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孟孝是個頭腦靈活的人。早些年,為養家致富他想過不少“點子”,不僅做過篾匠,還從事過養豬、養鴨的行當。1988年的一天,他到拔茅王泗洲村賣鴨蛋時,聽人說起種蘆筍效益不錯,就記在了心裡。經多方調查和打聽,呂孟孝得知蘆筍是多年生作物,種下去後只要管理到位,可以連產15年,新林的土壤也適合種蘆筍。蘆筍還被稱為保健菜,挺受歡迎,當時新昌種植蘆筍的人不多。這讓他對種植蘆筍心動不已,馬上就整出半畝地,還趕到梅渚鎮買回了種苗,滿懷希望地種上了蘆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孟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信仰:無
7月19日早上8點,記者在新林鄉查林村找到蘆筍種植專業戶呂孟孝時,他和妻子正在蘆筍田裡忙著采蘆筍。
撥開繁茂的蘆筍枝椏,一支支脆綠的蘆筍露了出來,呂孟孝熟練地用刀從底部把蘆筍切斷。拿著鮮嫩的蘆筍,他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今年蘆筍的價格還不錯,現在有6塊多一斤。到目前,我這五畝地蘆筍已經賣出兩萬多塊鈔票了。”
呂孟孝是個頭腦靈活的人。早些年,為養家致富他想過不少“點子”,不僅做過篾匠,還從事過養豬、養鴨的行當。1988年的一天,他到拔茅王泗洲村賣鴨蛋時,聽人說起種蘆筍效益不錯,就記在了心裡。經多方調查和打聽,呂孟孝得知蘆筍是多年生作物,種下去後只要管理到位,可以連產15年,新林的土壤也適合種蘆筍。蘆筍還被稱為保健菜,挺受歡迎,當時新昌種植蘆筍的人不多。這讓他對種植蘆筍心動不已,馬上就整出半畝地,還趕到梅渚鎮買回了種苗,滿懷希望地種上了蘆筍。
由於對蘆筍種植技術不熟悉,附近也沒有可以請教的對象,呂孟孝剛開始時也很惘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他說:“我能做的,只有用心對這半畝地照顧得精細些。”所以,每天天蒙蒙亮,他和妻子就趕到地里去清溝渠、拔雜草、掃落葉。遇到陰雨天,他們就將竹片插於蘆筍植株旁,再在竹片上綁上塑膠膜,製成簡易“遮雨棚”來減少雨水對蘆筍的影響。為使蘆筍能長得好,每隔一段時間,夫妻兩還會到村子附近的養鴨大戶那兒挑來鴨糞,給蘆筍“補充營養”。經過一年時間的悉心料理,呂孟孝的蘆筍植株長勢十分喜人:茂密的枝葉像稻穗一般垂到了地上;而撥開枝葉,地上竟長滿了大拇指般粗細的蘆筍。
嘗到甜頭的呂孟孝更增強了種好蘆筍的信心,他一邊乘機擴大種植面積,一邊不斷給自己充電,積極參加鄉政府組織的農業技能培訓,很快就成了當地聞名的蘆筍種植專業戶。慢慢地,種植規模擴大後,產量也大幅上升,接踵而至的便是如何開拓市場。“如果一味在家裡等市場,可能先機就被別人占了。”呂孟孝對此深有體會,他說,新昌、嵊州等地的市場一般在早上兩三點進行交易,因此他往往是半夜就起床出發,儼然成了一名風雨無阻的“趕夜人”。功夫不負有心人,呂孟孝的吃苦耐勞換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他的蘆筍每畝年收入上萬元,旺季的時候每天收入能超過500元。到2001年,呂孟孝家就花16萬元造起了5層樓的“別墅”。
看著呂孟孝家的日子越過越殷實,周邊許多農戶爭相效仿,單查林村就有20多戶農戶跟著呂孟孝種起了蘆筍。面對上門來請教種植技術的農戶,呂孟孝總是盡心盡力地幫助他們,誰家遇到技術難題,他都會認真幫他分析解決,甚至上門服務,衷心希望幫大家共同致富。
採訪末了,呂孟孝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他一直有個願望,那就是要建成屬於自己的蘆筍大棚。不過,這幾年因為欽寸水庫建設問題和查林村土地資源限制,他的蘆筍種植事業始終不能更進一步,發展大棚種植的願望也一直沒有達成。不過他告訴記者,再過一些時候他家可能要遷去寧波了。“以後如果遷到寧波,那裡土地較多種地的人少,可以實行土地流轉,或許就能建成大棚實現規模發展了。到時候,有了大棚就不用擔心雨水過多讓蘆筍得莖枯病,更不用擔心氣溫低時蘆筍沒產量了。到時候,就能一年四季都產蘆筍了。”呂孟孝對搬遷後發展蘆筍種植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