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姓 名: 吳金清
性 別: 男
職 務: 碩導
通訊地址: 湖北武漢磨山中科院武漢植物園
研究領域
植物分類學
植物生態學
植物區系地理學
植物保護學
代表論著
已發表論文
1.吳金清、沈澤昊、江明喜、金義興,三峽庫區珍稀特有種子植物特點及其保護.《當代資源環境與經濟成長》(論文集),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大會優秀論文)。
2.吳金清、鄭重、金義興,宜昌大老嶺種子植物區系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第七屆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三等優秀學術論文)。
3.吳金清、趙子恩、金義興、沈澤昊、李銀風,三峽庫區湖北段川明參的生境特徵及保護對策.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4.吳金清、趙子恩、金義興、沈澤昊, 三峽庫區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的調查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第七屆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5.吳金清、江明喜、黃漢東,三峽湖北庫區植物資源特點及其開發.中國中部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對策,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6.吳金清、李建強、王映明,三峽湖北庫區植被特徵與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對策.長江流域洪澇災害與科技對策(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7.吳金清、趙子恩,長江三峽庫區諸葛菜屬(十字花科)一新種.武漢植物學研究
8.殷小霞、劉慧娟、吳金清(通訊作者)等,湖北大洪山野生植物資源調查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9.馬曉業、劉慧娟、許天全、張曲波、吳金清(通訊作者)等,湖北省荊門荊山余脈種子植物區系研究. 武漢植物學研究
10.寧祖林、吳金清(通訊作者)、趙子恩等,長江三峽庫區堇葉芥屬(十字花科)一新種. 武漢植物學研究
10.趙子恩、吳金清(通訊作者)、王勇,長江三峽庫區新植物.武漢植物學研究
12.王勇、厲恩華、吳金清(通訊作者),三峽庫區消漲帶維管植物區系的初步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13.厲恩華、王勇、吳金清(通訊作者)、趙子恩,三峽庫區秭歸縣種子植物區系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14.田春元、姜益泉、吳金清(通訊作者),河南雞公山國家級保護區懸鉤子屬植物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15.金義興、吳金清、江明喜、沈澤昊,長江流域陸生植物資源類型及其開發利用.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16.葛繼穩、吳金清,神農架生物圈保護區植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現狀的研究(中文題目)Studies on Plant Diversit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servation in Shennongjia Biosphere Reserve, Hubei, China.(英文題目) 武漢植物學研究(第七屆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優秀學術論文)。
17.沈澤昊、吳金清、趙子恩,瀕危植物荷葉鐵線蕨的群落生態和生境特徵的調查與分析.全國第二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經濟持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
18.葛繼穩、吳金清、朱兆泉、楊敬元、雷耘,湖北省珍稀植物現狀及其就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19.劉殊、吳金清、張志祥等,三峽庫區資源植物調查初報.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1998,第3期
20.田春元、吳金清、劉勝祥、胡人亮,浙江古田山自然保護區苔蘚植物區系特點及其與鄰近山體的比較.武漢植物學研究
21.許天全、吳金清、葉其剛、王傳華、黃蓉,三峽庫區地方特有維管植物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22.趙子恩、吳金清、李道新,鄂西新植物.武漢植物學研究
23.江明喜、吳金清、葛繼穩,神農架南坡送子園珍稀植物群落的區系及生態特徵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24.王勇、吳金清、陶勇、李作洲、黃宏文,三峽庫區消漲帶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的地理分布與遷地保護。武漢植物學研究
25.王勇、吳金清、黃宏文(通訊作者)、劉松柏,三峽庫區消漲帶植物群落的數量分析。武漢植物學研究
26.葛繼穩、王希群、吳金清,湖北珍稀瀕危野生保護植物物種多樣性及地理分布.湖北林業科技
27.劉勝祥、黎維平、吳金清等,清江水布埡庫區植物資源現狀評價.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8.沈澤昊、金義興、吳金清、趙子恩,三峽庫區兩種瀕危植物天然生境與遷地保護生境及土壤性質的比較.武漢植物學研究
29.許天全、鄭重、吳金清,湖北三峽地區植物物種多樣性特點及其資源保護.中國中部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對策,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30.葛繼穩、張德春、吳金清等,三峽湖北部分珍稀瀕危、國家重點保護資源的初步研究.中國中部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對策,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31.劉勝祥、田春元、吳金清、彭丹、雷耘,湖北省苔蘚植物資源的研究(英文).華中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32.項俊、葛繼穩、吳金清,湖北三峽庫區藥用種子植物區系的研究.黃岡師範學院
33.鄧紅兵、江明喜、吳金清、葛繼穩,神農架南坡珍稀植物群落的區系及生態特徵研究(英文)。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34.王勇、李振宇、吳金清、黃宏文(通訊作者),中國車前屬(車前科)一新組合——豐都車前。植物分類學報
