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和應

呂和應

呂和應,1980年9月生。四川遂寧人。2009年起就職於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講師。2015年起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2017年起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招生學科為外國史學理論與史學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和應
  • 民族:漢
  • 出生地:四川遂寧 
  • 出生日期:1980年9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代表作品:《歷史學的課題:可能之事》 
  • 性別:男
  • 學位:博士 
  • 職稱:副教授 
  • 專業方向:歷史學 
  • 研究方向: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 
一、個人簡介
呂和應,男,1980年9月生,四川遂寧人,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史學史與史學理論。
二、發表論著
(一)論文
1、《歷史學的課題:可能之事》,《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4期。(《思與言》,台北,2006年第2期)
2、《試析德羅伊森為Historik正名的實質》,《史學理論研究》,2009年第3期。
3、《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中的“系統論”:一種歷史哲學?》,《人文藝術》,2011年第10輯。
4、《巴勒克拉夫的世界史編纂理論》,載於姜芃主編:《世界史研究的視角和模式》(大型叢書《世界歷史》第3卷)第九章1-2節,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5、《德羅伊森的“歷史理性批判”》,《學術研究》,2012年第12期。(陳新、陳恆主編:《二十一世紀的史學理論》,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
6、《艾爾克·魯尼亞與歷史哲學的未來》,《學術月刊》,2013年第10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歷史學》2014年第1期全文轉載)
7、《20世紀歷史哲學中的蘭克形象》,《世界歷史評論》,2014年第1期。
8、《德羅伊森時代的學科之爭——兼論德國現代史學的誕生》,《歷史研究》,2015年第3期。
9、《歷史敘事與指稱理論》,《世界歷史評論》,2015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7期轉載)
(二)書評
1、安克施密特:《歷史與轉義》,《復旦史學輯刊》,2007年第2輯。
2、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中國學術》,2010年第26輯。
(三)報刊文章
1、《社會轉型中的德國歷史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年11月28日。
(四)譯文
1、約斯·德·穆爾:《從敘事的到超媒體的同一性》,《學術月刊》,2006年第5期。(人大複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2006年第9期全文轉載)
2、約斯·德·穆爾:《數位化操控時代的藝術作品》,《學術研究》,2008年第10期。
3、阿圖爾·阿爾法克斯·阿西斯:《德羅伊森歷史理論中的“現時代史”》,《新史學》(鄭州),2013年第11輯。
(五)譯著
1、約斯·德·穆爾:《有限性的悲劇:狄爾泰的生命釋義學》,上海三聯書店,2013年。
2、彼得·馬賽厄斯編:《人類文明史》(第六卷),譯林出版社,2015年。(合譯)
(六)編著
1、於沛主編:《20世紀的西方史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參與編寫了第三章第4至7節、第八章)
三、科研項目
1、“德羅伊森《歷史知識理論綱要》研究”,四川大學青年教師科研啟動金專項,主持人,2010.4-2013.9。
2、“德國歷史主義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主持人,2013.7-2017.12。
3、“德國現代史學的職業化進程及其危機”,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主持人,2014.5-2017.12。
4、“德國思想文化史”,四川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主持人,2015.9-2017.10。
四、講授課程
1、世界近代史
2、西方史學史
3、德國史
4、西方史學理論原著選讀
5、西方思想文化史原著選讀
五、近期研究計畫
1、專著:《西方現代史學的理論基礎》,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年。
2、譯著:艾爾克·魯尼亞:《過去事物的推動力》,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