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姓春秋

呂姓春秋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姓春秋
  • 時間:戰國末年
  • 組織者:呂不韋
  • 又名:《呂覽》
概要,作者,內容,

概要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

作者

呂不韋,生年不詳,戰國末期衛國人。作品《呂氏春秋察今》
卒於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的大商人,在經商期間,遇到了流亡趙國的秦公子子楚,當時子楚在趙國的處境很艱難,呂不韋很同情他,並認為子楚是“奇貨可居”,於是用金錢資助子楚,並幫助他獲得了繼承王位的資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繼承王位,是為莊襄王。莊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並封他為文信侯。莊襄王死後,其子政立,是為秦始皇。秦始皇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在他執政為相期間,秦國出兵滅東周,攻取韓、趙、衛三國土地,建立三川、太原東郡,為統一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秦始皇親理政務後,將他免職,並遷去蜀,後憂懼飲鴆而亡。呂不韋為相期間,門下食客三千人,家僮萬人。他命門客“人人著所聞”,著書立說,為建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尋找理論根據,這些著作最終彙編成了《呂氏春秋》。

內容

《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在內容上雖然雜,但在組織上並非沒有系統,編著上並非沒有理論,內容上也並非沒有體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