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邦彥

吳邦彥(1906—1978.12.4),筆名春光,曾化名孟心堅,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城關人。曾任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副秘書長兼黨派科、民族科科長,郵電部長途電信總局電報處、技術處、農村電話處處長等職。1978年12月4日,因患癌症在上海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邦彥
  • 國籍中國
  • 籍貫: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78年12月4日
  • 筆名:春光
  • 曾化名:孟心堅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吳邦彥,筆名春光,曾化名孟心堅,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城關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生。民國9年(1920年)考入設立在建甌的福建省立第五中學。在學校里,以學生代表身份組織抵制日貨的示威遊行。民國13年(1924年)秋畢業回鄉,在縣立第三國小任教。為了推動新文化和抵制日貨,他發動組織讀書會。“五卅慘案”發生後,進行反帝宣傳工作。民國16年(1927年),考入上海無線電訓練所。這時,浦城學藝研究會編輯的《南浦潮》,由吳邦彥在上海聯繫印刷,負責校對、郵寄。同時還撰寫稿件,節譯英國作家狄更斯《雙城記》中的《獄中悲影錄》發表在《南浦潮》第二期。民國17年(1928年)投身於北伐軍,曾任白崇禧行營電台報務主任。不久,在上海外灘和劉行國際電台任報務員。在上海,他參加社會主義研究會,秘密主編不定期刊物《點劃》,抒發報務員心聲,傳播進步思想,後被上海國民黨當局責令停刊。民國25年(1936年)5月21日以“春光”的筆名撰寫《報務員在中國》。此文後被茅盾編入《中國的一日》。“八·一三”事變後,劉行國際電台被炸,他從上海撤退,途經浦城,僅住3天,在民眾教育館作“抗戰時事”演講。
民國27年(1938年)2月,吳邦彥先後在武漢、昆明等地擔任國際電訊台值機報務員和雲南省電信管理局業務處長,在武漢,他讀完《資本論》,並與抗日救國的知名人士沙千里取得聯繫,加入武漢電信界抗敵服務團,主編當時電信界唯一的全國性月刊《電信界》。同年6月間,浦城中學托他代購書刊,他趁機將《資本論》《政治經濟學》等書運到浦城。民國33年(1944年)他在昆明化名為孟心堅,參加中國民主同盟,追隨李公朴、聞一多等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民國35年(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武漢、南京等地以電信管理局業務處長等職務為掩護,從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民國37年(1948年)冬,在昆明任第五區電信管理局業務處長時,參與中共昆明市委做統戰工作,併兼任民主同盟總支主委,秘密抄轉新華社訊息,為滇、桂、黔邊區縱隊籌運藥品和醫療器械。民國38年(1949年)1、2月間,吳邦彥與郭佩珊、李劍秋等組成“三人統戰小組”,他任組長,在中共雲南省委直接領導下開展統戰工作,為雲南和平解放作出貢獻。
1950年2月,雲南和平解放,吳邦彥任中共雲南省委統戰部副秘書長兼黨派科、民族科科長。1951年4月,調郵電部長途電信總局,先後任電報處、技術處、農村電話處處長。1960年,他將與友人唱和的詩詞,集為《嚶鳴集》交付出版社,出版社轉郵電部審查。在審查中發現一首關於吃飯排長隊的詩,定為反對“大躍進”、反對“人民公社”,由此對他進行審查,錯定為“混入黨內的階級異己分子”,開除出黨,工資降三級,1965年10月下放到浦城縣郵電局任營業員。“文化大革命”開始,屢遭批鬥。1969年,被分配到縣郵電農場勞動。處在逆境中,他仍堅持學習馬列著作,唱《國際歌》以抒情懷。1969年冬,浦城縣山下公社山下大隊遭受火災,他慨然捐款100元。在他七十壽辰時,寫下“戰士病休忘榮辱,晚宗馬列願身殉”的詩句,並針對中國郵電事業管理體制沿襲蘇聯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交給當時浦城縣郵電局的軍代表。1975年,遷上海與兒子居住。1978年12月4日,因患癌症在上海逝世。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

後世紀念

1979年2月22日,在北京八寶山召開追悼吳邦彥同志大會,骨灰盒安放在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