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鞠通溫病療法,淮安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醫藥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鞠通溫病療法
- 類別:傳統醫藥
歷史淵源,主要內容,
歷史淵源
溫病指外感熱病,也是現代傳染病的概稱。“外感熱病”最早見於《內經》,漢代張仲景總結了中原地區漢以前治療外感病的經驗,著有《傷寒論》,是治療外感病的第一次總結。但是《傷寒論》主要是闡述寒型外感病的辨證治療方法,對於熱型的溫病僅提供了一般的理論指導和辨證治療方法,還不能滿足臨床需要。魏晉南北朝期間,北方民族入侵,漢族大量南遷,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淮河流域轉移,東南沿海因此得到開發。由於鄰熱帶且近濱海,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故中原地區總結醫療經驗的《傷寒論》,顯然不盡適合於治療江南地區的疾病。又因為海外交往的發展,不少南洋群島的疾病傳播入境,疾病種類增多。
主要內容
吳鞠通溫病療法以三焦為綱,在臨床上歸納了溫病發展過程中的三種不同症候類型,以及三焦病邪傳變所涉及的主要臟腑,在溫病理論中系統地論述了風溫、溫熱、溫疫、溫毒、冬溫、暑溫、伏暑、濕溫、秋燥等溫病的病因、病機、傳變規律、分類、症候、治法和方藥等內容。創立了“三焦辨證”的學說,這是繼葉天士發展了張仲景的六經辨證,創立衛氣營血辨證方法之後,在中醫理論和辨證方法上的又一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