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吳萊
- 別稱:來鳳
- 字號:字立夫
私謚淵穎先生 - 所處時代:元代
- 出生地:浦陽(今浙江浦江)
- 出生時間:1297年
- 去世時間:1340年
- 主要作品:《淵穎吳先生集》
人物生平,求學,入仕,講學,隱世,文學成就,詩作選摘,
人物生平
求學
吳萊生於元成宗大德元年,卒於惠宗至元六年,年四十四歲。自幼聰敏好學,其母盛氏頗通詩書,在他4歲時即口授《孝經》、《論語》、《穀梁傳》,他念過幾遍後,就能背誦,7歲時能作文賦詩,時人以“神童”譽之。後與黃溍、柳貫同為宋末金華地區儒者方鳳門人。方鳳先生在見到他後,曾讚嘆道:“此邦家材也”。
族叔吳幼敏為金華四大藏書家之一,藏書甚豐,吳萊經常悄悄到族叔家拿書看,連夜看完,次日再去另取一本。有一次,碰巧讓族叔撞見,吳萊手裡正拿著一本班固的《漢書》。族叔說:“你私自到我家拿書看是不對的,今日我要考考你,如能背誦就不追究責任。”遂順手指了篇《谷永·杜鄴傳》,吳萊背誦如流,整篇文章不遺漏一字。族叔以為他碰巧熟讀此篇,又隨意另指兩篇,結果都能流利背誦。族叔又驚又喜,對吳萊說:“從今日起,你可以隨時來我家看任何書。”當時,邑中名士方鳳正寓居吳幼敏家,看到吳萊如此聰慧,即將孫女許配給他,並教他《易經》、《詩經》、《尚書》等經史及秦漢以來的大家文章。自此吳萊博覽群書,學問日進,經史子哲、兵謀術數、志學族譜無一不通,尤精於音律宮商。
入仕
在他18歲時,朝庭準備出兵東夷討伐倭寇。吳萊聞訊後說,對待倭寇這群小丑,何必動用皇上的軍隊,讓我寫篇文章與他們議論就夠了。於是寫了一篇1700餘字的《論倭文》,此文文詞雄奇,議論俊爽,甚得當時學者好評,只因當時吳萊剛好生病,所以此文未派上用場。延祐年間吳萊應進士試,不第。延祐七年(1320),即吳萊24歲時,被薦為禮部編修。後因與禮部官員不合,於是退居家鄉深裊山中,自號深裊山道人,潛心讀書著述。
講學
吳萊才學淵博,但命運多舛。其父吳直方為實現人生大志,北游京師30餘年,蒙古貴族脫脫和也先貼木兒皆拜直方為師。1340年,元順帝支持脫脫設計逐走權臣伯顏,起用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其父吳直方始受元順帝重用,官拜集賢殿大學士。但這年吳萊已44歲,而且也就在這一年病逝,所以父親的榮耀,吳萊一絲也沒有沾到。他以布衣之身,教書為業,輔以遊歷賦詩,先後在諸暨白門義塾、浦江鄭義門東明精舍主教,為家鄉培育了不少棟樑之才,宋濂便是其中之佼佼者。宋濂祖籍金華潛溪,因慕吳萊聲名,先到諸暨白門拜在吳萊門下,後隨吳萊就讀東明精舍。1335年,吳萊因病辭教後,薦宋濂主教東明精舍20餘年。宋濂繼承了吳萊的思想衣缽和學術風格,不但為鄭氏義門培養了大批人才,還整理編定了《鄭氏家規》。出仕後,以此為藍本,修訂了明代法律大典,成為一代開國文臣之首。
隱世
