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鼎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華陽
- 出生日期:1884年
- 逝世日期:1950年
- 職業:實業家
- 原籍:浙江吳興
人物介紹,《大公報》社長,任職經歷,人物評價,
人物介紹
吳鼎昌出生官宦家庭,早年就讀於成都尊經書院,
1910年回國,執教於北京法政學堂。後任中日合辦本溪湖鐵礦局總辦、江西大清銀行總辦。
1912年以後,歷任中國銀行正監督、袁世凱造幣廠監督、中國銀行總裁、天津金城銀行董事長、鹽業銀行總經理、內政部次長兼天津造幣廠廠長。
1922年1月,任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行儲蓄會主任,成為金融集團的首腦。
1926年盤購天津《大公報》,自任社長,併兼《國聞周報》社及國聞通訊社社長,又組織《大公報》新記公司。他將《大公報》辦成中國第一流的報紙。
1926年7月至1937年,先後任國民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總委員會委員、全國鋼鐵廠監察委員會主任委員、農本局理事長、中國國貨聯合營業公司董事長、國民政府實業部部長兼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四部部長等職。
《大公報》社長
1924年找到昔日留學老友張季鸞、胡政之二人,提議辦新聞機構:出一張日報、一份周刊,並辦一家通訊社。計畫出資5萬,辦不拉政治關係、不收外股的獨立商業報刊。但由於張季鸞所在《中華新報》迅速倒閉,張北上出任隴海鐵路會辦,此議擱置。
1925年,國聞通訊社與《國聞周報》陷入困境,胡政之遂尋求吳鼎昌幫助,吳此後每月出資300--400元維持,並在此刊物上不定期發表文章。
1926年9月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合組新記公司,接辦《大公報》。吳鼎昌任社長,胡政之任經理兼副總編,張季鸞任總編輯兼副經理。名為合組公司,實際上只是吳鼎昌一人出資5萬元,胡、張二人出勞力(以後還給重要骨幹送榮譽股)。
1935年12月,吳鼎昌出任南京政府實業部部長,辭去《大公報》社長一職。
任職經歷
1937年11月至1944年12月,任貴州省政府主席、滇黔綏靖公署副主任、貴州全省保全司令。主黔期間,主張“省政的關鍵在於縣政”,大批任用賢能,重視民生,發展教育,對貴州的建設功勳卓著。
1949年1月去職,赴香港做寓公。1950年8月病逝。著有《贛寧戰禍之原因》、《中國經濟政策》、《花溪閒筆》等。為貴州省政府編印的《黔政五年》題寫書名。
在1948年新華社公布的43名戰犯中,吳鼎昌名列第17。
人物評價
吳鼎昌主持黔政期間,正值八年抗戰,而貴州是抗戰後方。在這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吳鼎昌提出開發貴州、支援大西南的口號。首先將國民黨官僚資本引入貴州,組織貴州企業公司及農工商調整委員會,繼而在貴州建立起各種地方官僚資本企業,包括化工、煤礦、商業等各種行業約20家,投資金額數億元。從而使素有“人無三分銀”的貴州成為商賈雲集、經濟流通的後方基地,有力地促進了貴州生產力的發展。吳鼎昌還注重發展教育,創辦貴州大學、貴陽醫學院及貴陽師範學院使貴州教育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吳鼎昌有句名言:“政治資本有三個法寶:一是銀行;二是報紙;三是學校,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