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醫案》載吳氏醫案三百二十餘則:溫病醫案有風溫、瘟疫等七種,對溫病的不同階段,各種症狀選用相應的方藥治療;內科雜症醫案有中風、虛勞,腫脹、吐血等四十餘種。 吳鞠通的《吳鞠通醫案》全書體現出一代人醫的精湛醫術,為臨床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和範例。
基本介紹
- 書名:吳鞠通醫案/醫案名著校釋叢書
- 出版社: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7頁
- 開本:32
- 作者:吳鞠通 焦振廉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81121258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吳鞠通,名瑭,字配珩,號鞠通,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人,生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8),卒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得七十九歲。
吳鞠通十九歲時因父病不起而棄舉子業,精究醫學。二十六歲至北京,時值四庫館開館修書,入館任“鈔胥”。乾隆五十八年(1793),北京溫疫大行,吳鞠通存活數十人,從此步入醫林,後長期在北京行醫。四十歲時撰成《溫病條辨》,晚年為針砭醫林時弊,撰《醫醫病書》。道光十六年(1836)的二月,因長子病卒,抑鬱衄血而去世。
吳鞠通的貢獻主要在溫病學理論與方藥,《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稱他“學本於桂(即葉天士),以桂立論甚簡,但有醫案散見於雜證之中,人多忽之,著《溫病條辨》以暢其義,其書盛行”。《吳鞠通醫案》載吳氏醫案三百二十餘則:溫病醫案有風溫、瘟疫等七種,對溫病的不同階段,各種症狀選用相應的方藥治療;內科雜症醫案有中風、虛勞,腫脹、吐血等四十餘種。
吳鞠通十九歲時因父病不起而棄舉子業,精究醫學。二十六歲至北京,時值四庫館開館修書,入館任“鈔胥”。乾隆五十八年(1793),北京溫疫大行,吳鞠通存活數十人,從此步入醫林,後長期在北京行醫。四十歲時撰成《溫病條辨》,晚年為針砭醫林時弊,撰《醫醫病書》。道光十六年(1836)的二月,因長子病卒,抑鬱衄血而去世。
吳鞠通的貢獻主要在溫病學理論與方藥,《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稱他“學本於桂(即葉天士),以桂立論甚簡,但有醫案散見於雜證之中,人多忽之,著《溫病條辨》以暢其義,其書盛行”。《吳鞠通醫案》載吳氏醫案三百二十餘則:溫病醫案有風溫、瘟疫等七種,對溫病的不同階段,各種症狀選用相應的方藥治療;內科雜症醫案有中風、虛勞,腫脹、吐血等四十餘種。
作者簡介
作者:(清)吳鞠通 編者:焦振廉 注釋解說詞:焦振廉、胡玲、徐偉、楊成虎
圖書目錄
風溫
溫疫
暑溫
伏暑
溫毒
濕溫
冬溫
中風
少陽瘛疚
肝風
肝厥
脅痛
肝癰
癲狂
虛勞
吐血
便血
腫脹
單腹脹
滯下
積聚
淋濁
泄瀉
痘症
噎
嘔吐
反胃
噦
失音
水氣
寒濕
痹
風淫
痰飲
脯癰
喉痹
瘧
傷寒
中燥
痙
瘛□
食積
飧泄
咳嗽
頭痛
胃痛
脾痛
校釋後記
溫疫
暑溫
伏暑
溫毒
濕溫
冬溫
中風
少陽瘛疚
肝風
肝厥
脅痛
肝癰
癲狂
虛勞
吐血
便血
腫脹
單腹脹
滯下
積聚
淋濁
泄瀉
痘症
噎
嘔吐
反胃
噦
失音
水氣
寒濕
痹
風淫
痰飲
脯癰
喉痹
瘧
傷寒
中燥
痙
瘛□
食積
飧泄
咳嗽
頭痛
胃痛
脾痛
校釋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