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洪

呂傳洪

男,崑曲丑角。原名桂卿。江蘇蘇州人。出生:1917年,農曆丁巳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呂傳洪
  • 別名:傳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蘇州人
  • 出生日期1917年,農曆丁巳年
  • 代表作品:《問探》、拾金》、《下海》、《下山》、《掃秦》
人物簡介,人物生涯,蘇州崑劇傳習所,演出盛況,傳字輩呂傳洪,

人物簡介

7歲入文丞相國小讀書,三年級時輟學。1926年初,崑劇傳習所在上海徐園公演時,被招收入所習藝,屬“傳”字輩中小班學員。原習老生,取藝名傳鈺,後改醜行,用傳洪藝名。初從師兄蔡傳銳“拍曲”,後師承陸壽卿,又向師兄華傳浩以及京劇前輩武丑王洪等學戲,為小班學員中唯一得到陸壽卿等師輩親授的幸運者。
未及兩年,即轉入“新樂府”昆班。1928年11月3日,在上海“大世界”首演《問探》,後又陸續主演過《拾金》、《下海》、《下山》、《掃秦》等醜腳戲,以及《訪友》、《打槓子》、《王小二過年》、《小放牛》等小戲。
崑曲 呂傳洪崑曲 呂傳洪

人物生涯

1935年11月隨仙霓社從南京演出返蘇後,曾離班赴浙江紹興大明電器廠俱樂部教戲多年。
1938年10月始重返仙霓社,演出於上海東方第一書場、大中華劇場等處。
20世紀40年代初,仙霓社散班後,失業在家。抗日戰爭勝利後,經親戚介紹任蘇州觀前街洪祥錢莊職員一年余。
1953年9月起出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藝術劇院舞蹈隊教師,後又調任總政歌舞團、新疆軍區政治部文工團舞蹈教師。在教學中能刻苦學習舞技,認真鑽研教材,吸收崑劇表演藝術的精華,有針對性地為男、女舞蹈演員進行形體動作及中國古典舞訓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959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
1970年從部隊退休返回蘇州定居。曾任蘇州市舞蹈工作者協會理事長,並向江蘇省蘇崑劇團的青年醜腳演員傳授過《問探》等戲。
1986年4月起,積極參與文化部昆指委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向學員們傳授了《羊肚》、《拾金》等醜腳主戲。

蘇州崑劇傳習所

演出盛況

1924年5月23日,“蘇州崑劇傳習所”的名頭亮相上海。這是創立三年來的首次對外公演。學員們先後獻演了《越壽》、《打圍》等崑劇傳統折子戲總計47出。據當年《申報》的報導,第一天日場開鑼後,恰逢午後大雨傾盆,但仍然“嘉賓滿座”。學員們的表演“歌詞清澈,身段自然,在纏綿話別之中,寓悲涼伉爽之態,的是佳作。”對於傳習所近三年的辦學成果,《申報》評論道:“所習各劇,盡態極妍,精彩發越,尤於音律考究精當。屢經試演,不特曲家前輩同聲讚許,即未諳崑曲者亦津津樂道,謂為劇界之模範,藝術之曙光……”傳習所在滬上一炮打響。次年。《白兔記》首演上海“笑舞台”,“傳”字輩學員周傳瑛沈傳芷均粉墨登場。30多年後,周傳瑛改編、導演並領銜主演了崑劇《十五貫》,沈傳芷則在上海戲校任教,培養出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等大批名角。
蘇州崑劇傳習所能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的兵荒馬亂中為崑曲增添一抹亮色,得益於誕生崑曲的這一方土壤的滋養,得益於有著很高藝術修養的一批民間藝人,還得益於穆藕初、嚴惠宇、陶希泉等不少有眼光的實業家的慷慨解囊。記者為“復原”當時的許多歷史場景,翻閱了不少舊報紙。1925年初夏,傳習所學員在蘇州北局青年會(原新藝電影院)公演半月,非常轟動。當時由於《蘇州明報》初創,未能刊載這次演出的報導和廣告。據蘇州戲曲博物館崑曲史專家桑毓喜先生的考證,當時《申報·自由談》的主編胡山源正好在蘇州,躬逢盛會的胡先生目睹演出的盛況,寫下了一篇文章,“……是日所演,首為《投淵》、《天打》,主演者沈傳芷。次為沈傳錕之《北餞》,華傳浩之《盜甲》,末為顧傳、朱傳茗、張傳芳姚傳湄等之《學堂》、《花郎》、《遊園》、《驚夢》,各出嚴守準則,舊范未遠,且又精神飽滿,無懈可擊。”這次演出,給這位資深報人的印象極深,以至於在演出間隙,他親自到後台採訪,並目睹了國小員們種種有趣形態,均在文中有生動描述

傳字輩呂傳洪

86歲的呂傳洪,是“傳”字輩在蘇州最後的健在者。呂老先生住在“新湘苑”的一套公寓中,現在以教孫女彈鋼琴為樂事。他思路十分清晰,還記得自己9歲時考進傳習所時的情形。“當時有兩苦:生活苦、學習苦。9歲的小囡懂啥?五畝園那時候是一個暫存靈柩的場所,晚上大家睡在地板上都很害怕。還發生過嚇死小師弟的事情。每天早晨六點起床走腳步,然後練武術,上半天寫毛筆字、熟悉工尺譜,下半天拍曲。大先生沈月泉教小生,二先生沈斌泉教副、醜、淨。”呂傳洪對記者回憶說。
“拍曲”即先生在桌上拍著板眼唱曲,學生緊跟著拍唱。這是崑曲傳統的授藝步驟。先授曲,再教白口,實際上體現出“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傳習所後來還要求學員各自學會一種樂器,既提高了識譜能力,又有助於一人多能。傳習所的教學方法影響了“傳”字輩和以後幾十年里的崑曲教學。遲至1989年,蘇州大學辦起崑曲班,教學方法上依然可以看到傳習所的影子。 崑劇傳習所成立後,公推孫詠雩擔任會長,沈月泉出任首席教師。原計畫招收30名學員,後來獨具慧眼的上海紡織工業實業家穆藕初先生出資接辦,擴招為50名(均為9至14歲男孩)。規定試學半年,所方確認有培養前途者,才能正式學戲。5年滿師。傳習所建立後,大家商量就以“傳”字為排行。“傳”字輩就此誕生。 呂傳洪說:“我先學老生,後來陸壽卿先生看中我,叫我改學丑角。名字當然也改啊,從‘傳鈺’改為‘傳洪’。學到十幾歲,就到上海灘唱戲去了。我上的小班淘汰比較厲害,和我同年的28人,5年後只剩下4人。”呂傳洪原名“桂卿”,1926年考入小班,由於天賦很高,成為名師陸壽卿先生的高徒,是小班學員中得到主教老師親自傳藝的唯一一人。他在解放後結束了江湖飄零,先後在解放軍華東軍區藝術劇團、新疆軍區歌舞團任舞蹈教員,桃李滿天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