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巨棘角鮟鱇

吻巨棘角鮟鱇

吻巨棘角鮟鱇,學名:Rhynchactis leptonema (Regan, 1925),屬於巨棘角鮟鱇科吻巨棘角鮟鱇屬的一種魚類,僅分布於大西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吻巨棘角鮟鱇
  • 拉丁學名:Rhynchactis leptonema (Regan, 1925)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鮟鱇目
  • 亞目:角鮟鱇亞目
  • :巨棘角鮟鱇科
  • 亞科:巨棘角鮟鱇亞科
  • :吻巨棘角鮟鱇屬
  • :吻巨棘角鮟鱇
  • 英文名:Whipnose angler 
簡介,形態特徵,棲所生態,漁業利用,

簡介

俗名: 深海鮟鱇 
學名:Rhynchactis leptonema
英文名:Whipnose angler
中文名:吻巨棘角鮟鱇 吻長角鮟鱇
科名:Gigantactinidae
科中文名:巨棘角鮟鱇科
同盼辣微種異名:
世界分布:全球性
地理分布:以往僅分布於大西洋,中國台灣是印度-太平洋區唯一記錄。中國台灣分布於東北部海域。
模式種產地:West Central Atlantic, 8-19.N, 44-35.W, ca. 1500 m (3000 m wire out)
瀕危狀態:局歸付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大洋、深海、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0 - 650米
最大體長:14.1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身體延長,體型較其它科別大(角鮟鱇科及鞭冠鮟鱇科除外),略為側扁;頭部占身體比例小,約35SL以下;吻觸手基部位於吻端。變態之雌魚與其它種類的差異在於吻觸手短於120 SL;餌球延笑嫌寒長,長有細棘及具有暗色素的末端延長部分,通常餌球及末乃腿端延長表面長有黑色乳突;吻觸手後端基底有一雄臭慨虹對小分支;下頜牙齒相對較長,排列成三列;尾鰭長度小於45SL。吻觸手長度具變化性,與體長無相關;餌球亦具有相當之多樣性,在發光部位無色素分布,餌球及餌球末端延長皆有皮棘棕己姜戀及黑色的扁平狀乳突。餌球後端基底緊鄰在一起的小分支末端通常無色素。上頜齒數隨體長而增加,小型標本齒數為2-8,大型魚體齒數為22-53;最長上頜齒約為1.0-1.8 SL;下頜齒數量32-66;下頜齒可分為三列驗詢凝內部列(inter series)、中列(median series)及外列(external series);背鰭鰭條6;臀鰭鰭條5-6;胸鰭鰭條17-18;尾鰭鰭條8;不具腹鰭;尾鰭分成上下兩部分,中央分叉達尾柄基部,鰭條間連結膜無色素。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光線微弱或無光線之深海區;幼魚為漂浮性,生活在食物豐富的海洋上層水域;變態期後的魚種則生活在遠洋深海中層或深層水域。

漁業利用

極罕見魚類,全世界目前僅5尾標本,除學術研究外,無經濟價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