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葆傑
- 出生地: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
- 出生日期:1926年
- 職業:教師
人物生平,個人榮譽,
人物生平
先後任山東醫科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自1958年至1991年擔任山東醫科大學藥理學教研室主任,曾兼任山東醫學院藥學系副主任,基礎醫學部主任,山東醫學院院務委員會委員,山東醫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學位委員會委員;擔任山東省高教系統、醫藥衛生系統、計畫生育系統及山東醫科大學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中國藥理學會理事,中國藥學會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及生化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藥理學會心血管藥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生理科學會理事長,山東省藥學會理事長,山東藥理學會理事長等。並曾兼任山東省衛生廳、山東省商業廳、山東省醫藥管理局、山東省計畫生育委員會顧問或學術委員會委員,多家學術刊物的編委、常務編委或顧問等。
從教五十年多來, 吳葆傑教授遵循中國共產黨的教導,繼承周廷沖教授在山東醫學院開創的藥理學事業,吸取老一輩藥理家所長,為人正派,工作勤勉、生活儉樸、對人寬厚,工作認真負責、學風嚴謹細緻、實事求是和勇於進取。本著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的精神,凡事從有利於國家和集體事業的發展考慮,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基礎上,虛心聽取同事們的意見,集思廣益,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藥理學教學和科學研究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和重要貢獻。
吳教授在教學方面,注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編寫教案和講課提綱,從"假如我是聽課者"的角度出發,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表達深奧的藥理學理論。他親手繪製教學圖表、研製教具、蒐集典型生動的臨床用藥病例,以提高課堂效率。每年度教學開始他總要事先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聽課者的知識基礎、學習習慣、學過的相關課程和他們的希望及要求,以便因材施教。同時他還非常重視藥理實驗課,認為藥理學實驗是驗證理論和加深理解課堂知識,並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好機會。他的實驗操作技術非常熟練,並不斷改進和創新。在他的帶動下,教研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集體備課和教學效果的評價制度。在此基礎上,他主編出版了全國統用中專教材《藥理學及處方》、專科教材《藥理學》和全國高等學校《藥理學》補充教材,山東省高等醫藥院校用《現代藥理學教程》等;並聯合兄弟院校編寫出版了《基礎藥理學》理論及實驗教材。參加了《醫用藥理學》、《現代藥理實驗方法》、《現代實用臨床藥理學》、《臨床藥理學》、《當代藥理學》、《藥理實驗方法學》、《中國處方藥用藥手冊》等參考書的編寫。
吳教授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在周廷沖教授生化藥理學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的需要,先後進行過藥物對乙醯輔酶A的影響、中藥藥理、抗絲蟲病藥、農藥毒理、生化藥物、心血管病藥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文革"後,領導教研室總結以往的經驗和不足,確定心腦血管藥理學領域的研究,以防治心腦血管病並具有戰略意義的調血脂和抗動脈粥樣硬化藥作為主攻方向,建立了抗血小板、調血脂、抗血凝與抗血栓、血液流變學、腦血管及抗炎免疫等與抗動脈粥樣硬化藥密切有關的實驗室,相互配合,共同攻關,形成本教研室的學術特點。聯合有關的單位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內貿易部、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衛生廳、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計生委、山東省體委等的科研項目30餘項。重點研究了酸性粘多糖類、海洋多糖、ω-3型多烯脂肪酸類和中藥有效成分等,在國內外發表論文170餘篇,主編了《中草藥藥理學》、《動物生化藥藥理學》、並參加了《心血管藥理學》、《血管生物學》、《現代藥理實驗方法》、《動脈粥樣硬化基礎與臨床》等專著的編寫、對我國抗動脈粥樣硬化藥新藥發展和理論研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是中國心血管藥理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受到藥學界同行及領導部門的重視,他參加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調血脂及抗動脈粥樣硬化藥新藥藥效學研究規範的制訂、諮詢和評審,主持召開了全國首屆抗動脈粥樣硬化藥學術研討會,不斷提出發展抗動脈粥樣硬化藥的新思路和新見解。1988年他東渡日本進行學術交流,受到同行的歡迎和重視。
吳葆傑教授非常強調科學研究要親自動手,以便在操作中加深認識,及時總結經驗或改正不足,並保證實驗資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為此他經常不分節日和晝夜,忙碌在實驗室,即使行政事務和會議繁忙,不能蹲在實驗室時,也總是抽暇到實驗室觀察和了解實驗的進展。他善於從實踐中發現苗頭和線索,不斷總結經驗,他首先發現中藥小薊含興奮腎上腺素受體的兒茶酚胺樣物質;乙醯水楊酸能改變煙酸藥代動力學特性,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延長半衰期,發揮協同的療效;ω-3型多烯脂肪酸有抗心臟性猝死的作用。並指導研製了《智慧型化藥理生理監測儀》。他非常重視動物性生化藥物的研究,認為我國發展生化藥物的潛力很大,特別是酸性粘多糖類和ω-3型多烯脂肪酸類是很有希望的抗動脈粥樣硬化藥。他指導研製出國產的抗動脈粥樣硬化新藥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洛伐他汀,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吳葆傑教授認為人類的文明進步需要代代相傳、班班相接,培養新生力量和接班人是歷史使命的需要和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在教學與科研的同時中關注著人才的培養。藥理學教研室自20世紀50年代起,受衛生部和山東省衛生廳的委託,多次舉辦了各種高及中級師資班,並接受各地派來的進修生百餘人,都已分布於全國各地,成為藥理學教學和科研戰線上的骨幹力量。吳葆傑教授1978年開始招收和培養碩士研究生,培養研究生30多名,他們已經廣布於國內外,成為專家、教授、博士、博士後或博士生導師,成為藥理學專業的骨幹力量和學術帶頭人。
個人榮譽
吳教授長期熱心學會工作,1964年38歲的吳葆傑教授即當選為中國生理科學會理事,後任山東生理科學會理事長、山東藥學會理事長和山東藥理學會理事長,為全國及山東省各有關學科的協調和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曾多次得到省科協的好評和表彰。
由於在教學與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貢獻,吳葆傑教授曾榮獲全國科學技術大會及山東省科學技術大會獎, 獲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科協、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體委、山東省計畫生育委員會、山東省衛生廳等多項科技成果、論文及科技進步獎。他先後被授予山東省先進生產者、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齊魯科技精英等榮譽稱號, 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及山東省勞動模範榮譽津貼。
吳葆傑教授1992年離職休養,享受廳級待遇。但他依然在藥理學事業上繼續勤奮耕耘,不斷進取,提攜後生。他依然擔任多家刊物的編委或顧問,認真的審稿;擔任山東藥理學會名譽理事長,山東省藥學會名譽理事長,為學會的發展效力;擔任多家製藥企業的顧問,不斷提出研製開發新藥的思路。離休後,吳葆傑教授每年都有新的論文和專著發表,繼續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獎、山東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吳教授思維敏捷,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把握藥理學發展的新動態,關注和追求藥理學事業的不斷發展。
吳葆傑教授因病於2010年2月9日逝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