35.徐惠珠、金義興、江明喜、吳金清,三峽庫區珍稀特有植物荷葉鐵線蕨的孢子繁殖.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36.葛繼穩、張德春、雷永松、吳金清等,湖北省三峽庫區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的初步研究.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37.沈澤昊、金義興、趙子恩、吳金清、黃漢東,三峽大老嶺地區珍稀植物空間分布格局與地形因子的關係.植物生態學報
38.沈澤昊、金義興、趙子恩、吳金清、黃漢東,亞熱帶山地森林珍稀植物群落的結構與動態.生態學報
39.王傳華、黃宏文、許天全、吳金清、郎萍,荷葉鐵線蕨等位酶分析初步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40.沈澤昊、金義興、趙子恩、吳金清、黃漢東,三峽大老嶺地區森林群落的數量分類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41.李作洲、王傳華、許天全、吳金清、黃宏文,三峽庫區特有種疏花水柏枝的保護遺傳學研究.生物多樣性
42.徐惠珠、金義興、趙子恩、江明喜、吳金清,三峽庫區特有植物疏花水柏枝繁殖的研究.長江資源與環境
43.葛繼穩、梅偉俊、高發祥、張德春、雷永松、吳金清等,三峽庫區(湖北部分)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資源現狀.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44. 厲恩華、王學雷、李偉、吳金清、程玉。湖北省濕地維管植物區系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45. 樊明策、郭潤正、吳金清(通訊作者)、 張守君、鄭重。烏江河岸帶維管植物區系的初步研究。武漢植物學研究
專著
1.劉勝祥主編,吳金清編委,植物資源學(第二版),武漢:武漢出版社,1994。
2.黎維平主編,吳金清副主編,植物學學習指導,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3.劉勝祥主編,吳金清編委,被子植物科的花圖式,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
4.謝宗強、吳金清、熊高明主編,三峽庫區珍瀕特有植物保護生態學研究,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5.吳金清、金義興、趙子恩主編,三峽庫區大老嶺植物多樣性與保護,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6.吳金清、趙子恩、金義興主編,三峽庫區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彩色圖譜,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成果
1.黃天芳、姜益泉、吳金清,秋季插葉繁殖絞股藍新技術,湖北省科學技術成果
2.主要參加人員,與中南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合作,大老嶺植物多樣性保護規劃設計,獲林業部一等獎。
3.黃宏文、許天全、程中平、劉洪濤、吳金清等,戰略植物資源綜合保育、貯備及可持續利用,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科研項目
1.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林業部項目“三峽湖北庫區陸生野生植物監測本底調查研究”,1997-1998年,8萬元。
2.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項目“荷葉鐵線蕨、疏花水柏枝和川明參引種栽培及回歸大自然研究”,1996-2000年,40萬元。
3.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項目“大老嶺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多樣性保護工程”中的科研項目“大老嶺珍稀樹種保護研究”、“大老嶺植物多樣性調查研究”和營林工程項目“大老嶺植物園珍稀植物區營林工程”,1997-1999年,41萬元。
4.中國科學院項目“三峽庫區特有植物荷葉鐵線蕨和疏花水柏枝居群生物學與保護對策研究”,1998-2001,10萬元。
5.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2006年度)項目“清江隔河岩水庫消漲帶適宜植物篩選試驗研究”, 2006-2008年,2萬元。
6.湖北省荊門市科委項目“荊門市植物多樣性調查研究”,2005-2006年,20萬元。
7.中國科學院植物園網路創新建設子項目“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創新建設”引種專項,2002-2006年,900萬元。
8.中國科學院植物園網路創新建設子項目“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創新建設”引種專項,2006-2010年,600萬元。
主要參加科研項目
1.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項目“宜昌大老嶺國家森林公園植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設計”
2.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項目“三峽工程湖北庫區古大樹種保護”
3.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和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項目“宜昌大老嶺國家森林公園內珍稀特有植物保護研究”
4.世界銀行貸款中國自然保護區資源環境和動態監測──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監測和研究項目“神農架自然保護區森林植被類型和地區覆蓋格局的遙感研究”,1998年,2萬元。
5.中國科學院項目“三峽庫區特有植物地理分布及瀕危植物物種的遷地保護”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8年度)項目“古老樹種水杉治療心腦血管病活性成分研究”
7.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1999年度)項目“湖北省苔蘚植物區系研究”
8.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項目“三峽水庫175米淹沒線以下疏花水柏枝和荷葉鐵線蕨搶救性保護工程”
9.國務2007-2010程建設委員會項目“三峽水庫消漲帶適應植物篩選試驗研究”80萬元。
10. 國務院三建委項目“三峽水庫消漲帶植被恢複試驗研究”
11. 科技部支撐項目“秦巴山地石質陡坡退耕地特色生物資源開發與示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