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亞綱原生動物的分類學與系統學研究

《吸管亞綱原生動物的分類學與系統學研究》是依託寧波大學,由陳相瑞擔任負責人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吸管亞綱原生動物的分類學與系統學研究
  • 依託單位:寧波大學
  • 項目負責人:陳相瑞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簡介,結題摘要,

項目簡介

吸管蟲是特化程度極高的一大類污附、周叢生原生動物,在水體微食物網內的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水產養殖病害學、環境生物學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由於多種原因,該類群長期以來在全球範圍內一直都是研究和了解最少的類群之一,而在我國及東亞地區的研究幾乎完全空白。本項目擬以我國浙江東部的沿岸各類生境為採樣點,運用電鏡、銀染技術等分類學手段結合標記性基因信息的採集和分析,開展對其形態分類學、群落結構與時空分布特徵、有關種類的DNA庫構建及亞綱內各科目級核心類群的分子系統發育探討。主要目標包括:(1)形成我國華東地區吸管蟲區系研究的首份本底資料;(2)填補我國及全球範圍內對該類群研究的相關空白;(3)為病害學、生態學及環境資源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一份第一手的重要素材;(4)形成國內首份該類動物物種多樣性的檔案資料;(5)也為完善國際原生動物基因庫中相關標記基因信息提供建設性貢獻。

結題摘要

吸管蟲是特化程度極高的一大類污附、周叢生的纖毛蟲原生動物,在水體微食物網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水產養殖病害學、環境生物學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由於多種原因,該類群長期以來在全球範圍內一直都是研究和了解最少的類群之一,而在我國及東亞地區的研究幾乎完全空白。本項目以我國浙江東部的沿海及各類淡水生境為採樣點,運用銀染-螢光染色等分類學手段,結合標記性基因信息的採集和分析,對吸管蟲原生動物的形態分類學、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發生學、以及相關種類的DNA庫構建和吸管亞綱內各科目級核心類群的分子系統發育探討。在本項目開展的四年來,共分離鑑定吸管蟲35種,包括新物種及國內新紀錄種20種,涵蓋吸管亞綱3目、16科、23屬,建立新科,圓盤科(Cyclophryidae nov. fam.);對吸管蟲的重要類群/種類的發生學做詳盡研究,包括巨大圓盤吸管蟲,花狀周盤吸管蟲,輻射狀樹吸管蟲,短毛管蟲,圓形太陽吸管蟲,結合發生學-形態學-分子系統學研究,釐清了吸管蟲若干類群的分類地位;對所研究種類進行全DNA提取,並對SSU rRNA,ITS1-5.8S-ITS2,LSU rRNA多基因序列測序,共提交序列數75條(尚有約20條待提交),使國際GenBank中吸管蟲序列總數提高了2倍(原僅有34條SSU rRNA,1條LSU rRNA序列),並基於多基因信息探討吸管亞綱與動基片綱內其他亞綱的關係,以及吸管亞綱內各目/科間的關係。通過本項目的順利開展,形成了我國浙東地區吸管蟲多樣性構成及其地理分布的首份本底資料;填補了我國乃至全球範圍內該類生物研究的大量空白,尤其是活體形態特徵及分子信息的提供,極大豐富了該類生物的背景資料庫;為我國東海沿岸的多種水環境的生態學及環境資源學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一份第一手的重要資料;形成了我國首份吸管蟲原生動物多樣性研究的檔案性資料;也極大的完善了國際原生動物基因庫中吸管蟲標記性基因信息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