深裊江源,今名裊溪源,源深十五里,兩側重巒疊嶂,蒼松翠竹,遍布山野,山溪潺潺,鳥語陣陣,不絕於耳,為浦江十景之一。元柳貫《深裊江源》詩中有“濫觴不滿瓶盆,百谷渾渾一壑吞”之句,錢維善也有“深裊淵源萬古流,溯洄誰解泛扁舟”的詩句傳世。深裊江的源頭為無來峰,即深裊山主峰,海拔788米。無來峰也是吳萊結廬隱居、著書立說之處。無來峰東山岙里現建有三間一進的吳萊殿,殿前是一片平坦的山地,邊上植有雞冠、木芙蓉等花卉。殿額上懸掛有著名畫家吳山明先生所題“松山小隱”匾,另一大匾上所書“大儒”兩字系宋濂手筆,主殿左右兩側牆壁上分別懸掛《吳淵穎先生傳》和劉伯溫作《吳淵穎集序》匾,兩根柱子上還掛著吳山明之父吳醒耶書寫的對聯“高風亮節慕先賢,道德文章有後人”。此地山高林密,雲霧繚繞,翠竹掩映,風景卓絕。清代詩人朱興悌《松山尋吳淵穎先生故宅》詩云:“深裊留余址,行行上翠微。一溪諸澗合,山徑萬峰圍。石瘦松根老,春珊蕨草肥。著書人不見,極目有斜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無來山因為吳萊在此歸隱而聞名遠近,後人為緬懷他的高風亮節,將無來山改名為吳萊山。吳萊為人師表、勤學求知的精神,也給當地留下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勤耕有益,讀書做人,子女賢孝,鄰里和睦”的好風氣。
吳萊平生喜遠遊,在禮部任職期間,曾東出齊魯,北抵燕趙,每次經過風光奇絕之地或古戰場遺址,皆慷慨高歌,飲酒自慰,得司馬遷之遺風。從禮部辭歸後,又出遊舟山普陀,寫下了《甬東山水古蹟記》、《聽客話蓬萊山紫霞洞》等詩篇。游山歷水對吳萊的文學創作產生了重大影響,使他的襟懷更寬廣,文章更迭宕奔放。他曾說:“胸中無萬卷書,眼中無天下奇山水,未必能文,縱能,亦兒女語耳”。
文學成就
吳萊作文講究奇正開合,縱橫變化,風格高古奇崛,無絲毫甜俗之氣;作詩不喜近體,而擅古體歌行,詩格雄渾奇肆,為清人王漁洋所稱賞。在王所編的詩集《古詩箋》中,元代詩人僅有兩人詩作入編,吳萊為其中之一,入編28首,“一代詩宗”王漁洋對吳萊先生詩作之推崇可見一斑。吳萊詩賦中對家鄉的風物多有描述,仙華山在其筆下“如芙蓉翠蓮,如彩鳳騰霄”,龍峰塔在吳萊詩中,又別有一番境界:“老眼前頭尺五天,真龍角上正攀緣。規模白馬馱經過,想像元鰻擁塔眠。梵唄將回知磬絕,神珠欲隕見燈懸。何妨晏坐初禪界,蠛蠓紛飛即大千。”
一生著作頗豐,著有《尚書標說》、《春秋世變圖》、《樂府類編》、《唐律刪要》等11種、215卷,尚有《詩傳科條》、《春秋經說》、《胡氏傳考誤》等未完稿。吳萊仙逝後,門人宋濂選編其重要詩文成《淵穎集》12卷,並請丞相劉伯溫作序。序中說:“宋君以其師吳先生之遺文若干卷示予,予一讀而駭,再讀而敬,三讀而不知神之與接,融融漾漾,不知旨之、樂之、詠之、嘆之也。於是乎乃知宋君之所以過人者,自萊也。”清紀曉嵐所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也說:“吳(萊)與黃溍、柳貫並受業於宋方鳳,再傳而為宋濂,遂開明代文章之派。”
詩作選摘
【風雨渡揚子江】
大江西來自巴蜀,直下萬里澆吳楚。我從揚子指蒜山,舊讀水經今始睹。
平生壯志此最奇,一葉輕舟傲煙雨。怒風鼓浪屹於城,滄海輸潮開水府。
淒迷灩澦恍如見,漭滉扶桑杳何所?須臾草樹皆動搖,稍稍黿鼉欲掀舞。
黑雲鯨漲頗心掉,明月貝宮終色侮。吟倚金山有莫鐘,望窮採石無朝櫓。
誰歟敲齒咒能神?或有傴身言莫吐。向來天塹如有限,日夜軍書費傳羽。
三楚畸民類魚鱉,兩淮大將猶熊虎。錦帆十里徒映空,鐵鎖千尋竟然炬。
桑麻夾岸收戰塵,蘆葦成林出漁戶。寧知造物總兒戲,且攬長川入尊俎。
悲哉險阻惟白波,往矣英雄幾黃土!獨思萬載疏鑿功,吾欲持觴酹神禹。