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輔

吳輔,字鼎臣,號怡軒,北宋仁宗至神宗時期南劍州劍浦縣普安里(今南平市大鳳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輔
  • 別名:字鼎臣,號怡軒
  • 職業:官員
  • 主要成就:加封其為中散大夫
  • :鼎臣
其父吳仁肇曾獲直方員外郎封贈,不幸早逝。吳輔在父母雙亡後由兄長吳仲已撫養,就讀私塾。他從小勤奮攻讀,成績優異,順利通過鄉試、郡試,天聖八年(1030)登進士。出任韶州仁化縣(今廣東省北部)主簿,旋任福建閩縣(今福州)縣尉,均有政績。後調任道州(今湖南省道縣和寧遠縣一部分)推官。時值土著居民嘯聚鬧事,傳聞將前來攻城,一時人心惶惶。同僚十分驚恐,提出拆毀城橋,憑藉險要據守。吳輔認為,橋南住著眾多百姓,不能採取拆橋犧牲百姓利益而保全自己的舉動。眾官兵和百姓很受感動,既安定了民心,又增強了守城者信心。那些嘯聚鬧事的土著居民聞訊後也未敢前來犯境。防禦時鄰郡百姓捐獻財物,吳輔一一列入清冊,公布於眾,毫釐不取,主辦官員無從漁利。鑒同大人賞識吳輔才能,特將鄰縣疑難積案交他辦理。吳輔在耒陽(今湖南省東南部)、醴陵(今湖南省東部)二縣任邑篆時,廣施仁政,為民辦實事。離任回鄉之際,眾多百姓聯名上書再三挽留,為他餞行。
不久,吳輔又出任著作郎(主管修纂日曆)。後任臨川縣(今江西省東北部)知縣,處理政務時與上司旨意分歧,貶謫到台州(今浙江省臨海縣)任酒務(掌管稅收事務)。後又被起用,任南城縣(今江西省東部)縣令。不久,改太掌博士,赴任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監倉。
吳輔為官廉政剛直,對官商不分的做法猶為痛恨,並身體力行,做出表率。他自醴陵離任回歸時,行李極少。途經洞庭湖,船老大建議去辦一批貨物來,裝在船上,既能壓艙鎮住風浪,又能出售賺錢,可謂一舉兩得。吳輔回答說:既為官又經商,這怎么能行呢?於是以數百捆燒火柴壓艙,順利渡過洞庭湖。
吳輔生平以道德教化為己任,與人落落不苟合。任職台州酒務時,曾在稅廨建一室,命名怡軒,並以“怡軒”作為自己的字號。他有詩文數百篇,輯為《怡軒詩文集》。楊時為其作序,稱“有高人逸士之志氣,故其流風餘韻猶足以遣其子孫而化鄉人”。
吳輔治家教子有方,子孫均有名望。次子吳儀學問淵博,模範端嚴,不喜仕官之途,隱居於城東藏春峽(今南平市精神病院址)。吳儀與楊時、陳璀、黃裳等名流交遊甚厚,羅從彥一度在他門下求學。吳輔第四子吳君稱鄉試第一名(解元),熙寧三年(1070)舉進士,蔭補興化(今莆田市)知錄,歷知州郡,頗負盛名。朝廷念吳輔教子有方,加封其為中散大夫。
吳輔65歲時以屯田員外郎卸任歸家,在鄉里不時召集名流學士講論交遊。80歲病逝,與妻鄧十娘同葬於家鄉羅山寺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