吶喊與流言

吶喊與流言

本書收錄論文、書評及講稿共35篇,大部分是作者近年新作,也有一些十幾前的舊文。以論題分類,大致可分“張愛玲與現代中文文學”、“重讀文革”及“閱讀香港小說”三個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吶喊與流言
  • 作者: 許子東
  • ISBN:9787532126989
  • 頁數:336頁
  •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10月01日
  • 裝幀:平裝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字數:230000字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許子東
出 版 社: 上海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10-1
字 數: 230000
版 次: 1
頁 數: 336
印刷時間: 2004-10-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2126989
包 裝: 平裝

內容簡介

“吶喊與流言”不僅是我對自己專業(現代中文文學)重新思考的關鍵字,也可以勉強用來交代我自己近年來的工作。本書中第二部分從《重讀“文革”(思考筆記)》到《革命·歷史·小說》的八九篇文章,都是拙著《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三聯·哈佛學術叢書,2000)的補充和發展。囉里囉嗦不厭其煩地討論“文革故事”如何在當代中文文學中被敘述,也算是我的“吶喊”吧(雖然聲音不大喉嚨沙啞也沒什麼人要聽)。本書最後部分有十來篇討論香港小說的文章,則可以顯示我對流言形態市民文學的濃厚興趣。在西西、黃碧雲、李碧華、王良和、昆南、也斯等人筆下的食色“流言”之中,我看到了另一種形態的“吶喊”。當然,我自己還有另外一些討論乃至散布“流言”的方式,雖不在本書範圍之內,但對待“吶喊與流言”的態度卻是一致的,集末附錄的講演稿算是一個註解。

作者簡介

許子東,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碩士、美國加洲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東亞系文學碩士、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系博士。曾任華東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及香港大學、芝加哥大學客座研究員。現任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華東師範大學兼職教授、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主要論著有《郁達夫新論》、《當代文學印象》、《當代小說閱讀筆記》、《為了忘卻的集體記憶——解讀50篇文革小說》、《當代小說與集體記憶:敘述文革》編(或與人合編)有《香港短篇小說選1994—1995》、《香港短篇小說選1996—1997》、《香港短篇小說1998—1999》、《香港短篇小說選2000—2001》、《輸水管森林》、《後殖民食物與愛情》、《再讀張愛玲》等。

圖書目錄

前言:吶喊與流言
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若干線索
張愛玲與20世紀中文文學
物化蒼涼——張愛玲小說的意象技巧
一個故事的三種講法
重讀“文革”(思考筆記)
海外華文小說中的“文革想像”
中國當代文學中的“青年文化心態”——以長篇小說《血色黃昏》為例
為大眾解脫犯罪感——簡化版“文革”《芙蓉鎮》
張賢亮筆下的“畸形屈辱感”
紅衛兵梁曉聲的自白
對“文革”的兩種抗議姿態
見證的危機
革命·歷史·小說
選本的權利與責任
《浮躁》:當今中國的時代情緒
莫言的兩個語彙系統
追趕時代的《鐘鼓樓》
韓少功《誘惑》的誘惑
重讀《活動變人形》
眾人爭說《我的文學觀》
百年一覺文壇夢——讀《施蟄存散文選集》
幸福的“圍城”——讀楊絳《我們仨》
“上海文學”與香港文學——兼談“三城記小說系列”的緣起
此地是他鄉?
1997年的香港短篇小說
“後殖民小說”與“香港意識”
“無愛”的新世紀?
2000年香港文學一瞥
簡評李碧華的長篇《煙花三月》
也讀董橋
白先勇的兩種文字
西西選大陸小說
香港的純文學與流行文學
附錄一 新時期的三種文學
附錄二 現代文學中的上海、北京與香港——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世紀大講堂”第94期 2002年11月9日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