solu)等地區和城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其巡視呂宋島之時,委任泉州晉江人許柴佬(Ko—Cha—Lao)為呂宋的總督,時在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一直到永樂朝為止(1424年),歷時達20年之久。”
關於這段歷史,拜耶博士在為亞申諾·曼偉爾(ArsenoManuel)先生所著的《打家鹿語言中的漢語成份》 (《Chinese El—ements in tlle tagalog language》)作序中這樣寫道:“1405年,一位名叫Ko—Cha_Lao(許柴佬)的中國總督被委派到呂宋島——某種程度的政治和商業控制,似乎至少在一個短期中存在著。”
奧斯訂·克拉伊格(Austin Craig)在其所著《西班牙人到來以前菲律賓的千年史》一書中,同樣也記述道: “1410年,除了馮嘉施蘭(Pangasinan)的使節以外,還有一個由許柴佬(Ko—Cha—Lao)所率領的呂宋使節,帶著他的國家的產物,其中以金最為突出,後一個使節的到來,是因為在1405年,永樂帝是派遣了一位高級的中國官員去治理該國,這是與中華帝國有政治結合的絕對標誌。”
由上可見,正史《明史》和菲律賓的史學界均對許柴佬曾任呂宋總督有了清晰程度的記載。
此外,《重修呂宅許氏族譜序》也記載: “……溯晉邑呂宅許氏自明初永祿大夫柴佬公肇基而來,蕃衍頂厝支派。”
呂宅,依山近海,土地貧瘠。鄉里初成於宋。明代隸屬晉江十五都乳山圍(今深滬柳山),與泉州灣深滬港毗鄰,海上交通十分方便。鄉人元明時期,即有越洋謀生。幾百年來,呂宅與海外,尤其是與菲律賓的聯繫更是頻繁有加。
又據呂宅耆老回憶,昔日村中許氏宗祠內所存的族譜資料曾多處記及族人前往呂宋並且載有許柴佬,字文亨,列瑤林許氏十八世,任督呂宋國之事。惜該譜毀於文革浩劫。另者,呂宅耆老又稱,該村代有這一流傳:許柴佬念念不忘“烏籃血跡”、 “葉落歸根”,在年老體弱之際,不顧風浪顛簸,路途遙遠,毅然歸里之事。某日,一艘大番船停靠在圍頭港,船上派員往呂宅,告知許氏族人速往圍頭接“永祿大人” (呂宅稱許柴佬為永祿大人)。待許氏族人趕至時,只見一老者奄奄一息,已不能言語,不久即謝世。因閩南習俗“死人不入村”,故而許氏族人就地停柩,並擇坑口村吉穴安葬。其墓座西北,面東南,恰好朝呂宋方位,規制宏大,立有巨碑高3尺余,寬二尺余,世稱“永祿大人墓”。同時購得大片墓田,供守墓人耕種,年年清明呂宅均有組織族人前往祭掃,遺憾的是該墓於幾年前在公路拓寬時被毀。呂宋總督死後沒有發現其子女請職的記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